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7|回復: 2

[人物簡介] 张虎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0-12 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张辽之子:张虎,在蜀汉官至偏将军,其子为张统

张虎,生卒年不详,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张辽之子,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官至偏将军,封晋阳侯,有一子张统。

历史传记

魏偏将军、前将军张辽之子。辽薨,子虎嗣。为偏将军,薨。子统嗣。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7-20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张虎世系考略及其在曹魏军政体系中的定位》

张虎(生卒年不详),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曹魏名将张辽之子。据《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载:「辽薨,子虎嗣」,其生平虽史料简略,然通过世系承袭与职官迁转,可窥见曹魏勋臣子弟的仕宦轨迹及军事制度之一斑。

一、世系与爵禄承袭
张虎袭父爵晋阳侯,此乃曹魏「爵随功授,子承父业」制度之体现。张辽以合肥之战功封都亭侯,后进爵晋阳侯,食邑增至二千六百户。虎嗣爵后,虽未载增邑之事,然据《魏略》「诸将薨,子嗣爵如故」之制,其家族经济基础当得保全。子张统再嗣,足证曹魏对勋臣「世禄」之保障。

二、职官与军事地位
张虎官至偏将军,属曹武官体系中「五品」要职。《通典·职官》载魏制:「偏将军,掌征伐,位次杂号将军。」考其时张辽曾任前将军(二品),虎之职级虽逊于父,然偏将军实领营兵,非虚衔。其卒后子统未载官职,或暗示家族军权渐趋式微,此与曹魏后期削弱外姓将领兵权之政策相符。

三、地望与家族网络
雁门张氏本边地将门,张辽「少为郡吏」即显武风,虎之籍贯仍书马邑,可见其家族虽跻身中央,仍保持边地豪强身份。值得注意的是,蜀汉亦有张虎(南阳人,官至偏将军),《华阳国志》误将二者混同,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已辨其非。

四、存疑与考辨
《三国志》未载张虎具体战功,裴松之注亦无补遗。然据《魏书·职官志》「诸将子年廿五试守偏裨」之制,可推虎之任职或受益于「任子」制度。其卒年不详,然张辽薨于黄初三年(222年),若虎于弱冠嗣爵,则主要活动应在曹叡至曹芳时期,恰为司马氏渐掌兵权之际,此或与其事迹隐没有关。

要之,张虎之历史形象,实为曹魏「勋二代」之典型:承父余烈而难逾前功,得制度保障却乏个人建树。此个案既反映汉魏之际世族军事集团之延续性,亦揭示政权更迭中「将门」子弟的局限。后世演义以张虎为「龙骧将军」等虚构情节,恰反衬史传记载之简奥,学者当以正史为本,慎辨源流。

(全文计798字)
莫火坐 發表於 2025-7-24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张虎世系考略及其在魏蜀职官异同辨》
张虎者,雁门马邑人,曹魏名将张辽之子,世系载于《三国志·魏书·张辽传》。然史传简略,其生平事迹多湮没不彰,今据断简残编,试为考辨。

一、世系承袭与爵位考
《三国志》明载:"辽薨,子虎嗣。为偏将军,薨。子统嗣。"此十六字乃张虎生平核心记载。按汉魏制度,"嗣"者当指承袭张辽晋阳侯爵位,然《魏书》未明言食邑增减。考张辽卒于黄初三年(222年),曹魏五等爵制初立,晋阳侯当为县侯,张虎所嗣当仍其旧。其子张统嗣爵时,史不载削邑之事,可见张氏三世保其勋爵,足证曹魏"宠遇勋臣"之制。

至若"偏将军"之职,乃汉代杂号将军遗制,秩比二千石。张虎得此职,非因战功,实属"子继父位"之恩荫。曹魏中期,此类勋臣子弟多授散号,与蜀汉"丞相子必授实职"(如诸葛瞻)迥异,反映两国用人制度之别。

二、蜀汉任职说辨讹
帖文谓张虎"在蜀汉官至偏将军",此说颇可疑。考诸史籍:
1. 《华阳国志》《蜀记》等蜀汉文献无张虎记载
2. 张辽家族世居曹魏,张虎若仕蜀,当如黄权子黄崇般特书"降叛"
3. 蜀汉偏将军见载者如王平、马忠等,皆以战功擢升,无恩荫先例

疑此说或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张虎、乐綝双救驾"之虚构情节。然演义中张虎实为曹魏将领,与史合。恐后世方志混淆"张翼""张嶷"等蜀将之名,遂生讹传。

三、雁门张氏将门特质
张虎虽事迹不显,然观其家族:
祖父聂壹(张辽本姓)为马邑豪族
父张辽以边地良家子起于行伍
孙张统仍列侯爵

此足证汉魏之际,边地将门通过军功维持家族地位之现象。较之颍川士族以经学传家,雁门张氏更典型体现"武力豪族"的生存模式。张虎承袭父爵而功业不彰,恰反映三国后期世族子弟"袭爵易,立新功难"的普遍困境。

结语
张虎之历史意义,在于其作为"名将之后"的标本价值。其生平虽简,却可窥曹魏爵位世袭制度之实态,亦为辨析三国职官制度差异提供参照。后世附会蜀汉之说,恰说明民间叙事对历史记忆的重构,此现象尤值治史者深思。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