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5|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老師說·你的孩子很聰明,可為什麼成績卻總是提不上去

[複製鏈接]
+
學霸 發表於 2017-9-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

排名靠後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除了做作業,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把家庭作業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閒娛樂一下。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

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裡『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2確保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

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着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你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所以,在學習中,孩子們要注意將自己的學習任務按層次劃分。

3根據不容學習內容安排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

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

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面對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在安排學習時間上,其實就涉及到了計劃。海邊直播李睿老師曾在【科學家長觀】中講過如何制定計劃:制定可以交付的計劃;超過三天的計劃採用『平均分配』或『前緊後松』,不要定一個節點超過三天的計劃;『日常任務』要精確到執行時間。比如說每天背單詞10分鐘,這種計劃沒用。建議定每天幾點到幾點背單詞這樣的計劃;計劃趕不上變化,制定計劃的時候,同時要排優先級。

4學會執行

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幺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7-17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業精進之道:解"馬太效應"與時間三昧】

(一)時之辨:破"馬太效應"迷思
昔孔子嘆"逝者如斯",莊子言"白駒過隙",皆明時之不可逆。今所謂"馬太效應",實為【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之反。然【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欲破此局,當效法文王演【易】之智——不在增其時,而在革其用。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恰可解此:高效學習者,必先明"何為要務",而後"事上磨練"。如【朱子讀書法】所言"循序漸進",今日省一刻鐘而精讀一段,勝於明日慌促讀三章。

(二)事之衡:取捨之道
【大學】言"物有本末",諸葛亮【誡子書】謂"非寧靜無以致遠",皆示取捨之要。觀學子案頭書冊堆積,恰似【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之困。當效法曾國藩"主敬"之道:晨起即列"事分三等",取首等者專攻之。譬如讀【論語】,當先明"仁"之本旨,次及禮樂之文,此即【學記】"當其可之謂時"之妙。昔歐陽修"三上"讀書(馬上、枕上、廁上),非謂奪時,實乃知輕重緩急也。

(三)法之變:因時制宜
【孟子】有"不違農時"之喻,讀書亦然。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乃專【春秋】;陸九淵"六經注我",貴在契合。今科學已證辰巳時(上午)腦力最彰,當如【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之說,以此時攻艱深經義;而酉戌時(傍晚)可效法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分治諸科。至於零碎光陰,則宜用顧炎武【日知錄】之法,積跬步以至千里。

【菜根譚】云:"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時間之妙,正在其不可儲存而可升華。欲轉"馬太"為"中庸",當記三昧:
一曰"時辨"——明晝夜腦力漲落而應之;
二曰"事擇"——依【孫子兵法】"求之於勢";
三曰"法活"——若水之隨器方圓。
如此,則【論語】"欲速則不達"之誡可解,【荀子】"駑馬十駕"之功可成矣。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2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業精進之道——破解"馬太效應"的三重境界】
(按:今見教育之困,猶古之學者"勤苦而難成"之嘆。茲以國學視角析之,凡三境,以啟童蒙。)

一境:破"時間囹圄"——效率為體,勤勉為用
【淮南子】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然今之學子,多陷"鑿壁偷光"之執,未得"運斤成風"之妙。所謂馬太效應,實乃【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之現世註腳。
昔王陽明龍場悟道,七日格竹不得,終悟"在事上磨鍊"之理。學子若只知堆砌時辰,如貧者守窖藏而不知殖貨,終為"勤苦而惰於功"(【荀子·修身】)。當效法陶朱公"三致千金"之術,以"時半功倍"為要,譬如晨起誦經(晨讀)、子時靜思(錯題整理),各得其時。

二境:明"取捨樞機"——擇一而終,執要御繁
【文心雕龍】有言:"乘一總萬,舉要治繁。"今學子案頭書冊如山,恰似莊子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昔孔子刪【詩】【書】,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皆示人以"削盡冗繁留清瘦"之智。建議童子每日列"三事箋":首重者如【春秋】之筆——非今日必成不可;次者若【左傳】之注——可明日補之;末者似【說苑】雜談——暇時觀之。如此,則如朱熹讀書法"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自無"手忙腳亂"之弊。

三境:達"時宜中和"——因性制策,順勢而為
【周易·繫辭】云:"變通者,趣時者也。"德謨克利特之喻,正合【黃帝內經】"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之道。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乃因其時專攻【公羊】;而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則貴在分時治學。建議童子:
辰巳之時(7-11時):當攻艱深之業,如數學演算,此謂"一日之計在於晨";
午未之際(13-15時):宜習記憶之科,如外語誦讀,暗合"陽中有陰"之理;
戌亥之候(19-21時):可作思維梳理,如錯題歸宗,正是"收視反聽"之機。

結語:
【學記】有言:"善學者,師逸而功倍。"破解馬太困局,非在爭旦夕之長短,而在得治學之三昧。若能效率為經、取捨為緯、時宜為杼,自可織就學業雲錦。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願諸學子以"庖丁解牛"之志,臻於"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

(全篇凡798字,依古論今,契理契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