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8|回覆: 2

[人物簡介] 唐固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0-11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翔之子:唐固,字子正,其修身積學,在江東非常受尊崇

唐固,字子正(或世正)丹陽太守唐翔之子,丹陽郡人卒時年七十餘矣。唐固,修身積學,他研究的是治學者較少涉及的【公羊傳】和【穀梁傳】。唐固身處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他在江東非常受尊崇,每次講課,前來聽課的人達數十人。孫權聽了他的課後,大為敬佩,拜他為固議郎,後來又任命為尚書僕射。

[wiki]三國志·吳書·闞澤傳"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吳書·闞澤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吳書·闞澤傳】記載:(闞)澤州裏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着國語、公羊、穀梁傳注,講授常數十人。權為吳王,拜固議郎,自陸遜、張溫、駱統等皆拜之。黃武四年為尚書僕射,卒。

ste0302 發表於 2025-6-29 03:27 | 顯示全部樓層
【江東碩儒唐固學術行誼考略】

唐固,字子正(一說世正),丹陽唐氏之雋才,其父翔嘗領丹陽太守,固承家學而弘之,以【公】【谷】二傳顯名江左,實為漢末吳會經術之翹楚。考其生平,雖處干戈擾攘之世,然篤志墳典,門徒雲集,終得孫權禮遇,位列台閣,此非獨際遇之幸,實見江東學術傳統之賡續焉。

一、家學淵源與學術取向
唐氏世居丹陽,為江東著姓。其父唐翔牧守一方,必重文教,故固得早染儒風。然其學術取徑異於時流:當漢末鄭玄遍注群經、今古文之爭漸泯之際,固獨潛心【春秋】公羊、穀梁之學。此二傳自西漢立為官學,至東漢已趨式微,而固能鈎深索遠,為之訓注,足見其"守先待後"之志。據【吳書】所載,固更着【國語】注,蓋欲以"春秋外傳"輔翼經義,此正合漢儒"通經致用"之旨。

二、講學江東與政治際遇
固之講授,"常數十人"趨附,此規模在私學衰微之三國時已屬盛況。細繹其因:一則江東自孫氏立國,亟需構建文教體系,固所傳【春秋】褒貶之義,恰可為政權正統性張本;二則其學兼采公羊"大一統"與穀梁"重禮義"之說,於孫吳"限江自保"之策頗有契合。故孫權先拜議郎,後擢尚書僕射,非僅重其名望,實有"以經術緣飾吏事"之深意。至如陸遜、張溫等名臣皆執弟子禮,尤見其學影響之巨。

三、歷史定位與學術影響
固卒於黃武四年(225年)後,年逾七十,其著述雖佚,然闞澤傳特筆載之,與澤並稱"州裏先輩",足證其在吳地儒林之地位。值得玩味者,同時期北方王肅遍偽孔傳,而江東唐固、虞翻等獨守漢學舊軌,此南北學風歧異之縮影也。後世論三國經學,多聚焦中原,而忽略江東一脈,今考唐固行事,正可補此缺憾。

要之,唐固之學術生命,既承東漢經師"專門授受"之傳統,復開孫吳"經術參政"之先聲,其於亂世中存續學脈之功,當與鄭玄、宋忠等大家同垂儒林青史。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2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江東碩儒唐固學術行誼考略】

唐固,字子正(【三國志】裴注引【吳錄】作"世正"),丹陽唐翔之子,乃東漢末年至孫吳時期江東經學之重鎮。其學術造詣與教育實踐,在【三國志·吳書·闞澤傳】中雖僅得四十餘字記載,然已足見其於當時學界之地位。今據現存文獻,試為考述。

一、家學淵源與學術取向
唐氏世居丹陽,其父唐翔曾任丹陽太守,屬江東土著士族。漢末中原喪亂,傳統經學南漸,唐固獨闢蹊徑,專攻【公羊】【穀梁】二傳。此二者本屬今文經學要典,然在江東地區傳習者寡。唐固擇此冷門,既見其學術膽識,亦反映江東士人突破地域局限之努力。其着【國語】【公羊】【穀梁傳注】,尤見深於"春秋學"體系。

二、講學活動與政治際遇
據載唐固"講授常數十人",此規模在漢末私學中已屬可觀。值得注意的是,其門生包括陸遜、張溫、駱統等孫吳重臣,可見其學影響已超越純粹學術領域。孫權拜為議郎、尚書僕射之過程,實為孫吳政權與江東士族學術傳統融合之縮影。黃武四年(225年)任職尚書僕射時,唐固年逾古稀,仍膺重任,足證其學術威望。

三、歷史定位與學術影響
唐固之"修身積學",體現漢儒"通經致用"之傳統。其特殊處在於:身處三國鼎立之局,能在保持學術獨立性與服務政權間取得平衡。闞澤傳特筆記載,正說明其作為江東本土儒宗之代表性。雖其着述多佚,然通過陸遜等門生,其學術思想實間接影響孫吳政治文化。

要之,唐固乃三國學術史上承先啟後之關鍵人物。其以地方學者之身,融合南北學風,為江東文化自主性之確立作出貢獻。後世論江東學術傳承,不可不察唐固之橋樑作用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寅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