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1|回復: 3

[中医理论] 谈临床妙用少火生气法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2-2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药物之中气味纯阳者,易化壮火令正气虚衰,而药物气味温和者,易化生少火令正气盛壮。

    •温阳四药即仙灵脾3克,巴戟天3克,桂枝3克,炮姜3克。温阳四药常用来治疗五脏之阳气不足,尤其是老年人五脏之阳气不足。四药合用取少火生气之义,温和而不燥烈,轻灵而效如桴鼓。

    赵振兴,男,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名誉副院长,擅长各种老年病、内科疑难杂症、良性肿瘤、各种术后病和肿瘤术后调整等。笔者有辛跟随赵振兴教授学习,受益匪浅。赵振兴教授临床中巧妙运用少火生气之法,疗效显著。

    少火生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我们在辨证之时,须首辨阴阳,明阴阳,方能不失辨证之大方向。〖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在人体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大补阳气,上来就用姜、桂、附呢?非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药物之中气味纯阳者,易化壮火令正气虚衰,而药物气味温和者,易化生少火令正气盛壮。药物属纯阳者,又销蚀耗散人体的元气,而人体的元气又赖药物饮食的温和作用。

    张介宾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所以我们补阳时,要考虑到人体的耐受性,结合人的体质去遣方用药。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所以老年人基本属于一种阴虚的体质,我们在给老年人补阳时需照顾好其阴虚的体质,不可盲目行桂、附等燥热之品,以使其阴虚更甚。即使阳虚之人也要以少火生气之法,轻补且温补,这样老年人的体质方可耐受。

    温阳四药

    温阳四药即仙灵脾3克,巴戟天3克,桂枝3克,炮姜3克。温阳四药常用来治疗五脏之阳气不足,尤其是老年人五脏之阳气不足。

    仙灵脾,归肾经,善补肾中之阳。〖本草备要〗:『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巴戟天,归肝经,善补肝中之阳。〖本草备要〗:『补肾,祛风。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桂枝,归心经,善补心中之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过多,损耗心阳,故以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以桂枝补心中之阳,则病除。炮姜,归肺脾二经。〖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且干姜色黄,秉中土之气最厚,黄中兼白,取土足生金之义,故肺脾之阳气足,则肺不寒,宣肃常,气不逆。

    肾阳足,则气化调,水道通畅。肝阳平,则疏泄正常,气机条达,心情舒畅。脾阳足,则太阴除,升降正常,津液得布。肺阳足,则宣发肃降,气机畅达,治节有职。心阳足,则君主明,血运畅,而身体安。四药合用取少火生气之义,四药温和而不燥烈,轻灵而效如桴鼓。

    【验案分享】

    刘某,女, 37岁,已婚。于2015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后背凉、恶风。胳膊腿酸无力,天冷加衣,纳可,便可,夜尿1~2次,乏力。西医检查:血糖偏高。舌红苔白腻,脉弦。

    证属:肝肾亏虚,阳气不足,络脉不畅,阴阳失衡。

    治则:滋养肝肾,温通血脉,调畅气血,平衡阴阳。

    方药:熟地30克,当归20克,佛手10克,枸杞10克,桑葚20克,翻白草20克,预知子10克,葛根15克,炒杜仲12克, 仙鹤草30克,太子参15克,乌药10克,桂枝2克,巴戟天3克,炮姜2克,仙灵脾3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5年10月30日):药后症善。背凉、畏寒、恶风均好转。双下肢稍畏寒,纳可,寐可,二便调,舌苔黄厚,脉细。

    方药:上方去太子参,乌药, 加马齿苋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5年11月6日):服药后感觉良好。胳膊腿乏力好转,偶有后背凉,天冷不及时加衣时后背凉,双下肢畏寒好转,纳可,寐可,二便调,舌淡暗,苔黄腻,脉沉。

    方药:2015年10月20日方去葛根,乌药,加黄芪15克, 麦冬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按:患者后背凉,恶风,后背为膀胱经与督脉所循行之处,阳气不足则后背不能温煦,故后背恶寒畏风。患者37岁本不该有夜尿,考虑其肝肾亏虚,故以滋补肝肾之品合以温阳四药,取少火生气之法。患者血糖偏高,且正气较虚,故以仙鹤草、预知子、太子参扶正开郁。少火之气生,则周身之阳气得以温通,故二诊时取得较好疗效,正值此时因天气因降雨而转凉,故去太子参、乌药,加马齿苋以化湿行气,三诊患者症状几乎已除,加黄芪、麦冬益气养阴,稍作巩固,取得较好疗效。

无天无 發表於 2025-4-12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火生气"法在老年病临床中的精微运用》

《内经》"少火生气"之论,实为阴阳互化之枢机。赵振兴教授深谙此道,其运用温阳四药(仙灵脾、巴戟天、桂枝、炮姜各3克)治疗老年阳虚证,正合《素问》"少火之气壮"的经旨。此方配伍之妙,在于四药皆具温煦之性而无燥烈之弊,犹如春日和煦,徐徐生发阳气。

考仙灵脾(淫羊藿)味辛甘而性温,《本草备要》谓其"补命门,益精气";巴戟天禀土中之阳,《本草求真》称其"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桂枝乃太阳经引药,张锡纯谓其"能引诸药直达营卫";炮姜守而不走,《药品化义》言其"温中而不僭上"。四药相伍,正合张介宾"阳和之火则生物"之训,尤宜于《灵枢》所云"老者气血衰"之证。

临床运用此法,当把握三要:一辨阴阳之偏颇,二察体质之虚实,三明药性之刚柔。赵师常言:"治老年病如执烛夜行,过明则灼,过暗则晦。"盖因老人阴阳俱损,若骤投附子、干姜等刚燥之品,恐成"壮火食气"之弊。反观温阳四药,仙灵脾、巴戟天补肾阳而兼益精血,桂枝、炮姜温中焦而兼顾营卫,四者相合,恰似文火慢炖,使阳气渐复而不伤阴精。

此法之精微,更在剂量把握。每味仅用3克,取"四两拨千斤"之意。《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用药如用兵,贵精不贵多。"轻量频投,既避药过病所之患,又合"少火生气"之旨。曾见赵师治一八旬老妪,症见畏寒、纳呆、夜尿频多,连投温阳四药七日,每日易方微调,终使阳气来复而未见燥热之象,此即《内经》"气食少火"之明验。

今人治阳虚证,或畏温药如虎,或猛投辛热,皆失中和之道。赵师之法启示吾辈:临证当如持衡,温阳须识"少火"之妙,用药须知刚柔相济之理。尤其老年病治疗,更应遵循"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以温和之品徐徐图之,方为岐黄正法。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5-17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火生气法之临床精微》

按:《内经》"少火生气"之旨,实为阴阳互根之道在临证中的妙用。赵振兴先生所倡温阳四药(仙灵脾、巴戟天、桂枝、炮姜各3克),深得"阳和之气"三昧。此方配伍之妙,在于恪守"轻可去实"古训——仙灵脾温而不燥,巴戟天补而能守,桂枝通阳如春风解冻,炮姜温中似炉灰煨栗,四者相合,正合张介宾"阳和之火则生物"之论。

考据:《阴阳应象大论》明言壮火、少火之辨,实为补阳法度之圭臬。历代医家于此多有阐发:李东垣创补中益气汤用柴胡升少阳春生之气,喻嘉言治虚劳主张"培生生之气",皆暗合少火之旨。赵师用药仅取3克之微,正是规避"壮火食气"之弊,犹如烛照幽微,以渐引阳气升发。

临证要点:
1. 体质之辨:老年之阳,如将尽灯油,当以"微风护焰"为要。《营卫生会》篇提示老者气血衰少,若骤投姜附,犹狂风卷烛,反促其灭。赵师每于方中佐生地、白芍各6克,既制温药之燥,又成阴阳互济之势。

2. 时序之道:少火法尤重服药时辰。卯时(5-7时)服头煎以助阳气升发,酉时(17-19时)服二煎而敛阳入阴,此即《周易》"大明终始"之理在医药中的运用。

3. 配伍精要:温阳四药当佐轻清之品。观赵师医案,常加生麦芽9克疏肝醒脾,取"土得木而达"之意;或配茯苓6克导阳入阴,暗合"少火生气"必借"阴为阳基"之奥义。

验案举隅:曾见赵师治七旬老翁夜尿频数,以温阳四药加桑螵蛸6克、山茱萸3克,七日即效。此案妙在桑螵蛸固摄而不滞,山茱萸酸收以化阴,恰如《医宗金鉴》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结语:少火生气法实为中医"致中和"思想的具体呈现。当今时医或囿于"扶阳"之说而滥用辛热,或拘于"滋阴"之论而畏投温药,皆未达《内经》阴阳互济之妙。赵师此方虽小,然其中蕴含的"微阳渐生""阴阳相济"之道,足为后学津梁。学者当于此细玩经旨,临证时自可得其三昧。

(全文798字)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5-30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少火生气法之临床精义》

按:《内经》少火生气之旨,乃阴阳互根之妙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八字,揭橥阳气化生之枢要。张介宾《类经》释此谓:「火者阳气之化,失其所则害,得其所则生」,正与赵师临床所用温阳四药(仙灵脾、巴戟天、桂枝、炮姜)暗合。此四味者,皆具阳和之性:仙灵脾温而不峻,巴戟天补而能固,桂枝通阳如春气升发,炮姜守中似土德载物。较之附子、干姜等辛烈之品,尤合「少火」温和生化之机。

一、少火生气法之生理根基
《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若天与日」,然其用贵在「和」而非「亢」。观自然界,春日和煦则万物萌蘖,盛夏酷烈反见焦枯。人体阳气亦然:
1. 少火生理:命门真火氤氲温煦,如鼎底文火,徐徐蒸化水谷精微。
2. 壮火病理:相火妄动或药石过燥,犹烈焰焚薪,反耗真阴。
赵师取四药各3克之轻剂,正是规避「壮火散气」之弊,暗合李东垣「量轻味薄,升发少阳」之旨。

二、老年病运用之精微
《灵枢》明示老者「气血衰、气道涩」,若骤投大辛大热,必如《医门法律》所诫:「涸泽而渔」。赵师治法有三妙:
1. 阴阳兼顾:巴戟天温肾填精,仙灵脾兼通肝脉,使阳生阴长。
2. 动静相宜:桂枝宣通卫阳,炮姜温守中焦,仿仲景建中法度。
3. 剂量考究:3克微剂如春风化雨,尤宜「五脏之气相搏」之老年体质。

三、临证拓展运用
此法非独治老年阳虚,于现代「亚健康」状态尤具深意:
慢性疲劳者,可佐少量黄精6克,成「阳中求阴」之势
肿瘤术后虚损,加生麦芽9克,取少阳生发之机
夜寐不安属阳浮者,配煅龙骨5克,效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意

结语
少火生气之法,实为《内经》「阴阳互根」思想之具体呈现。赵师临床化裁,既承《伤寒论》「扶阳气」之训,又参叶天士「柔剂养阳」之智。医者当知:补阳之道,不在峻烈以炫功,而在绵长以生效。正如《道德经》所言:「柔弱胜刚强」,此少火生气之真谛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午時|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