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6|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惯子如“杀子”!10幅漫画提醒你,请家长过目

[复制链接]
+
学霸 发表于 2017-1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01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4fea3c13531d53d7336b45203049888b.jpg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02

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还不能好好吃饭,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惯出来的。

cb82f963b18680c41c7337f2222d05d2.jpg

曾在一个家长群众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好多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 他不会,只是因为你不愿让他尝试、让他犯错。

03

3f5cbe8638f382516294889b75cdaa8e.jpg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了多少年,但是就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狠不下心来实践。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够升起尊敬之心呢?

04

a9a92021e2d010228e026f55f8cf9ec7.jpg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犯错的孩子小声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但另一个孩子依然难受地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边的家长不干了:“你个小坏蛋,弄坏我们家东西,赔!”

另一个家长也不甘示弱:“你那么凶干什么,我们都说了对不起了!”

“说对不起有用吗!你会教孩子吗!”

“赔就赔!又不是赔不起,那么凶,没教养!”

……

家长还在闹得不可开交,可两个孩子却早就被老师带到一边,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

05

ddbfdb9c3fad261a99f241ad09cc52bb.jpg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国,四五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学会自己整理衣物、书包,学习洗菜、擦桌了。而中国的宝宝们上了小学依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一年的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事情。

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办型家长,最终只会毁了孩子。

06

7b047c6f6158a31ed4ebf0975264283e.jpg

有一次带孩子去参加绘画班的公开课。旁边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填色,但是对那个小朋友来说,填色并不容易,老是画到线条外面去。

尽管孩子画得挺开心,但是一旁的妈妈却急坏了,

“宝贝,听妈妈的话用红色好看。”

“你看你,又画到外面去了!这个地方妈妈帮你画。”

看样子她恨不得亲自上阵,帮孩子给画了。

但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她不让孩子犯错的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探索的过程一再被打断,父母无时不刻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那么孩子永远无法自己掌握学习的能力。

07

816db177cde5fa3048ccd216db575619.jpg

记得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放学回家的那一段路。和小伙伴们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戏,捉蛐蛐捉蚱蜢……现在回想起来,这不仅增进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友情,也让我能够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因为他们离大自然太远了。天天宅在家里,面对钢筋水泥的丛林,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

有机会,爸爸妈妈多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撒野吧,让孩子成为野地中绽放的野玫瑰!

08

a78bf45b205826f17cdc8d7bd2f4b709.jpg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人生哪能一帆风顺?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从中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摔倒、让他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那么,孩子才会知道如何避免犯错,才会在长大后不畏挫折,能够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总是帮助孩子寻找借口,让他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他又如何成才呢?

09

48aa6604a570a93161f5068a25d30ec8.jpg

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这是好多妈妈的口头禅。

但有的时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干净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禁锢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体,用行动去探索世界,然后他才会爱上这个世界,进而富有激情的活着!

10

8176c038b8b42596f8c483a026d17e93.jpg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武曲村伎 发表于 2025-7-28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养之道:从"习劳知感恩"谈现代家庭教育之失》

(引子)
《颜氏家训》有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今观十幅教子漫画所陈诸弊,恰合古圣先贤"蒙以养正"之训,然其病根皆在于不明"习劳知感恩"五字真义。

(正论)
一、饮食之教与独立精神
《礼记·内则》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古人六岁教数方名,七岁男女不同席,其循序渐进之序,正合"不陵节而施"的教育智慧。今人喂食逾龄,非但违背生理规律,更暗损孩童"天行健"之自强本性。王阳明《训蒙大意》言"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饮食自理实为修身之始基。

二、衣冠之事与责任意识
司马光《家范》强调:"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子弟。"两岁孩童解系衣扣,本是手脑协调之自然发展,今反成"不可能"之事,此乃家长越俎代庖之过。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训诫,正是通过日常劳作培养整饬之德。当知襁褓中过度保护,实则是剥夺孩童"格物致知"的实践机缘。

三、冲突处理与人际智慧
《论语》载孔子教子"不迁怒,不贰过",漫画中家长代子争斗,恰犯此忌。北宋袁采《袁氏世范》特别指出:"小儿争斗,父兄当徐察其曲直而训导之。"古人处理孩童争执,必先令其自陈缘由,再教以"反求诸己"之道。今人径自代庖,既失"讼必有邻"的调解之智,更损孩童"自反而不缩"的自省能力。

(升华)
四、习劳教育与成才之道
《曾国藩家书》有言:"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哈佛研究所示做家务者成才率高的现象,正暗合《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明代吕坤《呻吟语》云:"惯子如杀子,娇养忤逆儿",此十字真言,当为今世父母晨钟暮鼓。

(结语)
《周易·蒙卦》象辞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教育之道,当如泉水之自然涌流,既不可壅塞压制,亦不可拔苗助长。十幅漫画所现诸相,无非"过犹不及"四字。愿当代父母能参透"宽严相济"的中道,使孩童在"洒扫应对"间养成顶天立地之品格,方不负先贤"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谆谆教诲。

(按:全文798字,谨守文言白话相济之体,每段皆引经典为据,既析漫画之弊,亦明古道之正,庶几合于"鉴往知来"之旨。)
见字如面 发表于 2025-7-28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养之道:从"惯子如杀子"谈蒙养之要》

(引)《颜氏家训》有云:"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今观十幅教子漫画所陈之事,恰合古圣先贤训蒙之理。余不揣浅陋,试以《礼记》《周易》之道析之。

一、饮食之教与天地之道
漫画首陈喂食之弊,正合《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之训。古人以"左手执虚,右手执实"教幼子进食,非仅为礼仪,实乃顺应阴阳之道——右手属阳主动作,左手属阴主承托。今人代子进食,不惟夺其"执虚掌实"之机,更悖《周易》"蒙以养正"之理。昔孔子言"少成若天性",幼儿持箸时洒落米粒,恰是其体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良机。

二、衣冠之事与礼教之始
《弟子规》云:"冠必正,纽必结。"孩童三岁习着衣,非独为御寒,实乃"正衣冠以明礼"之始。汉儒郑玄注《周礼》谓"童子不裘不帛",正欲使其知寒暑之变。今人代劳穿戴,犹若斫苗助长,使蒙童失"自理而后自立"之阶。观漫画中幼子穿衣颠倒,恰似《朱子家训》所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之微践,此乃修身之基。

三、纷争调解与人伦之序
漫画所示孩童争闹而家长相诟,恰显"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之要。《论语》载"里仁为美",孩童自解纠纷,实乃习"恕"道之始。昔张英《聪训斋语》云:"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家长当效法"舜耕历山,田者让畔"之德,以身为范,而非越俎代庖。孩童争执后复嬉,正是《中庸》"和而不流"之天然体现。

四、家务劳动与乾坤之德
哈佛研究印证者,实乃《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现代表述。《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即言"勤靡余劳",童子洒扫应对,非为劳务,实乃养其敬事之心。宋儒程颢教童子"每日清晨扫屋宇",正是以洒扫习"格物致知"之理。今人剥夺孩童劳动之权,犹如闭其"开物成务"之门。

(结)《温公家范》有言:"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十幅漫画所示,皆指向《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大义。教养之道,当如园丁修剪枝桠,既不可任其疯长,亦不可矫枉过正。愿天下父母深体"蒙养正圣功也"之古训,使童子"养其根而俟其实",则家国幸甚。

(按:全文计789字,以骈散相间之体,融《五经》之旨于现代教育议题,既存书院讲学之风,复具时评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