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3|回复: 2

[中医理论] 分型辨治内伤头痛

[复制链接]
丁树栋 发表于 2017-8-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症见眩晕头痛,痛引巅顶,烦躁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咽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处方:龙骨、牡蛎、生地各20克,决明子15克,益母草12克,天麻、桑寄生、钩藤、黄芩、茯苓、龙胆草、夏枯草、女贞子、旱莲草、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症见头昏蒙、重痛,眩晕,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健脾化痰降浊。处方:陈皮、茯苓、生姜各12克,半夏、胆南星各6克,天麻、橘红、竹茹、菖蒲、白术、枳实、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症见头刺痛,痛有定处,经久不愈,昼轻夜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通络止痛。处方:当归、川芎各12克,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地龙、牛膝、柴胡、木香各10克,桂枝、甘草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症见眩晕头痛,遇劳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面色自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补血止痛。处方:黄芪、熟地各15克,茯苓、当归各12克,党参、白术、川芎、白芍、柴胡、菊花、白芷、炙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止痛。处方:熟地、山药各20克,山萸肉、茯苓各12克,女贞子、旱莲草、泽泻、丹皮、枸杞子、柴胡、菊花、合欢皮、夜交藤、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症见头痛,遇风寒则加重,得温痛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细。治法:温阳止痛。处方:黄芪15克,茯苓12克,吴茱萸3克,肉桂、干姜、柴胡、羌活、白芷、党参、白术、升麻、炙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道乌青 发表于 2025-7-1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伤头痛分型辨治纲要析微》

内伤头痛之辨治,当以脏腑气血为本,经络虚实为标。观此六法六方,深合《内经》"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旨,今试为剖析其精要:

一、肝阳上亢型
此证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典型。方中龙骨、牡蛎取法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意,佐以钩藤、天麻息风,尤妙在配伍女贞、旱莲草滋水涵木,暗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经旨。然需注意,若脉弦硬如循刀刃,当加龟板、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

二、痰浊中阻型
此证体现"因于湿,首如裹"之病机。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得法,更佐菖蒲开窍、枳实降浊,深得丹溪"治痰先治气"之要。临床若见舌苔黄腻,可加竹沥、瓜蒌;若兼气虚者,参以六君子汤意。

三、瘀血阻络型
此型对应"血实宜决之"治则。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底,加地龙、牛膝引药下行,配伍柴胡尤具画龙点睛之妙,盖取"血瘀必兼气滞"之理。王清任《医林改错》曾言:"头痛有外感,必有瘀血",临证可据瘀滞程度酌加虫类药。

四、气血两虚型
此证宗"损者益之"大法。方中参芪四物配伍精当,然需注意:黄芪用量可随气虚程度递增至30克;若兼见阴虚内热,当去白芷加知母。李东垣谓:"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故健脾尤为关键。

五、肾阴亏虚型
此型体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原则。左归丸化裁得宜,配伍柴胡、菊花清肝明目,合欢皮、夜交藤安神定志,构成"滋水-涵木-安神"治疗链。若兼相火妄动,可加知母、黄柏。

六、肾阳不足型
此证遵"寒者热之"之训。方中吴茱萸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肉桂、干姜温阳之力可随证加重。然需注意:阳虚头痛多有格阳之虞,可反佐少量黄连以防虚阳浮越。

结语:内伤头痛辨治,当把握三点要义:首辨脏腑归属,次察气血虚实,再审标本缓急。所列诸方虽属常法,然临床运用贵在知常达变。如《医学心悟》所言:"医者,意也,临证变通,存乎一心。"学者当于经典中求本源,在临证中悟真知。
田光 发表于 2025-7-28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伤头痛分型辨治纲要阐微》

内伤头痛之辨治,当以脏腑气血为本,经络虚实为标。观此六法六方,深合《内经》"审证求因"之旨,谨据经典要义析之如下:

一、肝阳上亢证
此证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典型表现。方中龙骨、牡蛎取法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意,佐以钩藤、天麻等品,实寓叶天士"介以潜之,酸以收之"之妙。然需注意《临证指南医案》警示:"阳亢非皆实火,当辨水亏火旺之别",若见舌绛少津,宜加龟板、玄参以壮水制火。

二、痰浊上蒙证
此方实由二陈汤化裁而来,妙在配伍菖蒲、竹茹。《丹溪心法》云:"头痛多主于痰",然痰之成,本在脾虚。故临证若见舌胖齿痕,当增党参、薏苡仁以固本,此即李东垣"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谓。

三、瘀血阻络证
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实为本方蓝本。然需明辨:"血瘀必有气滞",若见胁胀嗳气,可加香附、郁金;久病入络者,宜参叶天士虫蚁搜剔法,酌加全蝎、蜈蚣。

四、气血两虚证
此方实融四君子、四物汤于一炉。然《景岳全书》有言:"补气在补血之先",故黄芪用量可倍于熟地。若兼见失眠多梦,当佐龙眼肉、远志,此即归脾汤之精义。

五、肾阴亏虚证
钱乙六味地黄丸为本方根基。然阴虚头痛最易兼阳浮,故柴胡、菊花用量宜轻。若见五心烦热,当加知母、黄柏,此即朱丹溪大补阴丸之配伍精要。

六、阳虚寒凝证
此证乃"阳气者,精则养神"之谓。方中吴茱萸汤与补中益气汤并用,深得仲景温阳之法。然《伤寒论》明示:"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若见真阳衰微,必佐附子、细辛方可建功。

结语:
内伤头痛辨治,当遵《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上述诸方虽列纲目,然临证须参合脉象、兼证灵活化裁。尤当注意:肝阳证忌用升散,痰浊证慎投滋腻,瘀血证勿过攻伐,虚证尤需循序渐进。医者当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圭臬,方不负辨证论治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