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680|回覆: 1

[醫藥臨床] 吳熙·治不孕症經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9 1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吳熙教授爲福建省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院長,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從醫數十載,擅長婦科疾病的治療。現將其治療不孕症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月經與妊娠】

臟腑與經、孕的關係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均與婦女的經、孕相關聯,其中尤以腎、肝、脾關係密切。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是中醫學對腎主生殖理論最早而比較全面的描述,意思是先天的腎氣經過後天的充實,七歲以後開始旺盛,十四歲左右促使天癸產生,並使任脈通,沖脈盛,月經隨之來潮,從而具備生育能力。至更年期,腎氣虧虛,天癸枯竭,沖任不滿,月經閉止,生育能力亦隨之喪失。

腎爲先天之本,主藏精。腎中之精氣,內寓真陰真陽。腎陰、腎陽分別代表腎生理活動中的寒和熱、水與火、靜與動等對立的狀態,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腎所藏之精,又分爲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是繁衍後代、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故又稱爲生殖之精。至青春發育期,生殖之精在水谷精微(後天之精)的滋養下日臻充盛,通過腎陽的氣化蒸騰,滋生出一種對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起重要作用的陰精即天癸。天癸是促進生殖機能成熟和維持生殖系統功能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質。

婦女的生長、發育、妊娠及衰老與腎、天癸、沖任密切相關,其中尤以腎起著主導作用。現代大量有關生殖內分泌學、形態學和影像學等的研究,都從不同的方面印證了中醫學關於『腎主生殖』的理論。因此,歷代和當代醫家都非常強調腎對生殖和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

由於天癸生於腎,沖任之本在腎,胞絡亦繫於腎,腎又主骨、生髓,通於腦,因而腎(腦)—天癸—沖任形成了一條影響月經與生殖的軸,與現代醫學所說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十分相似。

肝藏血,主疏泄。藏血即儲藏血液。人體內的血液除營養全身外皆藏於肝。精和血都是月經的物質基礎,精藏於腎,血藏於肝,精能生血,血又能化精,精血同源,相互資生,精血充足則沖任旺盛,血海滿盈。疏泄有舒展、通暢的意思,即肝有調節血量、疏暢氣機的作用。肝經調暢,血脈流通,疏泄有度,使胞宮滿溢有時,月經始能按期而至,故腎主生殖的功能必賴肝的配合和協調。此外,肝的疏泄功能還表現在對情志的影響上,中醫對情志所傷導致的不孕,常用疏肝解郁法就是這個道理。正常情況下肝血充盛,肝氣調達,血脈流暢,氣血和平,心情舒暢,始能月經正常並具備生育能力。如肝不藏血或肝失疏泄,致使沖任血少或氣血不暢,都可造成月經失調或不孕,故前人有『女子以肝爲先天』和『調經肝爲先,肝疏經自調』的說法。

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中氣而統攝血液;胃主收納,爲水谷之海、多氣多血之腑。脾胃健運,氣血充足,才能養先天之精,並使肝血充盛、血海滿盈。如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先天之精失養,沖任之血不能盈,都能造成月經不調而不孕。

胞宮 胞宮又名女子胞,爲奇恆之腑。胞絡繫於腎,胞宮能藏能瀉,月經後至下次月經前及妊娠期表現爲藏而不瀉,經期及分娩期則表現爲瀉而不藏。其藏瀉功能以肝腎所藏之精血爲物質基礎,並通過沖任脈接受肝腎的調節。

以上肝、脾、腎三髒中,腎在生殖生理方面起主導作用,但也離不開肝、脾的資助和協調。因此,調理肝、脾、腎在月經不調及不孕的治療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氣血與經、孕的關係

婦女以血爲本,月經以血爲用,胎兒靠氣血的濡養,乳汁爲氣血所化生。血受氣的統帥,賴氣的推動而周流,即所謂氣爲血之帥。而氣必依附於血並受血的營養,故血爲氣之母。氣和血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只有氣血和調才能經候如常,胎有所養,乳有所生。氣血不足沖任虛衰,或氣滯血瘀經脈不暢,都是造成月經不調及不孕的重要原因,故中醫學十分強調氣血與月經及妊娠的關係。

經絡與經、孕的關係

經絡能溝通機體上下內外,將人體連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機體,並藉以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傳遞信息的通路。與女性生殖功能關係最密切的經脈是奇經八脈中的沖脈和任脈。

沖有要衝、任有任養之意。沖任二脈皆起於胞中。沖脈與胃經之氣沖穴相會,受後天水谷精微的供養,又與腎經並行,受先天腎氣的資助,因此先天之元氣與後天水谷之精氣匯於沖脈,故有『沖爲血海』之說。任脈與全身陰經相連,尤與肝脾腎經關係密切。精血津液都屬任脈所司,即所謂總司人體一身之陰。因其能輸注人體之陰液又與子宮相連,故與經孕密切相關並有『任主胞胎』之說。

肝腎爲沖任之本,在治療上補肝腎即補沖任,換言之沖任虛損應從肝腎論治。此外脾爲氣血生化之源,胃爲多氣多血之海,因此健脾胃也能間接益沖任。而針刺沖、任脈的穴位能夠調整生殖內分泌則已爲大量臨床及實驗研究所證實。

在以上陰陽協調、臟腑健全、氣血充沛、經絡通暢、情志調達具備生育能力的條件下,經過陰陽交媾,始能成孕。【靈樞·決氣篇】云:『兩神相搏,合而成形。』所謂『兩神』即精子與卵子,『相搏』指卵子受精的過程。『合』即形成受精卵,『成形』乃孕卵發育成胚胎的過程。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認識到婦女在月經正常、具備生育能力的情況下,經過陰陽交媾,精卵結合,才能孕育新的生命。【女科準繩·胎前門】云:『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此的候也……順而施之,則成胎矣。』關於陰陽交媾最易受孕的時間,【女科準繩·胎前門】指出每一個月經周期有一日(的候)是容易受孕的時間,很明顯『的候』即現代醫學所說的排卵期。此外,還有關於『男精壯而女經調,有子之道也』『種子之法莫先調經』等的論述,均說明中醫學在漫長的歲月里,對女性生殖生理的認識已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理論,並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不孕的臨床常見證型】

早在兩千多年前,【素問·骨空論】已有關於不孕的記載,繼後,歷代婦科醫籍均有『無子』『全不產』『斷續』『絕嗣』的描述,並記有『求嗣』『種子』『嗣育』等。吳熙在臨床中不斷總結,歸納如下常見中醫證型。

腎陽虛型

腎氣不充,天癸不足,沖任失養,胞宮虛寒不能攝精成孕。治宜溫腎助陽,調補沖任。

腎陰虛型

精血不足,沖任失養,或陰虛火旺,血海蘊熱,不能成孕。治宜補腎滋陰,益精養血。

由於陰損可以及陽,陽損可以及陰,因此病程日久還可出現腎陰陽兩虛的證候,腎陰虛、腎陽虛可以夾雜出現,此時應陰陽並補。

肝鬱型

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情志不暢,氣血不和、沖任失調而不孕。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活血。

痰濕型

或因脾虛不運,痰濕內生,或由腎虛水濕不化,致痰濕內壅,氣機不暢,胞脈受阻而不能成孕。治宜除濕化痰,健脾理氣,補腎調經。

血瘀型

或因寒凝血瘀,或因血熱壅滯,或因氣虛,或由七情所傷氣機鬱結,致血行不暢或瘀血留滯胞脈受阻,『兩神』不能相搏而不孕。治宜活血化瘀,調經通絡。

【不孕的中醫治法】

補腎滋腎法

『經水出諸腎』,故調經之本在腎,臨床上常見的月經病和不孕症多與腎虛有關,腎陽虛者宜溫腎助陽,腎陰不足者宜滋腎養陰。

疏肝養肝法

肝氣鬱結是影響月經及妊娠的主要原因,而肝陰不足又常與陰虛同時存在,故婦科臨床常用疏肝及養肝法,前者多與活血法配合,後者多與滋腎法合用。

補脾和胃法

脾胃功能失調則沖任不滿、統攝無權,或痰濕內阻而致月經不調或不孕。對脾氣虛弱者應用補氣健脾法,胃陰不足者用養胃益陰法,胃寒者用溫胃和中法。

補氣養血法

氣血不足,沖任虛衰,則經不調,孕難成,宜補氣養血。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應佐以補氣、行氣及溫經散寒、清熱涼血等法。

溫經散寒法

溫經散寒法常與溫腎壯陽法、活血化瘀法合用。

理濕除痰法

理濕除痰法常用於肥胖而致內分泌功能紊亂的不孕患者。

軟堅散結法

軟堅散結法用於因盆腔炎性包塊、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婦科腫瘤等所導致的不孕症,治宜化痰祛瘀、軟堅散結。

相關帖子

佷強 發表於 2025-7-13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吳熙教授論腎肝脾三髒在不孕症治療中的協同作用

吳熙教授對不孕症的治療經驗,深植於中醫經典理論,尤重腎、肝、脾三髒的協同作用。今就其學術要旨,略陳管見。

一、腎爲生殖之本的理論溯源與實踐驗證

【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載"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的論述,實爲中醫生殖理論之圭臬。吳教授臨床驗證,腎中精氣包含"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兩個維度:先天之精稟受父母,爲生殖之基;後天之精得自水谷,爲滋養之源。二者相濟,方能化生天癸。現代研究顯示,腎虛型不孕患者多有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印證了"腎-天癸-沖任"軸與西醫生殖軸線的對應關係。吳教授臨證善用菟絲子、枸杞子等填補腎精,佐以巴戟天、淫羊藿溫補腎陽,使陰陽相濟,每收良效。

二、肝爲調經之樞的生理病理闡微

肝主疏泄的理論在月經調控中體現尤爲顯著。吳教授指出,肝的疏泄功能實包含三個層面:一則調暢氣機,二則調節血量,三則協調情志。臨床所見,肝鬱氣滯者常見排卵障礙,肝血不足者多見黃體功能不全。吳教授獨創"疏肝四法":輕症用柴胡疏肝散理氣,重症以逍遙散和血,兼熱者佐丹梔,血虛者配歸芍。尤重情志疏導,認爲"肝鬱爲不孕之標,情志爲肝鬱之本"。

三、脾爲氣血之源的辨證要點

脾失健運在不孕症中表現爲兩種證型:一爲氣血生化不足,常見於卵泡發育不良者,吳教授喜用歸脾湯加減;二爲痰濕阻滯,多見於多囊卵巢症候群,常以蒼附導痰湯化裁。其用藥特點在於:補脾必佐醒脾,如加砂仁、木香;祛濕必兼運脾,如配白朮、茯苓。

四、三髒同治的臨證心法

吳教授強調,治不孕當遵"腎爲根、肝爲樞、脾爲資"的原則。創"三髒同調方":以熟地、山茱萸固腎爲本,柴胡、香附疏肝爲用,黨參、白朮健脾爲輔。更據月經周期調整用藥:經後期重補腎陰,排卵期兼疏肝氣,經前期酌溫腎陽,行經期佐活血化瘀。

要之,吳熙教授治療不孕症的經驗,既承經典之訓,又參現代之驗,其辨治體系以臟腑相關理論爲綱,以周期調治爲目,形成了理法方藥完備的診療規範,值得後學深入研習。然臨床運用時,仍需遵循"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不可執方而待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午時| 2025/7/2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