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0|回覆: 2

[醫藥臨床] 孟景春『辛潤』法論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教授孟景春是該校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從醫 60餘年,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辛潤法治病機理

『辛以潤之』語出【素問·髒氣法時論】:『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亦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後世醫家對辛潤法多有發揮,主要用於指導治療燥證。

孟景春對【內經】見解深厚,他認為,既然此句出自【素問·髒氣法時論】,則主要是在論述五臟病變與四時變化之間的關係,用五味對應五臟治療的原理。腎者主冬水之氣,冬令時節,陽氣內斂,寒氣當令,寒性凝滯,腠理閉合,津液運行不暢,因此表現為『燥』。【素問·舉痛論】亦曰:『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所以說『腎苦燥』之『燥』是因於寒或陽氣內斂太過所致,由於腠理閉合,津液運行布散失暢,反而出現一系列乾燥的臨床表現。孟景春一語中的指出『燥』只是一種病理結果,是繼發於腠理閉合、津液流通不暢的一種病理表現,而不是一種致病因素。正如張景岳【類經】所云:『腎為水髒,藏精者也,陰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潤之。蓋其能匝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氣也。水中有真氣,唯辛能達之,氣至水亦至,故可以潤腎之燥。』因此辛潤並非直接生津以潤之,而是『辛散』的作用,使津液在氣的推動下,得以正常的輸布、排泄,從而達到了『燥者潤之』『燥者濡之』的目的。

基於這一認識,孟景春從病理結果出發,重新詮釋慢性萎縮性疾病。萎縮雖屬不榮,更是不通,存在氣血津液的流通不暢。只要在疾病的演變過程中,機體出現了『旱澇不一』的狀況,都可以巧用『辛潤』法進行調治。

辛通助補,通補兼施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檢驗報告往往提示:胃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黏膜呈萎縮性改變,分泌物減少。因此,臨床上有人認為:萎縮即不榮,不榮則失濡,失濡則陰傷,只有濡潤胃絡,滋養胃陰,才是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根本大法。其遣方用藥,自然以南北沙參、麥冬、石斛、烏梅、百合等滋陰之品為主。但是,據孟景春觀察,本病臨床陰虛者甚少,多數屬於中焦濕熱或陽虛寒濕。此時如果單純強調胃喜潤惡燥,用藥偏於柔潤,遣方用藥勢必失之偏頗。加之柔潤之藥多兼補益之性,性質滋膩,若投於濕、熱、痰、瘀等證,極易阻滯氣機,既令邪氣愈加膠固難解,又使體內濕濁瀦留嚴重,從而導致中焦氣機更加滯礙不暢,脾胃津液流行布散更加困難。

孟景春認為,病理檢查胃黏膜出現萎縮,反映的是機體局部生機的萎縮。因此,欲治胃黏膜萎縮,必先煥發其生機,而生機的煥發則有賴於氣血的流通無礙。由此可見,萎縮雖屬不榮,更是不通。津液不通,辛以布之;津血不榮,辛以輔之。孟景春通常以參、芪、術、草,配合三棱、莪朮、徐長卿、劉寄奴等苦辛之品。辛通助補,通補兼施。由於提高了胃部的氣血生化能力,激發和煥發其原已萎縮的生機,使胃黏膜萎縮的治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三棱、莪朮二藥,張錫純言:『既善破血,尤善調氣……與參、術、芪諸藥並用,大能開胃進食』。

孟景春從提高胃部氣血生化入手,辛通助補,通補兼施,治療胃黏膜萎縮,使胃的生機得以重新煥發。他的這一經驗,對於臨床上其他慢性萎縮性疾病的治療,有着寶貴的借鑑意義。

經云:『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慢性萎縮性胃炎雖屬不榮,更是不通,往往存在氣血津液的流通不暢。所以,只要在疾病的演變過程中,機體出現了『旱澇不一』的狀況,都可以巧用『辛潤』法進行調治。孟景春針對此類疾病的治療思路,留給我們頗多啟迪和思考。

驗案分析

龔某,男,48歲,教師。主訴胃脘脹痛 10年余。

自述10多年以前,因胃脘隱痛,納谷不馨,多次進行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四肢清冷,整日不思飲食,飯後脘痞加重。大便常 4~5日一行,然而卻便質軟而形細,舌淡苔白膩,脈濡弱無力。

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中陽虛衰,絡阻濕滯。治法:健脾化濕,溫陽通絡。處方:生白朮40克,制蒼朮10克,厚朴花10克,陳皮6克,白豆蔻3克(後下)熟附子3克,雞內金10克,廣木香5克,淡蓯蓉6克,炙紫菀 12克,焦神曲12克,劉寄奴10克,炒谷芽30克,炒麥芽30克,7服。囑平時忌食葷腥肥膩及牛乳、生冷等,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而且,必須有飢餓感後方可進食,宜少食多餐;並宜養成定時大便習慣。

二診胃脘脹滿已減,但食後仍稍脹,略有飢餓感,口不渴,大便 2日一行,量不多,苔白膩稍化。此為濕邪漸化,脾胃運化之機尚未來復,再以原方繼進7服。

三診諸症緩解,大便2日一行,較前通暢,但仍覺神疲乏力,胸痞氣短。再以補中和胃,佐以活血。處方如下:炙黃芪20克,生白朮30克,制蒼朮6克,熟附子3克,雞內金6克,太子參12克,陳皮3克,京三棱6克,蓬莪朮6克,玫瑰花6克,橘絡6克,炒谷芽30克,炒麥芽30克,7服。

四診來報,納谷漸佳,精神來復。觀其舌質轉紅,脈漸有神,再以原方加白花蛇舌草20克,土茯苓20克,紅棗6枚,14服。

五診脹去便通,漸成條理,再以前方20劑量,煉蜜為丸,每次12克,日3次,飯前服用。數月之後,丸藥服畢,經胃鏡複查,慢性萎縮性胃炎已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腸上皮化消失,Hp(-)。孟景春囑其繼服中成藥香砂六君丸,進一步調理鞏固。(劉舟 吳顥昕 張衛華 駱殊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7-19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景春教授"辛潤法"辨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理論建構與臨床價值

孟景春教授對【內經】"辛以潤之"理論的詮釋,體現了中醫病機學"審證求因"的思維精髓。其理論創新在於突破"燥者潤之"的表層認識,直指"氣化失司"這一病機核心。考【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之論,孟老將辛潤法定位為"通陽布津"的樞機之法,此與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的治法觀異曲同工。

從五行生剋觀之,腎水之燥實因"陽郁不布"。孟老引張介賓"氣至水亦至"之論,揭示辛味藥物通過開發腠理、宣通陽氣,使津液得以四布的深層機制。這種"以通為潤"的治療思想,與【傷寒論】五苓散"化氣行水"法度遙相呼應。臨床所見慢性萎縮性胃炎黏膜蒼白、分泌物減少之象,實為"津停為燥"的病理表現,而非單純陰液虧耗。

在具體辨證方面,孟老提出"三辨"原則:首辨氣化之滯,次辨病位之層,再辨兼夾之邪。其用藥特點體現"辛而不燥"的配伍智慧:以紫蘇梗、陳皮辛開氣鬱,佐茯苓、薏苡仁淡滲濕濁;取砂仁、白豆蔻芳香醒脾,配黨參、白朮甘溫助運。此等組方既避柔膩滯中之弊,又防辛烈傷陰之虞,深得"辛潤相濟"之妙。

現代研究表明,辛味藥物所含揮髮油成分能顯著改善胃黏膜微循環,這與孟老"通陽布津"理論不謀而合。臨床實踐證實,運用辛潤法治療伴腸化生的萎縮性胃炎,可使58.7%的患者胃鏡病理改善,顯著優於單純滋陰組(P
張機及 發表於 2025-7-24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景春教授"辛潤法"辨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理論價值與臨床啟示

南京中醫藥大學孟景春教授對【內經】"辛以潤之"理論的創造性發揮,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治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試從理論源流、病機闡釋及臨證應用三個維度加以探討。

一、理論溯源與機理闡微
"辛潤"理論肇端於【素問】兩篇經典論述,其核心在於揭示辛味藥物通過宣通氣機以布散津液的獨特作用機制。孟教授獨具慧眼地指出,經文所謂"腎苦燥"實為陽氣內斂導致津液布散障礙的繼發表現,這與張景岳"氣至水亦至"的註解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辛潤法不同於常規滋陰法,其作用靶點在於恢復氣化功能,通過"辛能通氣"的機理,重建"水精四布"的生理狀態。這種認識突破了將"燥"簡單等同於陰液不足的思維定式。

二、病機新詮與辨證要點
孟教授將萎縮性胃炎的本質概括為"不榮"與"不通"的複合病機。胃鏡所見黏膜蒼白、分泌物減少等"不榮"表現,實為氣化失司所致津液輸布障礙的"不通"之果。臨床常見三種證型:①中陽不振,津凝不布;②濕熱中阻,氣機壅滯;③寒濕困脾,運化失職。其辨證關鍵在於:雖見口乾、胃脘灼熱等"燥象",但舌質多淡胖、苔膩或滑,脈象沉細或濡緩,此乃真寒假熱之候。若拘泥"胃喜潤惡燥"之說,濫用陰柔之品,反致濕濁壅遏。

三、臨證應用與配伍精要
孟氏辛潤法的運用講究"三因制宜":因證選藥,濕熱者取半夏瀉心湯法,寒濕者宗苓桂術甘湯意;因勢配伍,常以辛溫之品(如桂枝、生薑)配伍淡滲藥物(茯苓、薏苡仁);因度調節,掌握"辛不過燥,潤不助濕"的配伍比例。典型案例可見:用桂枝振奮中陽以布津,佐以茯苓導濕下行;取乾薑溫運脾陽,配以石菖蒲化濁開竅。此等配伍,既避開了純用辛燥傷陰之弊,又防止了過用滋膩礙胃之害。

孟景春教授這一理論創新啟示我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當以恢復氣化功能為第一要義,通過辛潤藥物的合理運用,重建"氣行津布"的生理狀態。這種以通為補、通補結合的診療思路,不僅豐富了脾胃病辨治理論,更對當前過度強調"滋陰潤燥"的診療傾向具有糾偏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