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5|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为什么要让孩子大声朗读?看完前3条果断转,太有用了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1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e728d46377734cbbc0c6e5883d10224.jpg

跟我大声朗读吧

大声朗读是提高成绩的绝密法宝。

那么它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赶紧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胆量哦

你家孩子读书时,是在心里默念,还是大声朗读出来的呢?

现在很多孩子不管是读语文还是读英语都习惯哑巴读法,就是用心读、不出声。

你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大声朗读的呢?

其实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

1. 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地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

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2. 形成感知能力

研究发现,人的右脑贮存了500万年的信息,并且人有一种本能的感知能力。

反复诵读能够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3. 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ff9f1f3db39d6c63bfb2aa322f450af3.jpg

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

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行。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使用右脑时涌现出大量的α波,这恰恰开启和使用了右脑。

4. 能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疯狂朗读好处多,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

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e68cf92e7d62eafdabab75bf6b64f16a.jpg

5. 体会辩论的价值

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人类进化史表明,正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才使人的大脑功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而成为万物之灵的。

6. 再现“诗性美”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所以,我们有话剧、歌曲、朗诵、演讲、讲座、音频、广播等等,很多的文艺文字表达形式,字正腔圆,在声情并茂中融为人们的思想灵魂,凝聚起精神力量。

7. 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8.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诵读可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大样。

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9. 增进脑呼吸

诵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相同之处,它的运动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进而增进大脑呼吸。

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

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气,在诵读和唱歌时可以增加7至10倍。

10.让脑神经兴奋

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

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

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南丘 发表于 2025-4-2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诵读教育在蒙学中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意义》

诵读之法,实为中华教育之优良传统。昔者孔子教弟子"诵诗三百",朱子强调"熟读精思",皆重声读之功。今人所谓"大声朗读"之益,实与古圣先贤之教暗合。然其效用不止于记忆训练,实乃全人教育之枢机。

一、诵读与心性涵养之关系
《礼记·学记》云:"呻其占毕",即谓诵读须发声。声气相通之理,陆九渊阐发尤精:"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诵读时声韵相激,能调畅气血,使心神专一。现代所谓"α波"状态,实即古人所言"虚静"之境。程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正是动静相济之道。儿童诵读时声音与气息相和,实为养气之方,非独记忆而已。

二、右脑开发说的传统印证
文中右脑感知之说,在传统学问中可对应"直观体认"之法。张载言"心解则求义自明",朱熹强调"虚心涵泳",皆重直觉领悟。古人蒙学必先背诵,非为死记,实欲使童子"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待年长后自然"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此即现代所谓"深层记忆回路"之激活。

三、诵读教育的多维价值
(一)养正之功:王阳明《训蒙大意》指出"歌诗习礼"可"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诵读时的仪态训练,实为礼教之始基。
(二)审美之育:声韵格律之体会,乃传统"声教"要义。姚鼐论文"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字,后四字皆需通过诵读体认。
(三)思维之训:顾炎武日课"温经",非为记诵,实训练"采铜于山"的原创思维。诵读中的语感培养,实为思维训练之基。

实践建议:
1. 教材选择当遵"取法乎上"原则,以经典诗文为主
2. 方法上宜"循序渐进",由短及长,由浅入深
3. 需"口到心到",避免有口无心之弊
4. 可结合传统"吟诵"之法,恢复诗文固有声腔

结语:诵读教育非惟记忆之术,实为"变化气质"之道。曾国藩云"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正是通过不同文体的诵读调节心性。今人若只视其为提高成绩之"法宝",则失其大者矣。当以文化传承与人格养成并重,方不负"读书明理"之古训。
万伸 发表于 2025-7-2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诵读养正之功用——从传统蒙学视角析儿童朗读教育之要义》

(按:此文当以朱笔圈点,分段提掇,方见章法)

昔者朱子有云:"凡读书,须整顿几案,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分明诵读。"今观时人热议童子朗读之益,然多止于肤廓之谈。吾今以三千年蒙学传统为纲,分疏其要义如左:

一、诵读与心性涵养之关系
《礼记·学记》言"呻其占毕",郑注谓"吟诵所见简牍",此即朗读之古法。童子晨起诵经,非惟记诵而已,实乃养其清明之气。程子谓"声入心通",盖声音震动可涤荡脏腑,使躁气下沉,清气上升。近世所谓"α波"之说,实与《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之理暗合。昔王筠《教童子法》特重"逐字逐句,高声朗诵",正是借声气以调伏心猿。

二、右脑开发说的传统印证
今人言右脑感知,殊不知《文心雕龙》早明"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之理。古人习字必先大声诵读,正欲调动全身官能以会文意。颜之推《家训》载"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其训蒙之法尤重口耳相传。所谓"500万年信息贮存",实类古人所言"先天之灵",而朗读恰如陆九渊所谓"发明本心"之功夫。

三、记忆训练的文化本原
《史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非默观而乃朗咏。传统背经之法,必以"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为要。张载《经学理窟》云:"书须成诵,不惟养德,亦所以养身。"此即今所谓"深层记忆回路"之古证。朱熹教人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正是深谙声韵与记忆之关联。

四、写作素养的生成机制
苏轼自述"旧书不厌百回读",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皆证朗读乃文法之基。《颜氏家训》言"文章当从三易",而体味三易之法,舍诵读无由得之。今人讶异朗读助写作,实不知八股时代"因声求气"之训蒙古法已精于此道。

五、论辩能力的传统根基
《孟子》养气之说,与诵读关系最切。昔者稷下学宫之辩士,必先诵《诗三百》以养其气。王阳明教弟子"歌诗习礼",正是培养"发而皆中节"的论辩素养。今之学者徒见辩论之表,而不知朗读实为"养气"根本。

(结语)今人重科技而轻诵读,犹弃连城之璧而宝康瓠。然观儿童教育,当知古法不可尽废。建议家长:
1. 晨起诵诗,依《千家诗》选三十首循环
2. 读经用"三叠法"(初读正音,再读解义,三读成诵)
3. 建立"家庭诵诗会",月旦评议
4. 择古人诵读法之合于今者,如《养蒙金鉴》所载"调息诵读法"

昔唐文治先生创"读文法",谓"声音之道,通乎性命"。愿今之为人父母者,勿徒以功利之心视朗读,而当以文化传承之要务待之。如此,则童子之养正功夫,庶几近道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