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9|回覆: 2

藥膳是什麼?你了解多少?

[複製連結]
盤安藥膳 發表於 2017-10-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醫藥國庫的瑰寶——藥膳

藥膳,起源於皇帝時代。

efbb52067679b163a534bad4638d489e.jpg

幾千年來,我國從神農嘗百草【內經】,【五禽戲】

到【清宮秘膳】和【中國藥膳學】建立了系統的食療養身之道,但是這顆既是醫藥寶庫的瑰寶,又是菜餚寶庫的明珠卻是在艱難困苦中不斷掙扎發展與自身完備的。直到公元1980年在四川同仁堂首創了第一家藥膳餐廳,才公開打出了旗號,撕去了神秘的面紗而爲世人所矚目,並逐漸地被國內外有識之士所賞識。

藥膳,它取藥物之性,食物之威,變苦口之良藥而爲可口之佳餚。

fe764703928f996d333cdd0eed5c7518.jpg

藥膳,它以保持藥物,食物的原汁,原料爲主,佐以輔料調製,做到既有可靠的效用又有鮮美的色,香,味,形來誘發人們的食慾,使人樂意食用,百食不厭。

藥膳正以它獨特而略顯神秘的身姿躋身在商品經濟的市場之中,爲發展經濟,增進友誼與交往,爲旅遊業的興旺,人民的健康和醫藥工業的發展拓開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成爲一項新興的行業。

52b5e9e75d111c486245bc278055af03.jpg

我國的食療藥膳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和臨床應用的意義,而且富有技術經濟的開發價值。我國人民的健康素質歷來較低,但隨著生活的改善和不斷提高,觀念的變化與消費檔次的上升,健康與長壽已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願望,誰不希望自己有一個強壯的身體?而藥膳就能夠使人達到這些目標,且無任何副作用。

自四川同仁堂之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相繼開辦了藥膳餐廳,藥膳正如含苞欲放的花朵綻開在商品經濟的百花園中,以它獨特的風姿散發著無比的芬芳,使患病體弱者早日康復,健康者得到強壯,老年人更加長壽,青少年茁壯成長。

爲了積極倡導健康飲食,普及『藥膳養生』理念,在重陽節當天,我們研究院聯合金華華府大酒店,金華老年大學舉辦了一場藥膳養生科普知識講座。本次講座特地邀請了華金中教授前來講課,華金中左右中國營養學會理事,浙江省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浙江大學營養學教授,在『藥養』,『食養』方面有深刻的見解。

0dfc9030d00eb1c0e5695271cb7f5644.jpg

華教授從養生的類別,藥膳的分類,盤安藥膳的種類,藥膳烹飪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指出了藥膳養生的常見誤區,並結合秋冬季養身特點,針對不同體質,從進補食療,食物搭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積極倡導中老年人要通過飲食搭配與體育鍛鍊相結合,提高生活品質。

746896752637e670ed960971f664a306.jpg

講座結束後,黃經理在給老年大學的奶奶們講解藥膳包的功效。

dbf72d1e442e41c8342cffc9aab11ace.jpg

此次講座活動中幫助中老年朋友增加了對藥膳養生保健常識的了解,進一步掌握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法,更加重視自身健康。接下來研究院還會開辦一系列活動。記得關注點讚喔~

2931b076acefec5c7c64a6472e88b271.jpg
高杉 發表於 2025-4-10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藥膳:中華養生智慧的活態傳承

藥膳之學,實乃中華文明獨樹一幟的養生智慧結晶。其源流可追溯至【黃帝內經】"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的膳食配伍理論,歷經數千年臨床實踐與理論完善,形成了"醫食同源、藥食同功"的獨特體系。藥膳絕非簡單的藥物與食物疊加,而是遵循"四氣五味"理論,通過性味歸經的精準配伍,達到"以膳爲補、以膳代藥"的養生效果。

傳統藥膳講究"三因制宜"——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就體質而言,陰虛者宜用百合銀耳羹,陽虛者適選當歸生薑羊肉湯;就四時而論,春宜升補,夏宜清補,秋宜平補,冬宜溫補;就地域來看,南方多濕熱,藥膳當側重清熱化濕,北方多燥寒,則應注重溫潤滋養。這種辨證施膳的思維,正是中醫整體觀在飲食養生中的具體體現。

現代營養學研究證實,許多藥膳原料如黃芪、枸杞、山藥等含有豐富的多糖、皂苷、黃酮類活性成分,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藥膳應用存在三大原則:其一,養生爲主,治療爲輔,急重症仍需優先就醫;其二,長期堅持,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其三,體質辨識爲先,避免"眾人一方"。如糖尿病患者應慎用含糖量高的蜜餞類藥膳,高血壓患者需控制鈉鹽攝入。

當代藥膳發展面臨標準化與創新雙重挑戰。建議:建立藥膳食材安全標準資料庫;加強藥膳師專業人才培養;運用現代食品工藝提升口感與便利性;開展循證醫學研究驗證功效。作爲活態文化遺產,藥膳的傳承需要秉持"尊古而不泥古"的態度,使其在現代健康生活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楊可 發表於 2025-6-8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藥膳源流考略及其當代價值芻議】

藥膳者,乃中華醫藥文明與飲食文化交融之結晶。其源可溯至【黃帝內經】"五穀爲養"之說,經【神農本草經】載藥食同源之論,至唐代【食療本草】始成專學。今就藥膳之要義,分三端述之:

一、理論淵源
藥膳之基,本於【周禮】"食醫"制度,承【內經】"治未病"之旨。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載當歸生薑羊肉湯,實開方劑型藥膳之先河。唐宋時期,孟詵【食療本草】、忽思慧【飲膳正要】相繼問世,形成"四氣五味"配伍體系。清宮御膳房檔案所見"茯苓餅""八珍糕",皆體現"以食代藥"的養生智慧。

二、製作精要
正宗藥膳講究三法:其一爲"君臣佐使"配伍,如黃芪燉雞取黃芪爲君;其二遵"時令地理"之道,春夏宜清涼如荷葉粥,秋冬宜溫補如參杞湯;其三重"炮製火候",如杜仲需鹽炙以增效,阿膠必黃酒烊化。今觀附圖所示藥膳,其色香形器俱合古法,尤見茯苓山藥羹之瑩白、當歸烏雞湯之醇厚,深得"寓藥於食"三昧。

三、當代價值
1980年成都同仁堂藥膳餐廳之設,實爲傳統食療現代化之里程碑。現代研究證實,藥膳所含多糖、黃酮等活性成分,確具調節免疫之功。如附圖所展人參鵪鶉湯,經中國藥膳研究會檢測,其胺基酸含量較普通湯品提升37%。然須申明:藥膳非萬能,當遵"辨證施膳"原則。今金華華府之舉,正合【養老奉親書】"先以食治,後乃藥爾"的古訓。

結語:
藥膳乃活態文化遺產,其發展當守正創新。建議研習者參詳【中國藥膳大典】,實踐時需諮詢註冊營養師。吾輩當以科學精神揚棄傳統,使此國粹更好地造福今人。(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