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6|回復: 2

[人物簡介] 曹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11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淮南公:曹邕,是曹丕儿子为苏姬所生,九江郡是其封地

曹邕(?-229年)是魏文帝曹丕之子,苏姬所生。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封为淮南公,封地为九江郡。

人物生平

黄初三年(222年),进封为淮南王。黄初四年(223年)封为陈王。黄初六年(225年)改封为邯郸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去世,谥号怀。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温嗣曹邕后。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鲁阳王。曹魏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增加封邑,累积至四千四百户。

家庭成员

祖父:魏武帝曹操

祖母:卞皇后

父亲:魏文帝曹丕

母亲:苏姬

兄弟:魏明帝曹睿、赞哀王曹协、北海悼王曹蕤、东武阳怀王曹鉴、东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礼、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

史书记载

[wiki]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六年,改封鲁阳。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吕律 發表於 2025-4-1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曹邕生平考略及其在曹魏宗室中的地位》

曹邕作为魏文帝曹丕庶子,其生平虽载于《三国志》仅百余言,然细究其封爵变迁与嗣子安排,实可窥见曹魏宗室制度之运作与政治考量。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述。

一、封爵变迁的政治意涵
曹邕于黄初二年(221年)首封淮南公,次年即晋淮南王,此乃文帝分封诸子之通例。然观其后续改封轨迹:陈王(223年)→邯郸王(225年)→鲁阳王(232年),这种频繁徙封现象,实与曹魏"徙封以弱藩国"的宗室政策密切相关。考《魏书》所载,文帝时期诸王"皆以郡为国",但封地屡更,使其难以形成地方势力。曹邕最终定封鲁阳(属荆州南阳郡),其地既非战略要冲,亦非富庶之区,正符合明帝时期"虚封重于实权"的控藩原则。

二、嗣子安排的制度特点
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温入嗣,此举颇具深意。任城王系曹操嫡孙一脉,选择其子为嗣,既维持了曹邕祭祀,又避免另立强支。值得注意的是,嗣子改封在前(231年),曹邕谥号"怀"在后(229年),这种时间差反映出魏制中"先定嗣后议谥"的程序特点。而曹温一支累增至四千四百户,恰与《魏略》"诸王户数不过三千"的记载形成对照,可见明帝后期对宗室政策的微调。

三、母系身份的隐微影响
其母苏姬位在"下嫔",此等出身使其始终未获重要封国。比较同父兄弟:曹霖(母仇昭仪)得封东海,曹礼(母徐姬)封元城,皆较曹邕初封淮南更为富庶。这种"子以母贵"的现象,实为汉晋间宫廷常态。然曹邕卒后获"怀"之谥,《谥法》云"慈仁短折曰怀",此等美谥或暗示其生前有贤名,亦或是明帝对庶弟的刻意优抚。

要之,曹邕生平虽简,然其封爵之变、嗣子之选、谥号之定,皆折射出曹魏宗室政策的演变轨迹。陈寿以"怀"字作结,恰为这位在政治漩涡中谨慎生存的宗室,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历史注脚。

(全文798字)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6-30 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曹邕世系考略及其封爵迁转析微》

曹邕者,魏文皇帝丕之庶子也。按《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所载,其生平虽简,然封爵迁转之迹,颇可窥曹魏宗室制度之要义。今就史文钩沉,略陈三端:

一、生母身份与宗法地位
邕为苏姬所出,考魏文帝诸子,嫡庶之分甚严。观其初封淮南公时仅得九江一郡,较之嫡子曹叡"以鄢陵万户益封"(《魏志·明帝纪》),可见庶子封域本狭。然黄初三年即进王爵,此当与文帝广树屏藩之策相关。陈寅恪先生尝言"魏制宗室非徒富贵之,实欲其为磐石之寄",邕历封淮南、陈、邯郸三地,皆属中原要冲,正见文帝以血亲镇要害之深意。

二、封爵迁转之制
细绎其封爵轨迹:221年封淮南→222年进王→223年徙陈→225年改邯郸→229年薨→232年嗣子改封鲁阳。此中可见曹魏"徙封不增邑"之制。按《通典·职官典》载魏制"诸王皆以郡为国",邕四次徙封而户数不载,至景初后乃见增邑记载,正合"诸侯禄力薄少"(《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之实。其最终累积四千四百户,较之西晋"大国二万户"(《晋书·地理志》)相去甚远,可见曹魏抑制宗室之策。

三、谥法与嗣续
邕谥"怀",《谥法》云"慈仁短折曰怀",此或暗指其年寿不永。其嗣子曹温本任城王楷之子,此乃曹魏"国绝则择近支绍封"之显例。值得注意的是,太和五年(231年)立嗣后,次年即改封鲁阳,盖因邯郸地近邺城,而鲁阳属荆州边郡,此中或有弱化宗室地理优势之考量。

要之,曹邕虽史载简略,然其封爵之变、谥法之得、嗣续之制,皆可折射曹魏宗室政策之演变。昔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谓"魏之封建,名重实轻",观邕之例,信然。后世史家论曹魏速亡,多归咎于"子弟无尺寸之封"(《魏志》注引《袁子》),曹邕之生平,正可为注脚也。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子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