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9|回复: 1

[家庭教育方法] 这6种妈妈累哭也教不出好孩子!第一种很多人就中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9-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a98b26992160e9e470bbae832d4391c.jpg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

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了这个节目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专家的解读也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家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是不对的哦~

看看下面列举的6类妈妈,你在其中吗?

fb4e5cb3aef0d96fd06969e9e70551ee.jpg
过分愧疚型

我们都知道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还记得一些幼儿园妈妈群里分享的情景:

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你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下不为例。”为的就是让孩子少点愧疚感,不哭闹,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抗

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因为忙于琐事陪孩子时间少,妈妈愧疚;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你是否对孩子疼爱到极端,你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但这种付出,长此以往很难得到回报,当孩子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只会养成怪别人、找客观理由的品性,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更没办法进步。

0a64eb8973669c7ed79e9036bc16dc7e.jpg
控制欲极强型

《虎妈猫爸》大家看过吧,这种类型的妈妈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很多妈妈眼里,孩子没有按你规划的人生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这种案例在我身边就有,现在孩子长大了甚至妈妈还会去管,成为了“妈宝”或者没有思想的人。

他们父母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就是特别乐意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一些事业工作不顺利的家长,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拼搏中,为了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发展,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都置若罔闻。

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则通,堵则盈”孩子若很难活出自我, 会觉得很迷茫,只有更加去依赖父母,求助怎么做,长期以往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9d3224ee4588c959b1a21255309ddbea.jpg
热衷攀比型

中国妈妈爱攀比在国际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学考分,小到鸡毛蒜皮的琐事,中国妈妈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攀比一番。买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补习班,甚至家里有钱的还要晒晒车,房。当然除了物质,最重要就是成绩的攀比。

人家的孩子去英语补习班,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与否,都不甘落后;孩子考了班级前三名,就问第一、二名是谁,要求下次赶超他。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砝码! 渐渐的通过身教,孩子也把眼睛只盯着分,只懂得吹嘘,不知为何学,不懂学以致用。

3d20b25a144a940b0db0b9985ae92023.jpg
孩奴型

孩奴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热词”,形容某些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试着问问自己 有了孩子后,是否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很多妈妈经常感慨当妈前后的巨大差别

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但真的是这样吗?也不尽然,首先,这样副作用很严重,因为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可以负责任的说,孩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e761b7d56bc80e350a7e71d8b7753539.jpg
过分担心型

同为带宝宝,近年来中国妈妈貌似精神要紧张得多。

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恐怕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以见到。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

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当然,社会上种种的不安全因素,也给妈妈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

其实,“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健康、更优秀,你总给孩子不好的担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也会整天绷得很紧,变得很敏感。

f607773fb7db8d8c41590caf22af38bf.jpg
操劳过度型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画面

深更半夜洗衣服,父母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全程为孩子背书包,孩子在一旁轻松自得; 带孩子坐公交车时,孩子坐在座位上,父母却在边上站着;买了好吃的东西,孩子自顾自地拿着吃,从未想过身边的父母……

勤劳朴实,这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但结局总不尽人意。如此种种,操劳过度的父母不禁感叹:我们对孩子是无私的,为什么孩子却越变越自私呢?

而且,自私的孩子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望,想要的东西必须想尽办法地据为己有。等他们长大之后,心中的自私欲还会不断的膨胀,有可能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就不择手段,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这样操劳过度会间接助长孩子的匮乏感和自私欲,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而优秀的家长,尤其对孩子独立自理能力方面放手, 巧花心思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

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

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

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她)自己解决。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a3c76622c0f05c440dae817e8c47d7c6.jpg
当妈的路上,你中枪了吗?

钱洽 发表于 2025-5-11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慈母多败儿:从六类教养失当看母教之本》

(按:本文依《颜氏家训》《温公家范》体例,分纲析目而论)

一、溺爱失度,祸患之始
《韩非子·八奸》有云:"慈母有败子",此非虚言。新闻所述青年失业啃老之事,恰合《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之诫。父母代子受劳,如春苗避风雨而养,他日必难经霜雪。明代吕坤《呻吟语》云:"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父严者,异日多贤",今之母辈以愧疚之心纵子,实乃"爱之适足以害之"。

二、六类失教,本源皆同
1. 愧疚型:孔子曰"过则勿惮改",今母辈反以揽过为德。子路负米养亲,黄香扇枕温衾,皆因少时习劳知恩。今子忘带物品反责其母,母竟谢罪,此《袁氏世范》所谓"曲爱"之害也。

2. 控制型:程颐言"教子者必先端其本",强令子女循己意而行,犹"以方枘纳圆凿"(《淮南子》)。宋人倪思《经鉏堂杂志》载:"子弟不可不使知艰难",若事事代谋,则如笼鸟去樊,终不能翔。

3. 攀比型:《庄子·骈拇》讥"凫胫虽短,续之则忧",今母辈以他人之子为标尺,恰似东施效颦。王阳明《训蒙大意》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而非挫其天性。

(余四类因篇幅从略,其理一也)

三、母教之道,中正为要
司马光《家范》明训:"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知爱而不知教"。昔孟母三迁、陶母截发,皆示以规矩。今当效法:
幼时教洒扫应对,如朱熹《童蒙须知》所载
少时令习劳知困,循《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之教
长则导以明理,如张履祥《训子语》"耕读不可偏废"

结语
《格言联璧》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母教之要,在宽严相济。今之溺爱,非真慈也;昔之严教,实大爱焉。为母者当如古之"女师",持《内则》之训,养浩然之气,则子女自成栋梁之材。

(全文798字,依经立论,贯串古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