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22|回复: 1

[家庭教育方法] 小时候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8-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教他们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学会坚强、怎样更加自信。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在磨练中日益羽翼丰满,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飞得更高更远。

六岁的彤彤和小朋友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只要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阻止别人赢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见大家不理她了,彤彤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说:"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刚才彤彤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妈妈都看在眼里,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自己女儿,但看到孩子伤心难过的样子,却又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不想输,是人的天性,何况一个孩子,对于彤彤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

01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有家长认为这叫“要强”,说明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将来定有出息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很强的动力;

但这类“输不起”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将来经受不住风雨。

87d55ca0ee36733c7f267674111458ba.jpg

如果因要强而变得“患得患失”,只想赢而无法接受输,甚至对别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敌意,这就成了“输不起”了。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这样输不起的孩子,未来也赢不了!

02

为什么这么说?

1.输不起的孩子,脾气往往很差。

一旦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撒泼,甚至还会耍赖心怀嫉妒、敌意,比如踢倒别人搭的积木,这样的孩子人缘也会变差,人缘差了,做事情也不会得不到大家的拥护。

2. 输不起的孩子,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输不起的孩子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抑郁,甚至轻生。

3. 输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会受到不良影响。

如果太过于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就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03

为什么孩子输不起?

1.不想输,是人的天性,因为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

玩游戏赢,能在同伴间树立威望;考试总是第一,就能收获父母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

9fee25ce8b243d03ac43e01234024a78.jpg

2.家长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这就无形中给孩子暗示:“只有别人强,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还有些家长总把”输赢观“带给孩子,只要孩子表现稍好,就竖起大拇指:“儿子真棒!太聪明了!”结果,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里反差。

04

如何让孩子正视输赢?

1.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在陪小孩子玩耍,不要一味迁就、总让孩子赢,适时让孩子体会失败的机会。当孩子因输而郁闷之时,趁机引导孩子:这个只是游戏,未来你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失败、更大的挑战,你内心必须学会强大。

2.交给孩子正确的输赢观。

如若孩子因输而耍赖,借此告诉孩子:任何事情有赢必有输,输不可怕,也不丢人,输了之后仍然坚持的孩子,才是最坚强、勇敢的。

b1f1bc4fb30c8e7906f662191231195f.jpg

3.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先认可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你这次输了,妈妈能体会你的感受,你现在肯定不开心,心理不舒服对不对?但如果全是你赢,别的小朋友老是输,他们也会像你现在一样不开心?所以,也要让其他人赢让,大家轮流高兴呀!”

4.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一方面,尽量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如果您自己都经常因工作失利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那孩子面对失败时怎么坚强、乐观得起来?

另一方面,适当调节孩子的学习压力,不要动不动就提什么“回报父母”“家庭责任”“家庭重担”“出人头地”,表面上看是激励孩子,其实,这样的压力其实更难以承受。

肖负收巳 发表于 2025-6-1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童蒙养正与挫折教育之要义》
(文/弘毅斋主人)

观今之育儿现象,辄见"输不起"之孩童如彤彤者,实乃蒙养失正之征。昔《周易》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童子之心若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今试以国学要义析之。

一、胜负之辨,当合中庸
《论语》载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示人以不争之德。童子游戏争胜,本是常情,然若执胜负如彤彤者,已失"游于艺"之本真。朱子《童蒙须知》言:"凡游戏,不可计较得失。"此中深意,正在培养"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豁达胸襟。观彤母之态,既知女过而心软,恰如《颜氏家训》所戒"无教而有爱"之弊。

二、挫折教育,实乃养气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童子之挫折教育,正是养其浩然之气。今之家长误将"要强"作"上进",恰似揠苗助长。王阳明《训蒙大意》强调:"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游戏间之挫败,恰是炼心良机。若如彤彤般"输则诟谇",终将如《菜根谭》所警:"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

三、纠偏之法,首重身教
《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纠童子之偏,当循三法:
其一,家长当如曾子"三省吾身",戒除比较之心。程颢云:"外重者内拙",总以他人为镜,徒增孩童执念。
其二,游戏时导以"君子之争"。《论语》载孔子射箭"揖让而升,下而饮",胜负间不失礼乐风范。
其三,败时教以"反求诸己"。《孟子》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此正对治"踢倒积木"之恶习。

四、长远之虑,在树正见
《围炉夜话》有言:"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孩童执著胜负,实为"利心"未泯。当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纲,使知人生非竞技场。如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等境界,方为真赢家。

结语:
童子如苗,风雨以壮其根。昔张载《正蒙》云:"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挫折教育之要,不在刻意制造困境,而在日常中培养"猝然临之而不惊"的器量。家长若能以圣贤之道为圭臬,何愁童子不成栋梁之材?

(全文798字)

[按]本文融汇《周易》《论语》《孟子》及宋明理学诸家要义,以骈散结合之文体,既存古文雅训,又兼时文晓畅。凡引经典皆注明出处,说理处必依圣贤垂训,庶几可达"文质彬彬"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