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1|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告訴孩子,要想成績好,學會聽課太關鍵!(值得轉給每位家長)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家長都很困惑,孩子學習挺努力的,可是,爲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一位從教30多年的特級教師指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是因爲上課時孩子不會聽課。

孩子,你會聽課嗎?

很多家長會困惑地問:『 我的孩子學習挺努力的,可是,爲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問:『您的孩子會聽課嗎?』他們開始笑,在他們看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孩子的腦子笨才是關鍵。

可是,我一直認爲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上課時孩子不會聽課。有一項對武漢 300 多名中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發現,聽課效果越好,所學功課的成績越好;聽課效果差,則成績也比較差。

每節課雖然都是 45 分鐘,但是學生是否會利用,效果大不一樣。利用得好,45 分鐘裡可以加進 5 分鐘、10 分鐘。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鐘裡就得減去 5 分鐘、10 分鐘。再說,學生上課聽課不僅要獲取知識,還要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鍛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上的 45 分鐘如何利用,大有學問。

聽課可不是一個孤立的活動哦!除了聽課前讓孩子的身體、情緒狀態準備好外,還需要知識上的準備。上圖就展示了聽課的完整狀態。要想提高聽課效率,還得做好預習和複習。

3b059c288eac1bb0e958b0c39c009370.jpg

聽課前:做好預習

中學的知識量越來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進行理解、聯繫與思考,而非單純死記硬背。如何爲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間呢?答案就是預習。通過預習,可以發現新課中的難點,等老師講到時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並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

有些孩子說:『預習重要是重要,可作業都做不完,時間那麼緊,哪有時間預習?』確實,現在的孩子學習夠緊張了。但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中等的學生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前者做作業快,效率高。

在相同的學習時間裡,他們可以留出 10-30 分鐘的時間預習。如果預習了,聽課效果就好,作業做得就快,預習的時間自然就節省出來了。所以預習是形成良性循環的一種重要手段。

如果時間很緊,怎麼辦?

1.對於聽課效果好的科目,少預習或不預習;對於聽課效果差的科目,多預習。

2.單科課程的預習時間控制在 8-15 分鐘,主要是把握整體知識內容,記錄或記住對於個人的難點和課程重點,方便聽課時在此處集中注意力。

3.實在沒有時間預習,可以在一門課開始前的課間花 2 分鐘快速瀏覽,從而快速進入聽課狀態。

a8cfa2b9a2c06c004f37fd02bbdca3ae.jpg

聽課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預習做基礎,只能保證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於我們更好地當堂消化知識。

有些學生上課拼命記筆記、抄板書,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沒有理解老師講的內容,課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課堂上的內容,自然得不償失。

該怎樣記筆記呢?

有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總結出了記筆記的" 三原則":

1.寧可筆記記不全,也要先聽老師講課的內容。

2.課本上講述很詳細的內容,不再做詳細的筆記。

3.不抄老師的板書,而是重點記老師的分析思路與解題方法。

只要堅持這三個原則,孩子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還能獲得寶貴的複習資料——課堂筆記。

聽課後:及時複習

有了前面的預習和認真聽課,能保證孩子記憶和理解的深度。但遺忘是一種自然規律,對抗遺忘的利器就是複習。因此在聽完課後,還應即時複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並形成有計劃性的複習習慣,從而將所學知識深深地印入腦海。

如果家長將以上的預習、聽課和複習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孩子聽課的效率就會更高,成績自然會更優秀。

優秀學生的聽課法寶

那些考入名牌大學的優秀學生有什麼學習法寶呢?教育專家經過研究後發現,『聽懂每一堂課』是他們取得優異成績的第一法寶。老師們講課,常常是『課堂 45 分鐘,課後 10 年功』,優秀學生的聽課箴言是『課堂走神 1 分鐘,課後摸索半天功』。那如何讓學生提高聽課效率呢?如何讓思維在課堂 45 分鐘裡與老師時刻同步呢?下面介紹幾個訣竅供您和孩子借鑑:

1.每天堅持累計不少於 1 小時的中等強度的體能鍛鍊,每天保持課間 10 分鐘徹底放鬆休息的好習慣。課間多做一些輕體力健腦動作,爲課堂 45 分鐘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儲備足夠的腦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懶腰等都是不錯的活動。

2.調節聽課心態,優化聽課意識,在潛意識裡喜愛聽課。對於不太喜歡的課可找來一張白紙,認真列出不喜愛這堂課的十幾條優點、理由,隔一天重複一次,慢慢就能說服潛意識喜歡這些課,進入積極的聽課心態。

3.在聽課過程中,要放鬆心情來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不要抱著一種緊張的記憶心態來死記硬背,這樣很容易造成腦神經疲勞,反而使聽課的注意力渙散。

4.老師講課結束後,不要急著看書做作業,而應閉上雙目,放鬆後仰頭,把剛才聽課的重要內容再像放電影一樣回味一遍,把老師講課的內容真正印在腦海中。

田冉昌 發表於 2025-4-30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課堂聽講之道:從「善聽」到「善學」的國學智慧】

(一)聽講之要,古訓有徵
【禮記·學記】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此中真諦,正與今之「聽課效率」說遙相呼應。古人所謂「耳受」之學,非徒以耳根納聲,實乃心官並用的認知活動。朱熹【讀書法】強調「虛心涵泳」,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皆指向聽講時主體意識的覺醒。今之學子若僅以肉身臨課堂,而心神遊移,恰如【荀子·勸學】所戒「耳不能兩聽而聰」之弊。

(二)預習之法,通變古今
預習非今人獨創,【朱子讀書法】早有「循序漸進」之說。然當代學童課業繁重,當效法孔子「因材施教」之智:文史類預習可采「觀其大略」法(諸葛亮讀書法),數理類則宜用「格物致知」術。如王筠【教童子法】所言:「講書聽者明白,然後令其復講。」預習時標註疑難點,正是踐行「學問須就己身切要處思量」的陽明心學。

(三)課堂三境,知行相濟
1. 入境:課前當如曾子「三省吾身」,調理身心。【童蒙須知】載「讀書必整衣冠」的儀軌,今可轉化爲整理文具、調整呼吸的現代儀式。
2. 化境:聽講時須達「心到、眼到、口到」之境(曾國藩語)。記筆記當效法古人「札記法」,以關鍵詞爲經,思維導圖爲緯,構建知識圖譜。
3. 悟境:課後宜行「切問近思」之功,如張載所言「於不疑處有疑」。用康有爲「日日新」筆記法,將課堂要點轉化爲自問自答的思辨訓練。

(四)時習之道,循環相生
【論語】開篇即言「學而時習之」,預習、聽講、複習實爲「時習」三翼。陸九淵云:「學者讀書,先於易曉處沉湎熟復。」建議學子建立「三刻鐘」制:課前十五分鐘激活舊知,課中四十五分鐘聚焦「憤悱」狀態(【論語】「不憤不啟」),課後三十分鐘即時整理。此暗合【學記】「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教學辯證法。

結語:聽課之藝,實爲「心學」。王夫之【尚書引義】言:「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覺乃發。」當代學子若能以國學智慧涵養課堂聽講,則不僅能提升學業,更可成就「尊德性而道問學」的完整人格。家長導引子弟,當知「授人以漁」之理,使孩子得「善學」之真傳,方爲根本之計。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學術規範立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