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4|回復: 2

[汉风汉茗] 日常饮茶常见的8个问题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5de442089dbb75b5204f99069ea205.jpg

就纯茶而言,一般经验认为,喝乌龙茶、沱茶、普洱茶和砖茶等紧压茶更有利于降脂减肥。至于保健茶,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多种减肥茶,如宁红减肥茶、健美减肥茶、七珠健美茶、上海健茶等,都是以茶叶为基础配以决明子、山楂、荷叶等多种中草药,包装成袋泡茶。饮用方便,疗效因人而异,各有一定的适应症。

1fe6f2f6c79db6c7263cd99ddca0038d.jpg

d6bfa2387cfb18efa948fcd71ed3f60d.jpg

喝茶会不会影响牙齿的洁白?

喝茶尤其是长期喝浓茶,茶叶中的多酚类氧化物附着于牙齿表面,如果不刷牙,确实会使牙齿逐步变黄,就像茶壶、茶杯长期不清洗结有一层"茶锈"一样,如果喝浓茶加上有吸烟习惯的人,常会加剧牙齿的黄化,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然而,一般饮茶者,只要不抽烟,注意早晚两次刷牙,而且经常适当吃些水果等食物,牙齿绝不会变黄。

汉风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4-30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饮养生八问辨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今人饮茶,或求其味,或慕其效,然多有未明其理者。兹就日常饮茶八问,以《茶经》为本,参以历代医典,作如下辨析:

一、茶类与消脂之辨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乌龙、普洱等紧压茶,经后发酵转化,其性渐温而味醇厚。《本草拾遗》谓其"解油腻、逐痰下气",此乃陈藏器所谓"久食令人瘦"之理。然须明辨者有三:一则体质虚寒者宜少饮生普;二则空腹饮浓茶易伤胃气;三则减肥茶中多配伍药石,当遵《千金要方》"药性刚烈,犹若御兵"之诫,需辨证施用。

二、茶渍染齿之防
《东坡杂记》载"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然茶多酚沉积确可致齿黄。此非茶之过,实饮者之失也。古人用盐末揩齿(见《备急千金要方·齿病》),今人当以"晨昏叩齿三十六,茶水含漱再刷牙"为法。若佐食脆梨、苹果等果物,其纤维自能洁齿,此《食疗本草》"果能涤秽"之妙用。

三、茶时禁忌之要
《饮膳正要》明言:"空心茶,令人心慌。"盖因茶性下行,空腹易损脾阳。另据《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申时(15-17时)后当少饮茶,因此时膀胱经当令,多饮易致夜寐不安。若必饮者,可佐茯苓饼健脾渗湿,此乃《遵生八笺》调和之法。

四、茶器选择之道
蔡襄《茶录》详述"茶色白,宜黑盏",今饮乌龙当用朱泥小壶,沏绿茶当选白瓷盖碗。要紧处在于"器为茶之父"——紫砂存味却易吸香,玻璃观色而难保温,各有所宜。如《阳羡茗壶系》所言:"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

茶道精微,岂止八问可尽?然能明此四端,已得饮茶之要。凡养生之事,贵在"中和"二字,《养性延命录》所谓"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饮茶亦当如是。诸君若能在瀹茗时体味"啜苦咽甘"之趣,便是得了茶中三昧。
~幽魂~ 發表於 2025-6-29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饮养生八问辨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今人饮茶,或求其味,或慕其效,然多有疑惑未明。今择八问,以经典为本,参以实证,为诸君解惑。

一、茶类与降脂之辨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乌龙、普洱等紧压茶,经半发酵或后发酵工艺,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其性温而不燥。《本草拾遗》载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现代研究亦证实其降脂功效。然须明辨:茶非药石,当以"和"为度,空腹饮浓茶反伤胃气,此《黄帝内经》"谨和五味"之训也。

二、保健茶配伍之道
今之减肥茶多佐决明子、山楂等药,此乃"药食同源"之理。然《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三品,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荷叶、山楂等虽为寻常之物,亦当因人施"饮"。譬若脾虚者过服山楂,反致泄泻,此"虚虚实实"之戒也。

三、茶渍染齿之防
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然佳人亦需梳洗。茶多酚氧化物着齿,类同"茶锈",实为物理之染。然《千金要方》早载"晨叩齿三百,漱津咽之"护齿法。今人若效古人"食毕漱口",佐以现代刷牙之法,辅以苹果、芹菜等膳食纤维洁齿,则"皓齿仍含贝"可期。

四、饮茶择时之要
《遵生八笺》云:"空心茶宜戒。"晨起阳气初升,骤饮寒凉易伤脾阳。申时膀胱经旺,饮茶利水最宜。此与子午流注学说暗合,足见古人智慧。

五、茶器养护之秘
"茶垢"非垢,实为茶汤精华所凝,如宣德炉之"宝光"。然《茶录》强调"器必净洁",盖因陈垢藏污。紫砂壶养之以茶汤,瓷盏涤之以清水,各得其法,方合"致清导和"之旨。

六、茶水温候之度
蔡襄《茶录》详载候汤之法:"蟹眼已过鱼眼生。"今科学证实,绿茶80℃可保儿茶素,乌龙100℃方发岩韵。水温失度,非但损味,更减茶效,此"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

七、隔夜茶饮之禁
《调疾饮食辩》直言:"隔宿茶饮之伤人。"非仅微生物之患,茶中鞣酸氧化成没食子酸,刺激胃肠。然以隔夜茶漱口,反收固齿之效,此"反经行权"之用也。

八、醉茶解方之妙
《茶解》载:"茶醉甚于酒醉。"盖因茶碱夺糖,致心悸手颤。急食甜枣、蜜饯可解,此"甘缓"之理。《伤寒论》桂枝甘草汤治心悸,亦同此妙。

结语:
张岱《陶庵梦忆》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茶之一道,可癖而不可痴。谨记李时珍"五戒"之训——戒空腹、戒过烫、戒冷饮、戒过量、戒杂味。以茶养身,以礼养心,方得"啜苦咽甘"之真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