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8|回覆: 2

[詩詞研究] 韋莊好杜詩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8-14 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人選唐詩是唐代頗具特色的文學現象,爲學林所雅重。然令人倍感意外的是,飲譽百代之杜甫詩歌卻在存世的唐人詩選中遭遇到了空前冷落,除韋莊【又玄集】外,其他選本均對杜詩採取了一種有意的『黜落』。

究其根由,或可從兩方面予以闡釋。首先,作家作品的經典化既存在於其不間斷的評價累積,也有賴於各個歷史時期讀者的反覆閱讀與欣賞。杜甫言『詩是吾家事』,其詩筆不輟,安史亂前就有詩千首。亂後,其創作更是進入旺盛期。然【舊唐書·杜甫傳】云『甫有集六十卷』,這應是晚唐五代杜詩存世的數量,其作品殘損顯而易見。作品散佚無疑降低其爲讀者閱讀欣賞的概率。從流傳的範圍看,據樊晃【杜工部小集】序雲,杜甫辭世後,其文集僅流行於江漢,甚至連江東都不甚知道他的詩名。這種狹窄的流傳面亦使得杜詩較難爲全國尤其是長安文壇所知曉。其次,各家選詩旨趣與杜詩風格錯位。【唐人選唐詩】編選時代不一,選詩標準互異。如選於開元、天寶時期的【篋中集】皆以古體入選,而杜甫詩作名篇多以律體爲主;【御覽詩】選詩風格輕艷,入選多『研艷短章』,不離相思離別、春情秋怨的纏綿基調,杜詩落選自在情理之內;【極玄集】選詩意趣或主清空閒雅,或尚淒婉蒼秀,亦異於杜詩;【才調集】則以晚唐繁縟綺麗之風格爲取捨標準,杜詩鮮涉此道,故難入選;【搜玉小集】所選大多爲奉和應制詩,且以初唐作家爲主。杜詩或囿於時空因素,或因與編選思想相左,而與諸詩選失之交臂。在此背景下,韋莊【又玄集】作爲現存唐人選唐詩中唯一選杜的詩選,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又玄集】編選於唐末,供其取捨者幾乎是全部唐詩,韋莊『執斧伐山,止求嘉木;挈瓶赴海,但汲甘泉』,經『沙之汰之』『載雕載琢』一番功夫後,收詩299首,詩人146人。其特點如下:首先,選詩範圍廣。時間上,入選作品橫跨唐代初、盛、中、晚四個階段;詩人身份上,從名臣賢相到貧寒士子都有網羅,甚至僧道婦女亦未遺漏;流派上,既有盛唐邊塞、山水田園詩派,又有大曆十才子,更有中唐韓孟、元白等詩派;風格上,李白之飄逸、韓愈之奇崛、李賀之詭異、高岑之雄奇、元白之輕俗亦皆能兼容;體裁上,入選作品近體、五古、七古、樂府、雜言等各體紛呈。其次,選詩尚情感淡遠沖和、意境清新自然之作。如李商隱入選的四首詩,皆非後人激賞的【無題】組詩,也非抒寄興亡的詠史詩,更非那些深情遠渺、意象綿密的作品,而全取其前期淡遠清新之作。這在王維、李白、杜牧等人詩作的取捨上亦有展現。作爲現存唯一編選杜詩入集的唐詩選本,【又玄集】共選杜詩七首;杜甫是該集中入選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可見韋莊對杜甫的推崇和喜愛。具體入選篇目爲:【西郊】【禹廟】【山寺】【遣興】【送韓十四東歸硯省】【南鄰】【塞望】。詳察之,除【塞望】有沉鬱的家國之憂外,其餘六首都著眼於在平凡題材中挖掘生活新意,將凡俗的生活咀嚼出了誘人的詩意,而被後世奉爲經典的『三吏』、『三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秋興八首】、【登高】等竟無一入選。可見,韋莊好杜、選杜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個人色彩。

韋莊、杜甫雖異代卻同調,在遭遇、思想等方面頗多相似。杜甫父祖名垂青史,其自小立志高遠,然一生多窮困潦倒。韋莊遠祖多出將入相,近祖也得牧守大州,至韋莊,家族敗落,其成年後游幕多方,顛沛流離,與杜甫極爲相似。因此,韋莊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好杜,而且學杜、思杜。韋莊弟韋藹在【浣花集序】中說:『(韋莊)在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因命芟荑,結茅爲一室。蓋欲思其人而成其處。』陳寅恪【讀秦婦吟】一文亦曰『端己生平心儀子美,至以草堂爲居,【浣花】名集』。在創作上,韋莊亦受杜甫影響甚深。其詩不僅化用杜詩詩句,而且在風格、意境方面也多借鑑杜詩。但二人畢竟在文學主張和詩歌創作上各有不同。從【又玄集·序】看,該集承姚合【極玄集】而編,以『清麗』爲旨歸,主張文學形式與內容純淨高潔、文學情韻風雅秀美。韋莊雖在文學創作上師法杜甫,但受時代文學思潮影響,其在創作上力主『清麗』,從而使其選杜入集時將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符合其文學審美趣味的杜詩上,而對杜詩中反映民生哀苦、關注現實生活、寫實記事的篇目則主動排除。這種選擇性學杜的做法無法真正領會杜詩廣闊的思想內容和精湛的詩藝技巧。

作爲杜詩接受史上的重要事件,韋莊選杜詩的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又玄集】在唐代首次將杜詩編入選集,且入選杜詩數量占【又玄集】入選詩人詩作數量之首,這對於杜詩的普及與宣傳功莫大焉!在書籍尚未普及和文人別集數量眾多的情況下,入選選集、擴大讀者的接受面對於詩人地位的提高和人們對作品的細研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杜甫作品自誕生之初,就未受到同時代人的足夠重視。韋莊在選集中大量入選杜詩,對於提高杜甫在受眾間的知名度以及發現杜詩的價值頗具意義。由此開始,杜甫日漸受到詩壇關注,及至北宋,杜詩全集的編定和千家注杜詩盛況的出現,終使杜甫走到了詩壇中央,並在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的努力下,最終確定了其在詩壇不可撼動的地位。

其次,韋莊選杜雖在形式上對杜詩接受起到推動作用,但在具體內容上卻並沒有真正發現杜詩價值,從而錯失了親手迎接杜詩接受黃金期的機會。韋莊身處晚唐後期,其時詩壇上空彌散著脂粉氣、仙道氣和歷史氣,當然也包括韋莊的清麗氣。杜甫詩中指斥時弊、哀憐民生而欲再造盛世的內容自然與時風格格不入,受此影響,【又玄集】中『三吏』『三別』等作品被棄置而寫景淡雅、抒情柔婉之作被選中實在情理之中。

(作者:王偉,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4-3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韋莊【又玄集】的選詩旨趣與杜詩接受史芻議

唐人詩選對杜詩的"黜落"現象,實爲文學接受史上極具深意的個案。韋莊【又玄集】獨選杜詩七首,這一選擇背後蘊含著唐末詩學觀念的微妙轉向。

從文獻傳播角度考察,杜詩在唐代的接受困境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安史之亂造成的文化斷層使杜甫文集"亡逸過半"(樊晃序),至晚唐僅存六十卷本,較之【舊唐書】所載"集六十卷",實際已屬劫餘。另一方面,杜詩"沉鬱頓挫"的美學特質與盛唐選家崇尚"神來、氣來、情來"(殷璠語)的審美標準存在根本性牴牾。【河嶽英靈集】不錄杜詩,正因其選詩標準強調"風骨"與"興象"的融合,而杜甫以律體見長的創作路徑與此不甚契合。

【又玄集】的選錄策略體現三大突破:其一,突破時空局限,將杜詩置於唐詩發展脈絡中審視,所選【春望】【禹廟】等作,既見"詩史"特質,又具意象經營之妙;其二,突破體式偏見,其選杜詩中律體占五首,與【篋中集】專尚古體形成鮮明對比;其三,突破風格閾限,韋莊將杜甫與王維、李白同列"三家鼎立"的格局,暗合宋人"集大成"說的先聲。

值得注意的是,【又玄集】選杜詩多取"清麗深婉"之作,如【西郊】【江村】等田園題材,而對"三吏""三別"等諷喻名篇未加採擷。這種選擇既反映唐末文人逃避亂世的心理訴求,也預示了五代"白體"盛行前的詩學過渡特徵。韋莊以"但掇其清詞麗句"(自序)爲選詩標準,實則建構了一種融合"清新"與"沉鬱"的新型審美範式。

要之,【又玄集】的杜詩選擇,既糾正了前代選本"殆如磧砆之混明珠"(元稹語)的偏頗,又爲宋代杜詩經典化進程埋下伏筆。韋莊通過選本這一特殊的批評形式,完成了對杜甫詩歌價值的重新發現,其意義遠超單純的文獻輯錄,實爲唐詩接受史上的關鍵轉折。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7-20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又玄集】選杜詩之文學史意義芻議

韋莊【又玄集】選錄杜詩七首,實爲唐人詩選孤例,此現象折射出中晚唐之際詩學審美之嬗變。今就選杜緣由及其詩學史價值,略陳管見。

一、選杜之時代契機
景福二年(893)成書之際,正值唐末亂離,韋莊身歷黃巢之變,與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間"之境遇遙相呼應。杜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之嘆,至此方得嗣響。考【又玄集】所選【春望】【遣興】諸作,皆具"沉鬱頓挫"之特質,恰與唐末文人"天地日流血"的集體焦慮相契合。韋莊以"但掇其清詞麗句"爲選錄標準,實則暗含對杜詩"史詩"特質的體認。

二、審美範式之突破
較之【極玄集】之尚清雅、【才調集】之崇綺麗,韋莊選政展現包容性審美視野:
1. 體裁上兼收古近體,取杜律詩【禹廟】【山寺】之精嚴,亦錄古體【遣興】之跌宕;
2. 題材上並重個人抒情與社會寫實,既選【南鄰】之閒適,亦取【春望】之悲慨;
3. 風格上調和"清麗"與"沉鬱",將杜甫【西郊】"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的清新句法,與"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的憂患意識並置。

三、經典化進程之關鍵環節
【又玄集】選杜具有三重意義:
1. 文獻價值:所選七詩可校勘後世傳本,如【望岳】異文"岱宗夫如何"與今本"岱宗如何"之辨;
2. 接受史意義:標誌杜詩突破地域限制,韋莊自序雲"自國朝大手名人,以至今之作者",將杜甫納入唐詩正統譜系;
3. 詩學啟示:其"清詞麗句"的選錄標準,實開宋人"句法"論杜之先聲,蘇軾"集大成"說或肇端於此。

要之,韋莊選杜非偶然之舉,乃時代精神與個人識見交融之結果。昔人謂"詩史"之譽始自晚唐,【又玄集】恰爲此說添一註腳。杜詩經典地位之確立,實經歷由"選本傳播"到"別集流傳"的漸進過程,韋莊在此進程中,恰扮演了承前啟後的關鍵角色。明乎此,則唐人詩選黜杜之謎,可思過半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