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04|回覆: 2

[中醫世家] 產後崩漏 舍症從脈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1-3 1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2年4月,有一產婦因經行不止求診。患者血下或紅或淡,延日不止,病3月未愈。前醫遍用參芪補品,病益加,用止澀藥罔效。筆者觀其面色萎黃,頭暈腳輕,舌紅苔白。細診其脈,脈沉細弱,唯感左寸手少陰脈動洪而快,思左寸脈盛者,多主血熱,當以涼血治之。

    方藥:生地18克,炒白芍12克,丹皮9克,梔子9克,黃芩10克,阿膠12克,當歸15克,茯苓9克,陳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共服12劑而愈。

    此案患者一是產後氣血耗傷,二則氣血虛弱症狀凸顯,看似屬氣不攝血之故;然細辨之,則見其性情急躁,左寸脈洪而快,是為血熱之症。加之患者久服補益之品,未能起效,臨床所見,血熱症之出血,因日久失血過多,也可出血面色萎黃,或舌淡等全身虛弱症狀,血熱本質被掩蓋。今舍症從脈,投以涼血止血之品,藥病相投而起效。

    筆者感悟,醫者臨床要細察病情,有些細微的病情很難觀察到,古人稱為『獨處藏奸』。故臨床一定要望、問、聞、切,面面俱到。對疑難病,更應細心觀察,明辨病機,慎處方藥,方為為醫之道。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4-6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產後崩漏辨治芻議——從"舍症從脈"案談氣血辨證精要】

觀此案所述產後崩漏之治驗,誠得中醫辨證精髓。患者產後三月血下不止,前醫囿於"產後多虛"之常理,屢投參芪補益而罔效,先生獨察左寸脈洪數之機,斷為血熱動血之證,投以清熱涼血之劑而獲效,實為"舍症從脈"之典範。此中奧義,值得深究。

細析本案辨證關鍵,可見三重辨證法度:其一,突破"產後必虛"之思維窠臼。【傅青主女科】有云:"產後不可專主於虛,亦不可拘泥於瘀",此患者雖現面色萎黃、脈沉細弱等虛象,然左寸脈洪數、性情急躁實為血熱明證。其二,把握"獨處藏奸"之診察要訣。【內經】言"察獨"之旨,本案左寸脈異於他部,恰如王冰注【素問】所謂"病之變化,必現於脈"。其三,明辨標本真假之機。患者虛象實為失血日久所致之標證,血熱方為病本,與張景岳"虛實之要,莫逃乎脈"之論暗合。

所用方藥尤見匠心:以生地、丹皮、梔子、黃芩清血分之熱,暗合犀角地黃湯之意;當歸、白芍、阿膠養血止血,取法於【金匱】芎歸膠艾湯;更佐茯苓、陳皮健脾和中,防寒涼傷胃。全方清熱不傷正,止血不留瘀,深得婦科血證調治之三昧。其中黃芩用量至10克,取其"瀉肺火而清血室"(【本草綱目】),針對左寸脈洪數之肺熱徵象,尤見用藥精準。

今之臨床,常見兩種偏頗:或執"產後宜溫"而濫投溫補,或崇"炎證當清"而過用寒涼。此案啟示吾輩,臨證當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產後病機本虛標實者十常八九,須如徐靈胎所言"辨證如審案,用藥如用兵",必於細微處見真章。尤其脈診一道,當遵【脈經】"獨小者病,獨大者病"之教,各部參詳,方不致為假象所惑。

案末"醫者臨證要細察病情"之語,實為千古箴言。昔葉天士治產後病,必問"乳汁通否""惡露多少",今人診疾,更當四診合參。所謂"舍症從脈",非棄症不顧,乃通過脈象揭示疾病本質,此正中醫"治病求本"之真諦。學者若能於此案中悟得氣血辨證之精微,則於婦科血證診治思過半矣。
熊季 發表於 2025-4-10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產後崩漏辨治心得:論"舍症從脈"之精微

此案所述產後崩漏之治驗,實為中醫辨證論治精髓之體現。患者產後三月,經血不止,前醫囿於"產後多虛"之常理,屢投參芪補益之品而罔效,反使病情纏綿。醫者能突破表象束縛,從脈象中窺見真機,左寸手少陰脈洪快,斷為血熱內擾,投以涼血止血之劑而獲效,誠為"舍症從脈"之典範。

脈診為辨證之圭臬。案中患者雖現面色萎黃、頭暈腳輕等虛象,然左寸脈洪快,此乃心火亢盛之徵。【脈經】有云:"寸脈洪數主心火",手少陰心經之脈盛,提示血分有熱。產後雖多虛證,然不可一概而論,【金匱要略】早有"產後郁冒,其脈微弱"與"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之明訓,示人產後亦有實熱之證。此案醫者不囿於"產後必虛"之成見,正是深得仲景心法。

症狀與病機之辨。患者久服補劑無效,已暗示病機非純虛無邪。雖見氣血虛弱之象,然此乃"壯火食氣"所致,【內經】所謂"陽氣者,煩勞則張",熱盛耗氣,反現虛羸之候。其性情急躁,更是肝鬱化火之佐證。舌紅苔白,紅為熱象,白示濕存,與脈象合參,則血熱挾濕之機昭然。醫者能識此"大實有羸狀"之真機,實為辨證關鍵。

方藥剖析。所用方劑實為芩連四物湯之化裁,去川芎之辛竄,加丹皮、梔子涼血,阿膠養血止血,佐以茯苓、陳皮健脾化濕,配伍精當。生地、白芍、當歸養血柔肝,丹皮、梔子清泄肝火,黃芩清上焦之熱,阿膠止血兼補陰血,茯苓、陳皮健脾以防寒涼傷胃,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涼而不凝,止而不滯,深合"熱者寒之"、"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

臨證啟示。此案彰顯"舍症從脈"之重要性,【醫宗必讀】所謂"脈候有虛實,證候有真假",當脈症不符時,尤當以脈為憑。產後病證,雖以虛為本,然不可忽視"瘀、熱、郁"等實邪為患。醫者臨證,須四診合參,於細微處見真章,尤其對"獨處藏奸"之症,更當明察秋毫。今之臨床,常見執方待病、按圖索驥者,見此案能不汗顏乎?

綜觀此案,醫者不落俗套,突破常規思維,以脈診為突破口,終使三月頑疾得愈。此非特一病之治驗,實為中醫辨證論治思想之生動體現,足為後學師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