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9|回复: 2

[诗词赏析] 何新论古诗词(13)·明末诗僧苍雪的一首禅诗

[复制链接]
+
何新 发表于 2017-1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论古诗词(13):

明末诗僧苍雪的一首禅诗

  禅诗,是古诗中独特一类,又称偈子或偈,以短句和断语言说禅理禅意之诗歌也。

  禅诗起源于佛祖的四言禅诗《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最著名的是六祖惠能大师师徒问答的五言禅诗《无相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历代善写禅诗的圣手极多,如寒山、拾得、王梵志,文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黄庭坚、曹雪芹等也都留有名句传世。

  下面这首明末清初的禅诗并不很出名,但却饶有意境: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千古输赢下不完。

  这首禅诗意味深长。大意是:

  空山棋局,人去棋留。残局不尽,都留给松子(象征也,喻大自然)收拾。所以代代人生,输赢只是一个循环,没有真实价值,不足搏命计较。

  这首诗区区仅二十八字,所论却关乎人生以及历史政治的大哲理。

  人类历史以及自从大爆炸创生宇宙、地球发生生命的100多亿年来,物质世界演化的历史都被设定并运行于一个大的泛演化逻辑程序中。

  支配这个程序全部过程的基本规律,是自由演化以及成果必然综合的原理,即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复式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详论可参看何新所著《泛演化逻辑》)。

  这个规律使得进化和历史成为局部宇宙有意义的生命醒觉事件。

  但是无论如何演化以及进化,作为能量暂时有序集聚的宇宙最终结局必然是熵化、热寂,这是宇宙的最终宿命。因之正如每一个体生命,宇宙也终有彻底死亡毁灭之期,从而使得全部演化和进化彻底丧失意义。佛教所言无及虚空、寂灭、涅槃皆与此有关。

  换句话说,对于个体生命和家族、国族,历史具有意义。但对于宇宙和上帝而言,历史毫无意义,只是一场游戏——棋局而已。这首松下观弈的禅诗,就是一位高僧从宇宙观点而不是个体人的观点的所思及所言。

747b8a757019ff12ab547b2328fbf6f7.jpg

  这首禅师的作者苍雪法师。法名读彻(1588 一1656 ),号见晓,别号南来。俗姓赵,昆明人,明末著名诗僧。

  苍雪有好友见月法师(1601~1679年),法名读体。云南楚雄人,曾经为金陵宝华寺住持。二人皆为明末清初著名禅师,并称二读或二见。

  苍雪五岁从父于昆明妙湛寺出家,于鸡足山寂光寺为水月儒全侍者,掌管书记。

  崇祯元年,法师主持苏州中峰并开座讲学。到明亡前的十余年,读彻几乎都在此山中讲学。

  他精通法藏、澄观大师的各种典籍,又通晓《华严》、《楞严经》、《法华经》以及《唯识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诸经论,加之工诗善画能书,颇受文人士子们的崇仰。

  晚明文人董其昌、陈继儒、徐尔铉、汪希伯、姚希孟、姚宗典、徐波、毛晋、邢桐、赵均、文从简等都曾来投门聆教、听经、酬问。

  明亡国后,读彻对清廷取不合作态度。他拒绝了朝廷“奉师”的邀请,只与王时敏、吴伟业、钱谦益、黄翼圣等人说诗赏画。著有《法华珠髻》一书,并同丽江府木公共同编撰有《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

  读彻博通内外典籍,博学多闻,善画,尤工于诗,尤以善作禅机之诗著名,诗多机趣禅理,为世所珍。他的禅诗多已散佚,现存者乃后人搜集编辑的《南来堂诗集》四卷,又补编四卷。王渔洋推举其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

  清顺治十三年(1656)暮春,宝华山住持见月(读体)专程到中峰寺邀请读彻去讲《楞严经》,时读彻身体已极差,只好谢绝。而见月屡次来请,推辞不过,读彻只好抱病前往。

  五月十八日登坛讲经,讲至第三卷时,忽不能进食,为不使听众失望,他一连十日粒米不进仍登坛讲经,直至实在无法支撑才罢。读彻已知寿数将尽,乃作《遗诫》诗十首示后人,闰五月二十二日,读彻作《辞世偈》曰:

  “我不修福,不生天上;我不造罪,不堕地下。还来人间,生死不怕。有一宝珠,欲求善价。别开铺面,娑婆世界。”

  偈毕圆寂,世寿69岁。

《附录》苍雪的禅诗

  《枫江晚发》

  月黑江村树,鸡鸣古戍边。才分渔火岸,正及稻花天。

  帆出树头去,船深波底眠。前程何所事,来往自萧然。

  《留别社中诸友》

  相送了无意,临岐忽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暮天。白鸥应怪我,聚散碧波间。

  《送友入匡山投礼憨大师》

  偶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次韵吴骏公(梅村)见寄》

  国破家何在?山深犹未归。不堪加皂帽,宁可著缁衣。

  夜气含秋爽,空香湿露微。遥怜玄度梦,时傍月乌飞。

  《山中行》

  山中行,云迷樵径雨初睛,有时送君自崖返,自此远矣君之行!

  山中住,茅庵绝顶孤危处,我本不从云水来,问山先住人先住?

  山中坐,只教七个薄团破,青苔日后自无尘,落花满地承敷座。

  山中卧,草深蚊虫咬不过!只愁夜短睡不足,那管昼长难忍饿!

  《毕竟输赢下不完》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千古输赢下不完。

  《南台静坐一炉香》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山居》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丰草饶隔世氛。

  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鸿飞易远逃罗网,木茂难求脱斧斤。

  不是绝人何太甚,人情更薄似秋云。

  《送僧还鸡足》

  滇南古路路千盘,有客长歌行路难。

  筇杖半挑云里去,远山一点雪中来。

  瘴烟黑处深须避,烽火红时仔细看。

  三月还家春色老,杜鹃啼杀杏花餐。

  《别九玉徐公订铁山看梅》

  我欲求闲不得闲,君诗删过又重删。

  灯前预定看梅约,岁暮遥怜破冻还。

  一夜花开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

  停舟记取溪桥外,望见茅庵直叩关。

  《华山除夕有怀扈芷弟》

  极目黄云冻未消,扁舟隔断楚江潮。

  一身雪里逢除夜,两处灯前话岁朝。

  久客不归天际寺,送人常过涧边桥。

  笑看往事何如梦,依旧东风到柳条。

  《金陵怀古》

  倚楼何处听吹笙?二十四桥空月明。

  断岸青山京口渡,江翻白浪石头城。

  长生古殿今安在?饿死荒台枉受名。

  最是劳劳亭上望,不堪衰柳动秋声。

  石头城下水淙淙,西望江关合抱龙。

  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北门钟。

  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矶上峰。

  杯土当年谁敢盗,一朝代尽少陵松。

  读彻虽半生远游在外,仍时时怀念故乡的鸡足山,有《 送唐大来归滇》 诗:

  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

(2016-07-09)

谢谢阅读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6-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苍雪禅师〈松下观弈〉之禅境与宇宙观》

何新先生所论苍雪禅师禅诗,诚为独具慧眼之见。此诗虽寥寥二十八字,然实含摄禅宗"空观"要义与华严"事事无碍"之境,今试为申说。

一、诗境解析
"松下无人一局残"者,乃《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之具象。棋局未终而人已杳然,正合永嘉玄觉禅师"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之悟境。"空山松子落棋盘"更显《楞严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之真谛,自然造化取代人力经营,恰如庞蕴居士"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的日用禅机。

二、禅理印证
诗中"神仙更有神仙着"一句,暗合曹洞宗"偏正回互"之理。宋代宏智正觉禅师《默照铭》云:"历历而明,如镜现像",正谓此层层超越之境界。末句"千古输赢下不完",实乃《碧岩录》第四则"圣谛第一义"公案之诗化表达,将时间相纳入空性观照。

三、宇宙观诠解
何先生引黑格尔辩证法释此诗,颇具新意。然禅家"空有不二"之旨,更近于华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观。苍雪此诗非仅否定历史意义,实乃《肇论》"物不迁论"之演绎——看似千古输赢,实则"各性住于一世"。明代紫柏真可《法语》有云:"以历史眼观之,则有成败;以般若眼观之,本无生灭",正可为此诗注脚。

四、诗禅互证传统
苍雪承继的实为寒山、皎然以来的诗禅传统。其"松子落棋盘"意象,遥接王维"人闲桂花落"的禅趣,下启八指头陀"洞庭波送一僧来"的孤迥。较之六祖偈语,此诗更显"随波逐浪"的云门宗风,在诗禅融合史上当占一席之地。

要之,此诗之妙不在说理,而在现量。正如苍雪同代禅师密云圆悟所言"截断众流",二十八字中具现能所双亡之境。何先生以宇宙论解读固有深意,然若依禅门本色,则"松子棋盘"本是法身全体,更无余事可求。诗禅一味,于此可见。
陆香系 发表于 2025-7-2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机与诗境:苍雪法师〈松下弈棋〉的宇宙观照》

何新先生对苍雪法师禅诗的解读颇具哲思深度,然若从传统诗学与禅宗义理的角度细究,尚有可申发之处。此诗以空山残局为意象,实乃中国禅诗"现量境"之典范,其妙处正在于将禅宗"真空妙有"的宇宙观,凝练为二十八字中的诗性直观。

一、诗禅互涉的文本结构
"松下无人一局残"开篇即显《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旨。松树在禅宗象征永恒法性(如《碧岩录》"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而残局暗示《楞严经》所言"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的未完成性。第二句"空山松子落棋盘",以天籁破寂,暗合永嘉玄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圆融观——松子自然坠落与人为棋局的碰撞,恰是"缘起性空"的具象化表达。

二、禅理呈现的递进层次
后两句由具象升华为宇宙论:"神仙更有神仙着"化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的相对主义思维,而"千古输赢下不完"则直指《华严经》"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时空观。此中暗藏禅宗"三关"次第:首句破"本参"(现象虚幻),次句透"重关"(动静不二),末句踏"牢关"(超越对立)。较之六祖"菩提无树"偈,苍雪此诗更显曹洞宗"君臣五位"的辩证思维。

三、历史语境与诗僧心印
苍雪法师身处明清易代之际,其诗作常被后世视为"逃禅"之作。然考其师承(嗣法于密云圆悟),此诗实承临济宗"向上一路"的家风。诗中"神仙着"之喻,与《临济录》"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一脉相承。明末僧诗多涉弈棋意象(如觉浪道盛《黑白论》),实为对《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文学转译——棋盘象征真如门,棋子喻生灭门。

四、宇宙观的诗学转化
何先生引黑格尔辩证法释此诗,确有见地。然禅宗"空有不二"的思维模式,更近于海德格尔"此在"的时间性阐释。诗中"千古输赢"非实体性存在,而是《中论》"八不"偈(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文学表达。苍雪将《肇论》"物不迁论"的玄思,转化为松子坠落的刹那永恒,此即严沧浪所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化境。

此诗之妙,正在以游戏三昧显究竟实相。较之寒山诗的古拙、王维诗的澄澈,苍雪此作更多一分历史苍茫感。其价值不在说理深浅,而在将《景德传灯录》"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禅悟,凝定为可触可感的诗性瞬间。后之读者若循"参活句"之法细味,或可窥见三百年间,那位南来僧人在松风棋韵中证得的本来面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