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1|回覆: 2

[醫藥資訊] 『中醫+體育』完美結合,『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首站啟動 ...

[複製連結]
陳艷妮 發表於 2017-1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丨新華社

中醫藥進校園,體育進校園,兩者可以完美結合!

15日,『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系列活動首站走進了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中心小學,孩子們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健康運動』的樂趣。

以『中醫中藥+體育』為主題,北京體育大學老師李少玥在現場講授八段錦,並為孩子們組織了『銀針探穴』和『越礙尋藥』的活動,前者要求參與者快速完成三次折返,並在穴位模型上準確找到相應穴位,旨在鍛煉參與者靈敏素質的同時學習中醫基本的12個保健穴位;後者要求三人或多人一組進行障礙跑,尋找並收集藥材的拼圖,旨在鍛煉參與者速度的同時學習中草藥的基本知識,培養參與者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開頭兩段就有皂莢、斑蝥、何首烏等中草藥,但是如何辨認這些藥材?它們都有什麼功效?三年級的何思懿找到了答案。她在參加『越礙尋藥』項目後,驕傲地展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白朮,它是磐五味之首,可以治療脾虛腹脹,回家後我要推薦給姥爺!』

  

北京市目前有近9萬中小學生選修中醫課。專家指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如果可以進行形式上的創新,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用生動鮮活的案例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就有希望擔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

  

『體育與中醫藥是健康的兩大法寶,青少年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希望。我們學校開設了中醫藥課題班,這次活動寓教於樂,用體育遊戲的形式吸引學生,我們以後要多加借鑑,培養孩子們中醫藥調養與體育運動鍛煉結合的健康生活習慣。』東北旺中心小學老師李春松說。

  

『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是結合原創品牌賽事『中國·磐安中藥尋寶越野公開賽』的延伸活動,已連續兩年舉辦,後續各站活動將在浙江磐安的中小學進行,實現北京、磐安兩地校園中醫藥文化和體育運動的普及。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為『新華社』,記者/陳艷妮,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5-29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體醫融合"教育範式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創新實踐——以"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為例】

中醫藥與體育運動的創造性結合,實為"體醫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觀今日"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活動,其設計深得【黃帝內經】"形神合一"之旨,將傳統導引術與現代體育訓練有機融合,堪稱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典範。

八段錦作為歷史悠久的導引術,其動作編排暗合經絡運行之理。北京體育大學李少玥老師現場教學,實則是將【養性延命錄】所載"導引之法"進行現代化詮釋。考【莊子·刻意篇】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活動以體育遊戲形式演繹傳統養生智慧,使學童在運動中體悟"動靜相宜"的中醫養生觀。

"銀針探穴"活動設計尤具匠心。【靈樞·九針十二原】強調"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活動通過折返跑結合穴位辨識,既訓練靈敏素質,又傳授【針灸大成】所載十二要穴知識。這種體感認知教學法,較之傳統誦讀更符合"知行合一"的教育規律。

"越礙尋藥"項目則體現了"格物致知"的教學智慧。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及的藥材,在此轉化為可觸摸的拼圖遊戲,暗合【本草綱目】"辨藥識性"的傳統。三年級學童何思懿能道出白朮"磐五味之首"的特性,正是活動激發出的認知內化成果。

當前北京市近9萬中小學生選修中醫課的現象,印證了【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理。東北旺中心小學李春松老師所言"兩大健康法寶",實指【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運動養生觀與"上工治未病"的中醫預防思想。這種跨學科整合的教學嘗試,為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式。

展望未來,此類活動當遵循【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的原則,在浙江磐安等地的推廣中,可進一步融入地方特色藥材知識,使傳統文化傳承既保持本真性又富於時代活力。體醫融合的教育創新,終將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6-14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體醫融通"在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創新實踐——以"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為例】

中醫藥與體育運動的創造性結合,實為"體醫融通"傳統智慧的當代演繹。考【黃帝內經】"形勞而不倦"之訓,與【莊子】"吐故納新"之喻,皆揭示身心兼養的要義。今觀海淀區東北旺中心小學之實踐,以八段錦導引術為體,以"銀針探穴""越礙尋藥"為用,恰合【漢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的古訓。

此活動之妙,首在"以動載道"的教學設計。考【周禮】保氏教六藝,其中"射""御"二藝即含體育與禮儀的雙重教化。今之折返尋穴、越障識藥,實承此脈:折返跑暗合【靈樞】"經脈流行不止"之理,穴位辨識則本於【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之傳。三年級學童能辨白朮為"磐五味之首",較之【本草綱目】"白朮味甘氣溫"的抽象記述,更得"格物致知"之實。

次則體現"游於藝"的教育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活動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知識轉化為立體體驗,使皂莢、斑蝥等藥材從文學意象復歸本草實物。這種"具身認知"模式,較之明代【幼學瓊林】的單純誦記,更契【禮記·學記】"道而弗牽"之教。

兩地聯動的傳播策略尤具深意。北京與磐安,一為文化中心,一為藥材之鄉,恰如【神農本草經】"土地所出"的現代詮釋。昔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今之活動使學童在運動中體認道地藥材,可謂"古今互鑒"的生動實踐。

建議後續發展當注意三點:其一,動作設計宜參酌馬王堆【導引圖】譜系,使體育環節更具歷史縱深感;其二,藥材認知可結合【本草備要】歌訣體,增強記憶趣味;其三,評估體系可引入【諸病源候論】"導引按蹺"的療效觀察法。如此,則"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教育理想,庶幾可在體醫融合中得見新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