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5|回覆: 2

[中醫理論] 方劑學方藥速記口訣(下)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2-2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前言:筆者發現諸多中醫專業同學無論是背誦書本——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方劑學(主編李冀)方歌到何種程度,多存在混淆方與方歌以及缺乏自己對方、藥理解的問題。爲此筆者獻上爲記住方藥組成所總結的口訣與大家分享,讀者可根據口訣畫出自己對方劑分析的特殊線圖,同時聯繫類似口訣的方劑,幫助記憶與理解。

【固澀劑】

固表止汗劑

牡蠣散——牡蠣散方四個藥,麻黃用根芪味妙。

斂肺止咳劑

九仙散——參膠梅味罌,款冬貝桑桔。

澀腸固脫劑

真人養臟湯——歸桂參術芍甘香,肉蔻訶子罌粟養。

四神丸——五味散二神(丸),骨肉萸棗(量大)生(姜)

桃花湯——桃花虛寒痢,姜粳石脂系。

澀精止遺劑

金鎖固精丸——龍牡芡蓮子須苑,補腎澀精固精丸。

桑螵蛸散——桑螵蛸散志菖龍,人參茯神歸甲中。

縮泉丸——天台烏藥益智山(膀胱虛寒縮泉丸,天台烏藥益智山)。

固崩止帶劑

固沖湯——芪術龍牡芍,萸棕倍茜螵。

易黃湯——山藥芡蓮柏前果,濕熱帶下脾腎弱。

【安神劑】

重鎮安神劑

硃砂安神丸——歸地砂連甘,硃砂安神丸。

磁朱丸——磁朱加神曲,心腎不交宜。

補養安神

天王補心丹——歸地三參二冬、仁,遠苓硃砂龍眼梗。

酸棗仁湯——酸甘母苓芎。

甘麥大棗湯——髒躁麥棗甘

養心湯——參芪歸芎二仁桂,苓神半夏甘志味。

【開竅劑】

涼開劑

安宮牛黃丸——安宮牛黃芩連梔,雄朱犀郁珍麝冰,金箔爲衣解毒宜。

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磁寒水滑和膏,丁沉木麝升玄草,更用赤金止痙妙。

至寶丹——至寶玳砂麝息香,銀箔腦珀犀牛雄。

抱龍丸——小兒急驚抱龍丸,竺雄朱甘麝天南。

溫開劑

蘇合香丸——溫通蘇合香砂術,龍腦蓽茇犀梨附,麝息木丁沉檀陸。

【理氣劑】

行氣劑

越鞠丸——術附芎梔曲,越鞠解氣鬱。

柴胡疏肝散——胡芍枳草芎附陳。

金鈴子散——金鈴即川楝,玄胡肝火散。

瓜蔞薤白白酒湯——蔞實薤酒下。

半夏厚朴湯——半夏厚朴蘇苓姜。

枳實消痞丸——參苓術草芽,半夏厚朴連枳姜(對應功效)

厚朴溫中湯——厚朴溫中蔻木香,陳皮茯苓甘二姜。

天台烏藥散——天台烏藥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檳姜。(教材修改)

加味烏藥湯——加味烏藥木香砂,玄胡香附甘草加。

降氣劑

蘇子降氣湯湯——蘇子降氣歸夏妙,前胡桂朴草姜棗。

定喘湯——麻蘇杏甘款果桑芩夏。

四磨湯——人參烏藥檳沉香,五磨(飲子)枳實六磨黃。

旋覆代赭湯——旋赭參夏草姜棗(聯繫小柴胡、三瀉心湯等記憶)。

橘皮竹茹湯——橘皮竹茹,參草姜棗。

丁香柿蒂湯——丁柿參生薑(丁氏生生薑)。

【理血劑】

活血祛瘀劑

桃核承氣湯——桃桂調胃(承氣)唱。

抵當湯——桃黃水蛭虻。

下瘀血湯——瘀去䗪桃黃。

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合四逆,桔梗牛膝地枳替(熟地、枳實換爲生地、枳殼)。餘四個瘀血湯可按課本稍改

補陽還五湯——補陽還五有黃芪,桃紅四物地龍替。

復元活血湯——胡蔞歸紅桃,山甲酒黃草。

溫經湯(金匱)——桂甘吳萸芍歸芎,參丹夏膠姜麥冬。

生化湯——歸芎桃仁甘姜,生化溫經湯。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芍丹。

失笑散——靈脂蒲黃笑。

丹參飲——丹參飲方檀香砂,血瘀氣滯用之佳。

活絡效靈丹——歸參乳沒(筆者由小活絡丹——二烏地龍南乳沒記憶)。

大黃䗪蟲丸——芩甘地桃黃,杏芍漆蛭虻。

止血劑

十灰散——兩薊兩葉兩根兩皮梔藕黃。

咳血方——咳血方用海浮姜,青黛蔞仁梔訶藏。

小薊飲子——小薊飲子藕蒲黃,導赤(散)滑石歸梔強。

槐花散——芥穗柏枳槐。黃土湯——芩甘地膠術附黃。

【治風劑】

疏散外風劑

川芎茶調散——川芎茶調散祛風,荊防羌芷荷草辛。

大秦艽湯——歸芎地芍膏芩草,苓術辛枳防獨羌。

小續命湯——續命麻黃湯加姜,參附芩芍加二防。

消風散——消風苦地胡荊防,通蒼蟬膏草歸蒡。

當歸飲子——歸芎地芍蒺藜首,芪甘荊防生薑走。

牽正散——白附蠍僵蠶。

小活絡丹——二烏地龍南乳沒。

玉真散——玉真散治破傷風,白附羌芷防麻星。

平息內風劑

羚角鉤藤湯——羚角鉤藤地芍甘,桑貝竹菊茯木散。

鎮肝熄風湯——牛赭龍牡龜玄芍,天冬楝芽茵陳草。

天麻鉤藤飲——麻交鉤茯石決明,梔芩膝仲益母寄。

大定風珠——冬地芍膠雞子黃,龜鱉牡甘味火麻。

阿膠雞子黃湯——地芍阿膠雞子黃,鉤決牡草神絡妙。

【治燥劑】

輕宣外燥劑

杏蘇散——陳夏枳,茯苓草,前胡蘇桔杏姜棗。

桑杏湯——桑杏沙參貝豉皮(梔皮、梨皮)。

清燥救肺湯——桑杏枇杷膏,參冬膠麻草。

滋潤內燥劑

麥門冬湯——麥門參夏草姜棗。

養陰清肺湯——養陰清肺地芍甘,薄荷玄冬貝母丹。

瓊玉膏——參苓地蜜(森林地密)。

玉液湯——玉液內葛味,芪母花山內。

【祛濕劑】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

藿香正氣散——半夏厚朴湯棗加,芷術甘桔陳腹香。

清熱祛濕劑

茵陳蒿湯——茵梔黃。

八正散——車前瞿麥萹蓄滑石,木通甘梔燈芯黃。

五淋散——五淋散方妙,芩歸甘梔芍。

三仁湯——三仁竹通滑,厚朴半夏加。

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滑石茵陳木通菖,芩翹貝母射干薄,濕熱時疫是主方。(教材)

連朴飲——連朴夏豉菖梔蘆。

當歸拈痛湯——當歸拈痛羌防升,豬澤茵陳芩葛人,二術苦參知母草,瘡瘍濕熱用之應。(教材)

宣痹湯——宣痹夏已杏薏滑,翹梔桐皮姜豆砂。

二妙散——二妙散蒼柏,三四膝薏苡。

利水滲濕劑

五苓散——苓桂術澤豬。

豬苓湯——苓澤豬膠滑。

防己黃芪湯——防己黃芪湯,芪術草棗姜。

五皮散——姜桑陳腹苓(獎賞陳福林)

溫化寒濕劑

苓桂術甘湯——苓桂術甘,四三三。

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腎著湯)——甘姜苓術湯。

真武湯——苓附術芍姜。

附子湯——苓附術芍參。

實脾散——苓附術瓜姜,朴甘腹果香棗姜。

祛濕化濁劑

萆薢分清飲——楊氏萆薢分清飲,益智菖蒲烏藥停。

完帶湯——胡芍陳皮草,芥穗二術參車藥。

祛風勝濕劑

羌活勝濕湯——羌獨藁本防,甘芎蔓荊強。

獨活寄生湯——獨活寄生艽防辛,歸芎地芍肉桂苓,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頑痹能伸屈。(教材改編)。

【祛痰劑】

燥濕化痰劑

    二陳湯——陳(橘紅)苓夏梅草姜。

導痰湯——陳(橘紅)夏枳,茯苓草,南生薑。

滌痰湯——陳(橘紅)夏枳,竹苓草,膽南參姜菖(聯繫溫膽湯)

茯苓丸——苓夏枳硝姜溫膽湯——陳夏枳,竹苓草,姜棗(聯繫蒿芩清膽湯)。

清熱化痰劑

清氣化痰丸——陳夏枳,蔞星芩,杏苓姜。

小陷胸湯——連半蔞(或者半黃瓜)

滾痰丸——芩黃礞沉香(秦皇蒙陳香)

潤燥化痰劑

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天花粉,橘紅茯苓加桔梗。

三子養親湯——蘇子芥子萊菔子。

治風化痰劑

半夏白朮天麻湯——二陳去烏術棗麻。

定癇丸——陳夏竹貝膽麻蠶,丹麥珀砂苓菖遠。

【消食劑】

消食化滯劑

保和丸——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連翹苓。

枳實導滯丸——三黃瀉心(湯)枳術苓澤曲。

木香檳榔丸——木香檳榔青陳莪,連柏大黃牽香附。

健脾消食劑

健脾丸——參苓術草焦三仙,香連砂陳肉蔻山。

肥兒丸——香連檳使君,曲芽肉蔻行。

【驅蟲劑】

烏梅丸——梅桂歸椒附,姜辛連柏參。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6-2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方劑學速記口訣的學術價值與運用要領芻議】

拜讀閣下所撰【方劑學方藥速記口訣】,深感其裨益後學之功。今不揣譾陋,就方劑記憶之法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口訣編纂的學術規範
考諸歷代方書,自【肘後備急方】至【醫方集解】,皆重方藥組成之序列。閣下口訣如"牡蠣散方四個藥,麻黃用根芪味妙",暗合【本草綱目】麻黃根"收陰汗"之論,體現"固表不留邪"的配伍精要。然需注意,九仙散"參膠梅味罌"之序,當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載"罌粟殼八兩"爲君之旨相參,避免機械記憶而失君臣佐使之義。

二、類方比較的思維訓練
如固沖湯與易黃湯皆治下焦不固,然前者"芪術龍牡芍"重在脾不統血,後者"山藥芡蓮柏"側重濕熱下注。建議學者繪製"固澀劑三維坐標圖",以病機(氣虛/濕熱)、靶向(精/血/帶下)、藥對(如龍骨-牡蠣vs黃柏-車前)建立立體記憶模型。

三、藥量信息的補遺建議
四神丸"骨肉萸棗(量大)生"中"量大"二字尤具卓識。按【景岳全書】載原方,肉豆蔻、五味子確各二兩,而吳茱萸僅一兩。若能標註關鍵劑量比(如桃花湯中赤石脂全用半斤),則更合仲景"量效關係"之微旨。

四、歷史流變的學術提醒
天台烏藥散"巴豆制楝"之注,正本【聖濟總錄】"巴豆炒楝實"的古法。然今之臨床多去巴豆,此等處當註明"遵原方"或"現行用法",以免後學拘泥。

五、記憶進階的次第建議
初學可依口訣繪圖,如將"酸甘母苓芎"作五行圖:酸棗仁(木)→甘草(土)→知母(水)→茯苓(金)→川芎(火)。待純熟後,當參【醫方考】"虛勞虛煩"之論,理解茯苓、川芎"升降相因"之妙。

要之,口訣乃渡河之筏,終須落腳於病機辨析。如蘇子降氣湯"前胡桂朴"與定喘湯"桑芩夏果"之異,實爲"上實下虛"與"外寒痰熱"病機差異使然。冀學者由博返約,最終達成"方從法出,法隨證立"的辨證思維。

(全文798字)
shenshen 發表於 2025-7-24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方劑學方藥速記口訣(下)】學術評議與補遺

一、口訣編纂之價值與局限
此套口訣以"藥組串聯法"爲核心,確能輔助記憶方劑組成,如"牡蠣散方四個藥,麻黃用根芪味妙"一句,精要概括牡蠣散(牡蠣、黃芪、麻黃根、浮小麥)的組成,符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旨。然需指出,口訣雖便記誦,卻存在三弊:
其一,藥量信息缺失。如四神丸中"骨肉萸棗生"雖列藥物(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大棗、生薑),然未體現原方"補骨脂四兩爲君"的劑量關係,有違張仲景"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之訓。
其二,功效關聯不足。如"酸甘母苓芎"(酸棗仁湯)僅述藥物(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未點明【金匱要略】"虛勞虛煩不得眠"的病機要點。
其三,版本差異未明。天台烏藥散注"教材修改",然未說明【醫學發明】原方與現行教材之異(如現代多去巴豆)。

二、方劑源流考補
1. 九仙散(參膠梅味罌,款冬貝桑桔)當補註出處【衛生寶鑑】,其"斂肺止咳"之功,實寓"培土生金"之理,人參、阿膠(膠)共爲君藥,此乃口訣未申明者。
2. 固沖湯(芪術龍牡芍,萸棕倍茜螵)宜補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原方特色:煅龍骨、煅牡蠣各八錢,取其"收澀之中兼具開通之力",此劑量要點口訣未載。

三、記憶法進階建議
1. 君臣佐使標註法
建議在口訣旁註君藥,如金鎖固精丸可標:"龍牡(君)芡蓮子須苑",突顯羅美【古今名醫方論】"以澀爲君,以補爲佐"的制方思想。

2. 類方對比記憶
澀腸固脫劑中:
真人養臟湯(歸桂參術芍甘香,肉蔻訶子罌粟養)→ 偏重溫補
桃花湯(姜粳石脂系)→ 純澀無補
二者同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然虛實之治迥異,宜對比記憶。

四、重要勘誤
紫雪丹"止痙妙"表述欠妥。考【蘇沈良方】,紫雪原治"熱毒驚癇",其息風止痙實爲羚羊角、石膏協同之功,非方劑主效,建議改爲"熱毒痙"。

結語
此套口訣如能輔以劑量、功效、類方對比三項要素,則可升華爲"立體記憶法"。學者當以口訣爲綱,反溯典籍,如記桑螵蛸散(桑螵蛸散志菖龍,人參茯神歸甲中)時,當參【本草衍義】"調補心腎"之論,方得真諦。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