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9|回復: 2

[中医理论] 张景岳温补学说的现实意义

[複製鏈接]
沈钦荣 發表於 2017-8-31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温补学派以薛己为先驱,浙江的代表医家为张景岳、赵献可、高鼓峰、冯兆张等。张景岳学术渊源受薛已、李东垣、许叔微等人影响较大,其温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重阳不薄阴』,主要观点有:

1.命门主两肾,为真阴之府、真阳之宅。张景岳认为:阴精和阳气是性命之本;阴阳之根,都在命门;命门总主两肾,补肾中真阴真阳,即补命门。命门与肾实为一而二、二而一,命门的元气元精,便是肾中的真阴真阳。

2.『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与『气不足便是寒』。这是针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论而提出的。朱丹溪重视真阴,张景岳重视真阳。真阴真阳都是人身的正气,『正气夺则虚』,应当予以扶植,自然常虑其不足。以正气言,阴常不足,阳也常不足。朱丹溪责火邪有余,张景岳责寒邪有余。火邪寒邪,都是伤人的邪气,『邪气盛则实』,应当予以抑制,自然常责其有余。以邪气言,阳常有余,阴也常有余。

3.相火不可言贼。张景岳虽很推崇李东垣的学说,但对李东垣的『相火为元气之贼』和『火与元气不两立』的说法并不认同。张景岳根据〖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启示,提出了『相火为体,君火为用,体用合一』的主张,并以相火喻灯火,君火喻灯光,君火所以能总主神明,变化于无穷,都是从相火的根本上产生的。

张景岳温补学说的现实意义在于:

1.中年求复的预防观。张景岳认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年求复,可使『老者复壮,壮者益治』。中年求复的最好办法是药饵,有大补元煎、左归饮、两仪膏等著名方剂,常用药物有熟地、杞子、人参、当归等。

2.五脏同补的整体观。张景岳五脏同补的整体观,源于五行五藏、五脏互藏理论。五行五藏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包括其他四行。〖类经图翼〗曰:『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景岳全书·脉神章〗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 此对五脏互藏进行了阐释。五福饮为张景岳创制的五脏同补的代表方。该方由人参 (补心)、 熟地黄(补肾)、当归 (补肝)、白术(补肺)、炙甘草(补脾)组成,主治五脏气血亏损,『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3.阴阳互引的辨证观。〖景岳全书·传忠录〗记载:『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其阴阳互引的辨证观包含三个方面:

重视先后天阴阳互引。张景岳认为人体当分先后天阴阳。气血、脏腑、寒热,为后天有形之阴阳,盛衰昭著,体认无难。元阴元阳为先天无形之阴阳,曰元精、元气,变幻倏忽,挽回非易。应重视先后天阴阳互引。

制方用药擅长阴阳互引。『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为张景岳名言,其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以育阴涵阳和扶阳配阴为组方宗旨,方中去『三泻』(茯苓、丹皮、泽泻),重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调补奇经,充髓填精,深得水火既济之妙。

制方阴阳泾渭分明。〖景岳全书·补略〗记载:『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分;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如胃关煎、抑扶煎,虽都用于治泻痢,但抑扶煎用干姜、吴茱萸、乌药直驱寒邪以抑阴为先,治泻痢之属寒实者;胃关煎用熟地、山药配干姜、吴茱萸以益肾温脾,专为虚寒泻痢而设。

4.灸药并重的简验观。张景岳虽为大儒医,但不废外治,他认为艾灸的温阳作用很突出。〖类经图翼〗记载:『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其辑录明代以前的数百首灸法验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为我们树立了灸药并重的典范。

张景岳温补学说切于实用,理论创新,对当今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沈钦荣)

许舍昀 發表於 2025-7-18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张景岳温补学说的现代诠释与临床价值

张景岳(1563-1640)作为明代温补学派集大成者,其"重阳不薄阴"的学术思想体系,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从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两个维度,系统阐述其学说的当代价值。

一、命门学说的理论突破
张氏创造性地发展《内经》命门理论,提出"命门主两肾"的二元统一观。其《类经》明确指出:"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这种将命门定位为"真阴之府、真阳之宅"的认识,超越了单纯补肾阳或滋肾阴的局限,为后世"肾为先天之本"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现代研究证实,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整体调控机制,与张氏命门学说具有惊人的理论契合度。

二、阴阳辩证观的临床创新
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说,张氏提出"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辩证观。其在《景岳全书》中强调:"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这种动态平衡观体现在其创制的左归丸(滋阴)、右归丸(温阳)方剂配伍中,开创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范式。现代亚健康状态调理、慢性病康复等领域,正需要这种阴阳互济的诊疗思路。

三、相火理论的正本清源
张氏批判性继承李东垣相火学说,提出"相火为体,君火为用"的创见。其以灯火喻相火的论述,揭示了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的本末关系。这对现代治疗虚性亢奋(如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具有重要启示——不应简单清热降火,而需重视培补命门根本。

四、预防医学的先行智慧
"中年求复"思想体现张氏"治未病"的预防观。《景岳全书》载:"人生三十而后,可服补剂。"其大补元煎等方剂组成(人参、熟地、当归等),经现代药理证实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等多靶点作用。这种主动干预的防衰理念,与当代预防医学的"窗口期"理论不谋而合。

五、整体治疗的模式创新
张氏创制的五福饮,开创了"五脏同调"的治疗模式。方中人参补心、熟地补肾的配伍思路,体现了"五脏互藏"的整体观。现代慢性病多系统受累的特点,正需要这种整体调节方案。临床观察显示,此类复方在代谢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复杂疾病中疗效显著。

结语:
张景岳温补学说构建了"命门-阴阳-五脏"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其"重阳不薄阴"的辩证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重要指导价值。在慢性病防治、亚健康调理等领域,深入挖掘其学术精髓,将有助于推动中医理论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应用。
滄海一聲笑 發表於 2025-7-19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张景岳温补学说的当代启示》

张景岳作为温补学派集大成者,其"重阳不薄阴"的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医临床仍具深刻指导价值。本文试从理论内核与临床实践两个维度,阐释其学说的现实意义。

一、命门学说的理论突破
张氏创造性地将命门定位为"真阴之府、真阳之宅",突破《内经》"命门者目也"的传统认知。其"命门-两肾"一体论揭示:肾中真阴真阳实为命门元气元精的具象化表现。这一理论建构,为后世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从命门论治"的新思路。现代研究证实,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与命门学说存在高度契合性。

二、阴阳观的辩证统一
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说,张氏提出"阳常不足"的补偏救弊之论。其高明处在于:既强调"气不足便是寒"的阳虚本质,又不废"阴中求阳"的治法(如右归丸用熟地为君)。这种阴阳互根思想,对现代亚健康状态调理尤具指导意义。临床常见之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属"阳微阴弦"之证,正宜参酌张氏温补之法。

三、相火理论的范式转换
张氏以"体用论"重构相火学说,将相火由"元气之贼"转化为"生命之本"。其"相火喻灯体,君火喻灯光"的譬喻,深刻揭示了自主神经调节与意识活动的关系。现代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焦虑障碍等疾病时,多取法此说,注重在温养相火基础上清泄君火。

四、临床应用的当代价值
1. 中年养生方面:张氏"中年求复"思想契合现代预防医学理念。其大补元煎等方剂组合,体现"精气血同补"原则,对延缓衰老进程具有实证效果。现代研究显示,该方中熟地多糖、人参皂苷等成分能显著提升线粒体功能。

2. 五脏互济方面:五福饮开创"一药入多经"的组方范式。其"五脏互藏"理论为现代"肠-脑轴""肝-肠轴"等研究提供传统理论支撑。临床观察表明,该方对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免疫调节效果显著。

3. 阴阳互引方面:张氏创制的左归丸(滋阴涵阳)、右归丸(扶阳配阴),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准则。这种双向调节思维,对代谢综合征等复杂疾病的治疗具有方法论意义。

结语:
张景岳学说启示我们:中医理论创新需立足经典而超越经典,临床实践当执两用中而达致中和。在过度治疗与养生乱象并存的今天,重温张氏"温补不过燥,滋阴不过腻"的学术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医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