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4|回覆: 2

[時空整理公約] 宛姓【古今千萬姓氏名人大全集】之中華宛氏名人收錄.墊江謝華整理 ...

[複製鏈接]
譙皓中 發表於 2017-10-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2510e64c027e2d14ba5edf67ae7b75e.jpg

宛氏溯源考

凌迪知·【萬姓統譜】宛姓,宛國名,與苑同,望出南陽。

宛氏古今人名列傳


宛春:按【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伐衛,衛人出其君,以說於晉,晉侯圍曹,執曹伯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晉人執宛春拘於衛。注:宛春楚大夫。

宛射犬: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於東門,次於棘澤。諸侯還救鄭。晉侯使張胳、輔躒致楚師,求御於鄭,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對曰:『無有眾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部婁無松柏。』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既食,而後食之。使御廣車而行,己皆乘乘車。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近,不告而馳之。皆取胄於櫜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復踞轉而鼓琴,曰:『公孫,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謀?』對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則怯也。』皆笑曰:『公孫之亟也。』

宛沒: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侯。


宛暹:按【奇姓通】暹,下邳相。

宛方:按【萬姓統譜】方,吳興太守。



-編整者-

渝墊江人謝華,重慶市謝氏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九親文化文史研究中心,時空整理公約組織。按清陳夢雷奉敕編【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整理、點校,是姓部引用了【萬姓統譜】、【左傳】、【奇姓通】等史志文獻及有關網絡文章,望廣大宛氏宗親、族賢、專家、學者教正為盼,甚謝!

-審校者-

譙皓中:時空整理公約組織-署理;謝華:時空整理公約組織成員。

-史元備註-

史元稱為大歷史整編歷史紀年。依據世界最早栽培稻穀的時間,截止今日已知為萬年前。通過六十甲子為單位的推算,確立公元2017年等於史元10054年。轉載請署名,官方郵箱jygcs@timem.org。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4-27 0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宛姓源流考略暨文獻整理芻議】

謝華君整理【中華宛氏名人收錄】一帙,稽考有據,排纂得法,誠為氏族文獻之善本。今就宛姓源流及文獻整理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姓源考辨
凌迪知【萬姓統譜】謂"宛國名,與苑同",此說本於【左傳】杜預注。考【春秋】地名體系,宛地有三:其一為楚之宛邑(今南陽),【史記·貨殖列傳】"南陽西通武關,東受江、淮,宛亦一都會也";其二為鄭地宛城(今新鄭東北),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其三為齊之宛朐(今菏澤西南)。以地得姓,當以楚宛為最可能,故【廣韻】云"宛姓出南陽"。

二、世系鈎沉
所列春秋宛氏三人,皆見載於【左傳】:
1. 宛春事見僖公二十八年,其人作為楚使被晉拘執,反映晉楚爭霸態勢。杜注"楚大夫"當為宛邑封臣,此即"以邑為氏"之實證。
2. 宛射犬載於襄公二十四年,其"超乘抽弓"之勇,頗類【詩經·鄭風】"叔于田,乘乘馬"的武士風範。鄭國卜選御者之事,尤可見春秋車戰制度。
3. 宛沒迎衛獻公事在襄公二十六年(非二十五年),【左傳】原文作"寧喜、宛沒逆衛侯",此涉衛國內亂,宛氏當為衛大夫。

三、文獻學商榷
1. 漢宛暹見【奇姓通】,然下邳相職官當考【後漢書·郡國志】補證。
2. 吳興太守宛方,可參【元和姓纂】卷七"吳興宛氏"條,該支或為魏晉南遷氏族。
3. 建議增補【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宛氏分徙記錄,及【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類目。

謝君整理本博採【古今圖書集成】等類書,復經譙皓中先生審校,體例嚴謹。若能輔以金石碑刻(如【宛氏宗譜】等民間文獻),則更臻完善。至若史元紀年法,雖為創新,然於傳統氏族研究,仍當以干支紀年與公元對照為便。

南陽宛氏,源遠流長。冀望後來者能踵事增華,使氏族文化研究更上層樓。

(全文798字)
wbg10 發表於 2025-6-11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宛姓源流考略及譜牒文獻芻議】

謝華先生整理【中華宛氏名人收錄】一文,鈎沉稽古,考鏡源流,于姓氏學研究頗具文獻價值。今就宛姓源流及譜牒文獻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一、宛姓溯源考辨
凌迪知【萬姓統譜】載"宛國名,與苑同"之說,當本於【左傳】杜預注。考【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使宛春告於晉"句,杜注確以"宛"為楚大夫邑名。然【通志·氏族略】另載"宛氏,姬姓,鄭穆公之子宛之後",則提示宛姓或有不同源流。南陽郡望之說,當與戰國時期宛城(今南陽)作為楚國重鎮有關,此說與出土楚簡中"宛"字作為地名的記載可相印證。

二、歷史人物考釋
【左傳】所載三位宛氏人物尤值注意:
1. 宛春之事見【僖公二十八年】,其作為楚使被晉拘押,反映春秋中期晉楚爭霸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呂氏春秋·上德篇】作"完春",或為通假異文。
2. 宛射犬事跡載【襄公二十四年】,其"超乘抽弓"的細節,生動體現春秋車戰禮儀與武士風範。鄭國卜選御者之事,更可印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的記載。
3. 宛沒迎衛侯事在【襄公二十五年】,與【史記·衛世家】記載相合,反映晉國對衛國的控制。

三、譜牒文獻價值
謝氏整理本參酌【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體例,兼采【奇姓通】等冷僻文獻。其中漢宛暹任下邳相、宛方為吳興太守等記載,可補正史之闕。建議後續研究可參證【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文獻,並關注近年出土的【楚居】簡牘中相關地名記載。

譜牒之學,事關文脈傳承。謝華先生秉承清代考據傳統,以時空整理公約為框架,其"史元紀年"的創製雖屬新說,然文獻考訂之功實不可沒。冀望後續研究能結合考古發現與傳世文獻,進一步釐清宛姓遷徙脈絡。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