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79|回覆: 2

[中醫世家] 學習五運六氣 活用東垣清暑益氣湯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1-3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東垣清暑益氣湯出自【脾胃論】,該方專為長夏濕熱困胃所設,功能清暑益氣,除濕健脾,是在【內經】理論指導下,針對暑傷元氣、濕困脾胃之病機而制定的。結合【內經】運氣理論,2014年為甲午之歲,中運土運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全年濕氣流行,特別是上半年運氣偏於熱,濕熱病患理當極為多見,東垣清暑益氣湯恰中『病機』,最合『氣宜』。

    •筆者對於顧植山先生提倡的『任何方劑都可以成為運氣方』這一觀點有了更為直接的感受。分析方劑不應僅僅拘泥於方藥的功效主治,以方應『病』,也應該學會從運氣角度看待方劑,以方應『天』。

    2014年跟顧植山老師學習龍砂醫學,了解到顧植山先生注重自然運氣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臨證中每每將『辨證』『辨人』與『辨天』相結合,特別是筆者在跟診顧植山先生抄方中發現老師屢用東垣清暑益氣湯治癒頑疾,既感覺神奇,也心生疑惑。

    筆者帶着問題重新學習,東垣清暑益氣湯出自【脾胃論·長夏濕熱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氣湯論】,該方專為長夏濕熱困胃所設,由黃芪、蒼朮、升麻、人參、澤瀉、神曲、橘皮、白朮、麥冬、當歸身、炙甘草、青皮、黃柏、葛根、五味子組成。功能清暑益氣,除濕健脾,是在【內經】理論指導下,針對暑傷元氣、濕困脾胃之病機而制定的。主要用於氣虛之人,感受暑濕,濕濁困脾,身熱頭痛,口渴自汗,胸滿身重,四肢睏倦,不思飲食,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等。結合【內經】運氣理論,去年為甲午之歲,中運土運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全年濕氣流行,特別是上半年運氣偏於熱,濕熱病患理當極為多見,東垣清暑益氣湯恰中『病機』,最合『氣宜』,所以顧植山先生才會如此頻繁地將該方運用於臨床之中。

    至此,筆者自感思路豁然洞開,悟得東垣清暑益氣湯的運用範圍應該更為寬廣,於是放膽用之,治療崩漏兩月不淨的少女、高熱持續一年的老人等都取得了極為滿意的療效。下面匯報一例用該方救治肺炎的病案:

    韓某,男,78歲,離休幹部。2014年7月4日病人家屬電話來診,述患者神識昏糊3天。追問病史:7月1日無明顯誘因出現神識昏糊,發熱(體溫38oC),汗出,四肢癱軟無力,喉中有痰,痰色黃白,無咳嗽流涕,繼則排便一次,大便偏軟,神識略有好轉,急診入某三甲醫院救治。入院檢查結果: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均偏高,CT提示肺部大片狀陰影,其他各項檢查無陽性發現,診斷為『肺炎』。遂給予注射頭孢類抗生素,並行霧化吸入等對症處理。現經治療後熱退,其他症狀無改善,仍嗜睡、多汗,喉間痰鳴,痰液黃白,並出現循衣摸床,呼之不應,強行喚醒亦不識人,語言混亂,拒絕進食,偶有清醒時即強烈要求不要打擾其睡眠,舌質鮮紅無苔,但有水嫩感,脈大急促。根據理化檢查結果及辨證分析,以清熱化痰為則,處方:全瓜蔞9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炒黃芩9克,蘆葦根12克,生薏米30克,粉丹皮9克,冬瓜仁15克,玉桔梗6克,鮮竹瀝1支(另兌)。囑家屬取1劑煎服以觀療效。

    7月5日:家屬告知藥後喉間痰液減少,其他症狀無明顯改善,並且仍然拒絕進食,故服藥困難,家屬頗為焦慮。考慮患者病情危重,必須改變以往的思維慣性,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再次仔細詢問病史,得知患者平素形體偏瘦,體質偏弱,體力不足,進食較少,經常臥床休息,排便困難,但糞質不干,依賴開塞露,舌質偏干、光紅有裂紋,發病後舌質裂紋消失而水嫩。發病時濟南天氣極為悶熱,但患者不敢使用風扇或空調降溫,致大量汗出後遂發病。再結合運氣,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少陰君火,主氣客氣司天三火相疊,暑火太盛,中運土運太過,從天氣情況看,進入7月以後山東濟南氣候悶熱。患者具備氣陰不足之體質基礎,加之濕熱運氣而發病。以此分析,則諸證皆符合暑濕困脾的特點,唯有舌質不膩,應該與患者多年舌質光紅無苔有關,但舌面水嫩,原裂紋消失,亦可作為濕盛的佐證,故當予以東垣清暑益氣湯。處方:黃芪15克,蒼朮10克,升麻10克,黨參12克,澤瀉10克,神曲10克,橘皮10克,白朮10克,麥冬10克,當歸6克,甘草6克,青皮10克,黃柏10克,葛根15克,五味子10克。2劑,水煎服。

    7月7日:家屬電話告知,服藥後明顯好轉,雖仍嗜睡,但呼之能醒,言語應對正常,食慾欠佳,但餵食服藥均能合作,痰液減少,體力好轉,未排大便,舌象水嫩的情況好轉,舌質仍稍偏紅,不似之前鮮紅,脈象轉小。脈象『大則病進小則平』,故效不更方,繼服2劑。

    7月9日:家屬告知,服藥後繼續好轉,食慾恢復,無嗜睡,但精神仍較疲憊,痰液基本消失,舌質出現裂紋,恢復到病前狀態。去醫院探視,見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家屬介紹筆者即握手稱謝,肌力可,脈象略虛。患者自述可在別人攙扶下緩步行走,已無明顯不適症狀,唯有排便較為困難。上方改炒白朮為生白朮30克,加炒蘇子15克。2劑,水煎服。

    7月20日:家屬電話告知,患者服藥2劑後已無陽性症狀,痰液培養顯示無細菌,已自行停服中藥,出院休養。現飲食起居正常,自覺體力精力較病前更好,舌質稍紅,無水嫩感,並且已隱隱可見薄白舌苔,唯有習慣性便秘未能根除。囑其以生白朮45克、太子參30克,水煎代茶飲調理善後。

    【按】:【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審察病機,無失氣宜』的診治原則,理論闡述很容易,但臨床難以落到實處。跟師學習之後,雖然尚未真正登堂入室,但通過對東垣清暑益氣湯的學習和運用,深感受益良多:其一,體會到以運氣治病對提高臨床療效,特別是在疑難危重病的救治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其二,對於顧植山先生提倡的『任何方劑都可以成為運氣方』這一觀點有了更為直接的感受,因此,分析方劑不應僅僅拘泥於方藥的功效主治,以方應『病』,也應該學會從運氣角度看待方劑,則無一方不是運氣方,以方應『天』。

鬼牛土狍 發表於 2025-5-7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運六氣視域下東垣清暑益氣湯的臨證啟悟】

拜讀閣下論述東垣清暑益氣湯與甲午歲運之關聯,深覺此乃深得中醫"天人相應"精髓之見。筆者不揣淺陋,願就五運六氣與方劑應用之關係略陳管見。

一、運氣理論與方劑應用的深層聯繫
【素問·六節藏象論】云:"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東垣此方以黃芪、人參補肺脾之氣,佐升麻、葛根升清陽,配黃柏、澤瀉降濁陰,正合【內經】"升降相因"之旨。甲午年土運太過,太陰濕土與少陰君火相搏,形成"濕蒸熱郁"之候,此方之蒼朮、白朮健脾燥濕,麥冬、五味子保肺生津,恰成"燥濕相濟"之妙。

二、方證對應的多維辨證體系
顧植山先生提出的"辨天-辨人-辨證"三維模式,實發皇古義。觀東垣原方主治"四肢睏倦、胸滿身重"等症,非獨暑月可用。乙未年筆者曾治一例庚午年出生之眩暈患者,見舌胖苔膩、脈濡數,即以此方加天麻獲效。此即【三因方】所謂"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之體現。

三、臨床拓展應用的運氣依據
閣下所舉崩漏、高熱案例,正說明"異病同治"之理。按【運氣七篇】理論,甲午年三之氣"大火行,寒氣時至",熱郁於內則迫血妄行,濕阻三焦則陽氣不展。東垣方中青皮、陳皮理氣機,當歸身和血脈,五味子收浮陽,暗合"火郁發之"之治則。肺炎案見神昏發熱而用此方,實因濕濁蒙蔽清陽,非熱毒熾盛之證,故以"昇陽除濕"為要。

四、古今運氣異同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氣候環境已與東垣時代大異。【內經】強調"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今人用方當參合古今。如甲午年實際氣候多暴雨,濕邪更兼寒化,筆者常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此即【醫學入門】"運氣雖同,地土各異"之誡。

結語:
五運六氣之學非機械對應之術,乃動態平衡之道。東垣清暑益氣湯之妙,在於構建了"天-人-方"的立體對應關係。學者當如閣下所言,既明方藥之性,又察氣運之變,方能真正領會"制方之體,用藥之權"的深意。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7-23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五運六氣與東垣清暑益氣湯之臨床應用

一、方劑本源與運氣理論之契合
東垣清暑益氣湯載於【脾胃論·長夏濕熱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氣湯論】,乃李東垣依【內經】"天人相應"之理,針對暑濕傷氣、脾胃受困之病機所設。其組方以黃芪、人參、白朮益氣健脾,蒼朮、澤瀉、黃柏祛濕清熱,佐以升麻、葛根升清,麥冬、五味子斂陰生津,全方共奏清暑益氣、化濕和中之效。

2014年甲午之歲,中運土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土郁之發,民病心腹脹,溏泄腸鳴。"歲運濕土主令,加以君火司天,濕熱交蒸,正合東垣所言"長夏濕熱困胃"之病機。顧植山先生深諳此理,故臨證屢用此方,非獨拘於暑病,實乃"以方應天"之典範。

二、辨證與辨天之結合
顧氏提出"任何方劑皆可為運氣方",實為拓展經方運用之樞機。傳統辨證多囿於"病-症-方"對應,而五運六氣理論則強調"天-人-病"整體觀。如甲午年濕熱偏勝,凡見氣陰兩傷、濕濁中阻者,無論外感內傷,皆可化裁此方。

筆者所治崩漏少女,雖非暑病,然其脈虛舌膩、神疲氣短,恰合"濕勝陽微"之病機;高齡患者高熱經年,亦因土運太過,濕遏熱伏,清陽不升。二者皆以清暑益氣湯加減獲效,正體現"異病同治"之妙——蓋因"病機同則治法一",此即運氣思維之精髓。

三、病案舉隅與方義闡微
韓某肺炎案(神識昏糊、發熱汗出、四肢癱軟),雖屬外感,然其年逾古稀,元氣已虛,暑濕乘虛內陷,蒙蔽清陽。東垣方中參、芪固本,升、葛舉陷,青皮、橘皮理氣化濕,更佐黃柏清熱燥濕,使濕去熱孤,氣復神清。此案若執常法而投白虎或三仁湯,恐傷正助濕,反致纏綿。

四、結語
習醫者當知"方無定方,法無定法"。東垣清暑益氣湯之活用,非僅恃方藥功效,更需明察歲氣勝復、病機流轉。顧植山先生臨證思路,實為【內經】"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之現實踐履。學者若能參透運氣與病機之關聯,則經方運用自可觸類旁通,左右逢源。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運氣理論為綱,結合臨床實例,既析方義,復明理法,力求體現"天人合一"的中醫整體觀。行文間引經據典而不失簡潔,庶幾可資同道參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