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7|回覆: 2

[人物簡介] 趙昱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11 1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廣陵太守:趙昱,曾是陶謙的手下,後被笮融所殺

趙昱,琅琊人,東漢末年廣陵郡太守。曾經是陶謙的手下。後被笮融所殺。

趙昱,生卒時間不詳。昱年十三,母嘗病,經涉三月。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血,鄉黨稱其孝。就處士東莞綦毌君受公羊傳,兼該群業。至曆年潛志,不窺園圃,親簄希見其面。時入定省父母,須臾即還。高絜廉正,抱禮而立,清英儼恪,莫干其志;旌善以興化,殫邪以矯俗。州郡請召,常稱病不應。國相檀謨、陳遵共召,不起;或興盛怒,終不回意。舉孝廉,除莒長,宣揚五教,政為國表。會黃巾作亂,陸梁五郡,郡縣發兵,以為先辦。徐州刺史巴只表功第一,當受遷賞,昱深以為恥,委官還家。徐州牧陶謙初辟別駕從事,辭疾遜遁。謙重令揚州從事會稽吳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罰,然後乃起。舉茂才,遷陶謙置廣陵太守。賊笮融從臨淮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死因又說為:賊笮融從臨淮見討,迸入郡界,昱將兵拒戰,敗績見害。】

歷史評價

[wiki]後漢書" title="「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高絜廉正,抱禮而立,清英儼恪,莫干其志;旌善以興化,殫邪以矯俗。”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6-22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漢廣陵太守趙昱之生平與氣節】

趙昱者,琅琊人也,東漢末季之清流,廣陵郡之良守。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觀其行止,足為士林圭臬。今就史傳所載,析其三重境界:

一曰孝德格天。昔【孝經】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昱年十三,侍母疾三月,慘戚消瘠,泣血祈禱。此非徒人子之常情,實乃天性純篤使然。漢世以孝治天下,而昱之孝行,已超"舉孝廉"之制,直追曾閔遺風。其後續拒州郡徵召,正合【禮記】"父母在,不遠遊"之訓,可謂知行合一。

二曰學術操守。昱師從東莞綦毌君受【公羊傳】,"曆年潛志,不窺園圃",此深得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之真諦。漢末經學漸趨浮華,而昱能"抱禮而立",持守今文家法,尤重【春秋】微言大義。後為莒長時"宣揚五教",正是以經術潤澤吏治,實踐【尚書】"敬敷五教在寬"之政道。

三曰氣節凜然。其兩辭陶謙徵辟,非倨傲也,實因謙"以忠直見疏"。【後漢書】稱其"高絜廉正",觀其恥受巴只表功,委官還家,確有伯夷"非其君不事"之風骨。至若廣陵任上,笮融之禍,史載二說:或謂賓禮見害,或雲拒戰殉職。考其時勢,當以【後漢書】本傳為確——蓋融本邪教魁首(註:笮融為佛教居士),昱以正御邪,終至"敗績見害",恰合"殫邪矯俗"之志。

昔孔子贊史魚"直哉",昱之生平,可謂兼有史魚之直、子產之惠。雖處漢末頹世,猶秉周孔遺教,其"清英儼恪"之姿,足令後世貪懦之徒汗顏。然【後漢書】獨載於【陶謙傳】中,豈范曄有意藉此暗諷魏晉以降士風日下耶?此尤值得今之治史者深思。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史論體例,不作冗長考據,重在抉發人物精神)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7-21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漢廣陵太守趙昱之生平與歷史評價】

趙昱者,琅琊人也,東漢末季以孝廉起家,終以太守殉職,其生平雖載籍簡略,然德行政績頗具典型意義,今試析之。

一、孝行與學養根基
趙昱十三歲侍母疾,"慘戚消瘠,目不交睫",此非【孝經】"病則致其憂"之實踐乎?其就學於東莞綦毌君,專攻【公羊傳】,尤得今文經學大義。史載"曆年潛志,不窺園圃",實承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之遺風,此乃漢儒治經之正脈。觀其"清英儼恪"之姿,正是經術修養之外顯。

二、仕途進退之節
趙昱兩拒州郡徵召,雖國相"興盛怒"而不改其志,此非【孟子】"富貴不能淫"之操守?及任莒長,"宣揚五教"顯系以【尚書】"敬敷五教"為施政綱領。黃巾亂起,其"表功第一"卻恥於受賞,此中微妙,實暗合孔子"行義達道"之旨。陶謙強辟別駕時,昱"守意不移",終被迫出仕,可見漢末士人"仕不違道"之困境。

三、治郡與殉職考辨
廣陵任上,趙昱遇笮融之變,史載兩說:或言"待以賓禮"見害,或雲"將兵拒戰"而歿。細考之,笮融"將男女萬口"南奔,昱以太守禮遇,正合【周禮】"以賓禮親邦國"之制;而"敗績見害"說,則體現漢末太守"保境安民"之責。二說非悖,蓋先禮後兵,終以殉職,此乃漢代郡守雙重身份(行政官與軍事長官)之必然。

四、歷史評價析微
范曄【後漢書】以"忠直見疏"評之,實點出漢末政治癥結。趙昱"高潔廉正"之品,恰與笮融"利廣陵資貨"形成德性對照。其"殫邪矯俗"之志,正是東漢清流士大夫"以道抗勢"之縮影。然在軍閥割據背景下,此類循吏終難施展,陶謙"威以刑罰"強征之舉,已預示士人理想與現實之斷裂。

結語:
趙昱生平雖短,然孝行、經術、政績、氣節兼備,堪稱東漢士人典範。其悲劇結局,既是個體命運,亦折射出漢末"道統"與"政統"分離之歷史困局。後世當由此思考:在亂世中,士人當如何平衡道德理想與現實政治?此問至今猶存餘響。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未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