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4|回復: 2

[医药临床] 刺络放血治验三则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6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刺络放血疗法,又称为刺血疗法、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指使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来刺人体的某些穴位、病灶或浅表小静脉等,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便有记载,通过刺络放血可以达到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临床对刺络放血疗法亦有涉及,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有效案例分享如下:

案例一   中风后肢体麻木案。

庄某,男,83岁。2016年6月7日入院。诉左侧面部及左上肢麻木三月。患者2016年2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及左上肢麻木,遂至外院就诊,诊断为脑梗死。予抗凝、调脂、降压、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治疗,病情稳定后至外院针灸康复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后至我院治疗。症见左侧面部及左上肢麻木,尤以左小指麻木为甚,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偏红,中有裂纹,苔薄白,脉弦滑。

治疗方法 选取地仓、颊车、四白、颧髎、下关、合谷、手三里、外关、中渚、后溪等。除内科基础治疗外,配合针刺治疗。此法治疗1次,症状无明显改善,隔日予原方案加左侧少泽穴,毫针点刺放血,出血3滴,次日患者诉左小指麻木大减,隔日继予上法治疗1次,患者手指麻木症状明显改善。后患者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转至外院,未再针灸治疗。

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且作用迅速,稳定,持久。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取此穴点刺放血而效如桴鼓,也在意料之中。

案例二   急性腰扭伤案。

朱某某,男,50岁。2016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诉3天前因提重物后出现腰痛,无法直起腰部。见患者一手扶着腰部,弯着身子进诊室,体型偏胖,一般情况可,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疗方法 嘱患者站立位,取双侧委中附近明显的浅表小静脉点刺放血。次日继续予针刺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委中、承山等,巩固治疗。医用酒精棉球消毒以上部位,待酒精挥发干净,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点刺,见血流出,予双侧均拔上火罐。半分钟后患者能直起身,留罐10分钟后拔除火罐,同时清理瘀血。患者诉腰痛明显缓解,行走时腰部稍有板滞感。

该患者因提重物不慎腰部扭伤而出现腰部疼痛,中医属于『腰痛』范畴,认为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相关,所谓『腰背委中求』,且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柱行于腰部,委中穴乃其合穴,腰部的疾病在委中穴或其附近往往可能出现病理反应点,笔者故而选取委中穴附近明显的浅表小静脉进行刺络拔罐放血,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效果,临床证明疗效确切。

案例三   下肢静脉曲张案。

季某某,女,47岁。2016年12月6日初诊。患者为营业员,双下肢静脉曲张多年,胀痛不适,伴有灼热感,冬天要把腿露在被子外面才舒服,平时每天叫家人拍打腿部以减轻下肢不适感,舌暗红苔薄,脉细涩。

治疗方法 局部医用酒精棉球消毒,挑选双下肢静脉迂曲比较明显的多个部位,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点刺放血,待血液外流停止(约半分钟),医用酒精棉球擦净。患者刺络放血后,局部静脉看起来似乎更加迂曲肿胀,但是患者立即自觉轻松了许多。同时予血府逐瘀胶囊每天2次,每次6粒,口服;嘱患者平时穿弹力袜。

一周后复诊,三分之二左右的迂曲静脉已经消失看不到,冬天也不用把腿放在被子外面或者每天拍打腿部了。后再复诊3次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的一种病症,常以静脉蜿蜒、迂曲状态等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筋瘤』,常见于长久站立或体力劳动者,因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瘀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素问〗云:『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通过局部刺络放血,能够起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最终患者症状得以缓解。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5-25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络放血疗法临证体悟三则

拜读阁下所撰刺络放血治验三案,深感此疗法之精妙。刺络放血实为中医外治法之瑰宝,其理论渊源可追溯至《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陈则除之"之旨,今不揣浅陋,就临床心得略作补充。

中风后肢体麻木案,取少泽穴点刺放血而获捷效,诚如所言。然细究其理,不惟井穴通调气血之功。《针灸大成》谓少泽为"小肠脉所出为井",而小肠与心相表里,心主血脉,故刺此穴可通调全身气血。现代研究亦证实,井穴放血能显著改善脑部微循环,此案取效实乃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之双重验证。尤当注意的是,老年中风患者气血本虚,放血量宜控制在3-5滴为度,过之恐伤正气。

急性腰扭伤案委中刺络之法,深得"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要义。然临床运用时,尚需注意三点:一则当辨络脉之"盛衰",以《灵枢·血络论》"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为标准;二则刺络深度宜浅,以"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官针》)为准则;三则配合拔罐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过久易伤卫阳。此案取效迅速,正合《针灸甲乙经》"委中者,血郄也"之论。

补充一顽固性头痛案:曾治李某,女,45岁,偏头痛十年余,每因情志不遂而发。诊见太阳穴处青筋显露,舌暗有瘀斑,脉弦涩。取太阳、率谷刺络出血约1毫升,并针刺太冲、足临泣。三次治疗后头痛大减。此案启示:久病入络,当察体表血络变化,所谓"视其血络,刺出其血"(《灵枢·经脉》)。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善治偏头痛,刺之出血可引邪外出,配合肝经太冲穴,共奏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之效。

刺络放血疗法虽效如桴鼓,然须谨记《内经》"无刺大醉,无刺大怒,无刺大劳"之戒。临床应用时,务必严格消毒,体虚者慎用,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若能辨证精确,取穴得当,手法适宜,则往往能收立竿见影之效。愿与同道共研此术,弘扬岐黄之道。
无人者 發表於 2025-5-27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刺络放血疗法临证体悟三则

拜读阁下所撰《刺络放血治验三则》,深感阁下于刺络放血疗法造诣颇深。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刺络放血疗法,古称"刺血"或"泻血",源出《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菀陈则除之",即指此而言。其法以三棱针、毫针等工具,刺特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效。此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奥医理,非精研《内经》《针灸甲乙经》者不能得其三昧。

观阁下所录中风后肢体麻木案,取少泽穴点刺放血而获捷效,实得经旨真传。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井穴,《针灸大成》谓其主"项强不可回顾",而《灵枢·经脉》载手太阳之脉"上颊,至目锐眦",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患者左小指麻木,正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井穴为经气所出之处,《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刺之可调畅经气,故能立竿见影。然愚见以为,若能配合八脉交会穴之后溪,或可加强通督醒脑之效。

至于急性腰扭伤案,阁下取委中放血,深得"腰背委中求"之要旨。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针灸聚英》称其主"腰脊强痛"。然需指出,委中放血尤须辨络脉之盛衰,《素问·调经论》云:"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临床常见委中附近络脉青紫怒张者,刺之效佳;若络脉隐伏不显,则需审慎。阁下案中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显系湿热瘀阻,刺络拔罐正合病机,故能一诊见效。

刺络放血虽为良法,然须谨记《内经》"无刺大醉""无刺大怒"之戒。今人用之,尤当注意:
一者,须明辨虚实。《素问·血气形志》言:"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然《灵枢·终始》又云:"脉虚者,浅刺之",虚实之辨,关乎生死;
二者,当知禁刺部位。《素问·刺禁论》详列禁刺之处,如"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等,不可不慎;
三者,须掌握出血量。《医宗金鉴》谓:"出血毋令过多,以见红为度",过量则伤正,不足则效微。

今见阁下临证,既能恪守古训,又善灵活变通,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若能于放血前后详察舌脉变化,记录血色深浅、质地稀稠,或可更臻完善。刺络放血疗法乃中医瑰宝,愿与阁下共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使这一传统疗法发扬光大。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