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5|回復: 1

[成语典故] 恶贯满盈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0-5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恶贯满盈〗相关人物

商纣王(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别名帝辛,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恶贯满盈〗涵义

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恶贯满盈〗出处

〖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恶贯满盈〗辨析

〖恶贯满盈〗读音:è guàn mǎn yíng

〖恶贯满盈〗近义词: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罪恶贯盈、罪恶昭着、罪该万死、罪不容诛、罪孽深重、罪恶滔天、死有余辜

〖恶贯满盈〗反义词:功德无量、乐善好施

〖恶贯满盈歇后语〗:老鼠吃了三斗六

〖恶贯满盈〗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

〖恶贯满盈〗造句

1、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如今恶贯满盈,受到了人民的严惩。

2、这些法师的目的是追捕三大魔王,并终结他们在人间的恶贯满盈和逍遥法外。

3、雅各布是个连他自己母亲的东西都要抢窃的恶贯满盈的坏蛋!

4、这个坏人罪孽深重,恶贯满盈,的确是死有余辜。

5、日本人的侵华战争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尤其是发动战争的头子更是恶贯满盈

6、不仅神婆,还有疯子叔,被他害成那一副凄惨的模样,他怙恶不悛,又引来这些妖兽,来害我们了,端的是恶贯满盈

7、说话间,崖头便鬼魅般出现了一个青袍怪客,赫然便是消失已久的恶贯满盈段延庆。

8、或许他们无恶不作,或许他们恶贯满盈,但仅凭爱国这一点,就比那些道貌凛然的家伙强百倍。

9、对于莱柯特这一人物,哈里斯不仅创造一个恶贯满盈的恶棍,还创造了一个在所有文学作品中绝顶聪明并最令人胆寒的角色。

10、这个恶贯满盈的歹徒终于被正法了。

〖恶贯满盈〗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虐无道,激起老百姓极大的愤慨,就连诸侯们也看不过,认为他不像一个治国之君。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他的儿子姬发即位,便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商纣,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进发,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由于姬发所率的是仁义之师,深得老百姓的欢迎,百姓因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对纣王的军队却是深恶痛绝的,结果纣王打了大败仗,最后自焚而死,商朝也灭亡了。

姬发领兵进攻纣王之前,曾对全军发表誓言,列举了商纣的种种罪行,说商纣所做的坏事巳经到头了,他罪大恶极,应该受到惩罚。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为民除害。

〖恶贯满盈〗成语接龙:

恶贯满盈→盈盈一水→水落石出→出以公心→心长绠短→短褐穿结→结不解缘→缘文生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金兼紫→紫绶金章→章父荐屦→屦贱踊贵→贵不召骄→骄兵必败→败于垂成→成千论万→万马奔腾→腾蛟起凤→凤髓龙肝→肝胆欲碎→碎琼乱玉→玉石同沉→沉著痛快→快心满意→意乱心忙→忙忙碌碌→碌碌无闻→闻过则喜→喜气洋洋→洋洋得意→意气高昂→昂头天外→外强中瘠→瘠牛羸豚→豚蹄穰田→田父之功→功遂身退→退食自公→公而忘私→私心自用→用夏变夷→夷然自若→若有所失→失惊倒怪→怪诞诡奇→奇珍异宝→宝马香车→车马盈门→门户之见→见小闇大→大有起色→色飞眉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环雨鬓→鬓乱钗横→横行不法→法出多门→门闾之望→望眼欲穿→穿文凿句→句斟字酌→酌金馔玉→玉貌花容→容膝之地→地大物博→博士买驴→驴心狗肺→肺石风清→清莹秀澈→澈底澄清→清汤寡水→水火不避→避强击弱→弱肉强食→食日万钱→钱可通神→神出鬼没

 
廖目 發表於 2025-7-6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恶贯满盈"的经学诠释与历史镜鉴》

"恶贯满盈"一词语出《尚书·泰誓》,其经学内涵颇值深究。考"贯"字本义为串钱之绳,《说文》释"贯"为"钱贝之贯",引申为累积之义;"盈"者,《周易·丰卦》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暗含物极必反之道。二字相合,恰构成儒家"积恶余殃"的伦理观,与《易经》"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训诫相呼应。

商纣之恶在经典中具三重维度:其一违天道,《泰誓》载"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其二悖人伦,《史记》记"酒池肉林"而乱长幼之序;其三失民心,《孟子》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此正应《尚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政治伦理。值得注意的是,周武王伐纣时特引"商罪贯盈"为誓,实开后世"革命有理"论之先河,此中可见儒家革命思想与天命观的微妙平衡。

该成语的现代应用尤需谨慎。观今日网络语境,常见以"恶贯满盈"作情绪宣泄之辞,此有违《论语》"赦小过"之教。昔孔子作《春秋》,于乱臣贼子尚秉笔直书而不失温厚,今人论事更当效法《礼记》"君子恶称人之恶"的训导。若必用此语,当如《资治通鉴》叙史般,以确凿事证为基,方合"春秋笔法"之要义。

成语中蕴含的"积恶必报"思想,实为传统慎独文化的体现。《菜根谭》云"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正是对"贯盈"过程的生动诠释。今人处世,当记取纣王覆辙,每日三省吾身,方不负此语警示之深意。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7-23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恶贯满盈"的经典诠释与当代启示》

"恶贯满盈"作为汉语成语的经典表达,其文化内涵远超出字面意义。考《尚书·泰誓》原文"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实为周武王伐纣时的政治宣言,蕴含着中国古代"天命靡常"的政治哲学。细究此语,可见三个层面的深意:

一、道德审判的量化表达
"贯"本为串钱之绳,"盈"则为满溢之态。以具象器物喻指抽象罪恶,体现古人"观物取象"的思维特征。《说文解字》释"贯"为"钱贝之贯",段玉裁注云"累而聚之曰贯"。这种将道德过失物质化的表述方式,与《易经》"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因果观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泰誓》将商纣之恶归纳为"酗酒""暴虐""崇信奸回"等六项具体罪状,恰如六枚恶钱贯穿一绳,形成完整的道德指控体系。

二、政治合法性的修辞建构
在周初文献中,"贯盈"之说实为政权更替的合法性论证。考《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可知周人通过将纣王罪恶量化累积,将其塑造为"独夫民贼"的形象。这种修辞策略,既符合《尚书》"惟德动天"的政治伦理,又暗合"汤武革命"的易姓受命传统。汉代郑玄注《尚书》时特别指出:"贯盈犹言极恶",揭示出该词在政治话语中的特殊功能。

三、文化记忆的生成机制
从《史记·殷本纪》到《封神演义》,商纣形象历经三千年的层累建构。值得玩味的是,《韩非子·难势》已指出"桀纣之谤,千世之后必不绝"。成语"恶贯满盈"的传播过程,恰是集体记忆选择强化的典型案例。清代考据学家崔述在《考信录》中质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这种反思正显示出成语固化历史认知的强大力量。

当代语境中,该成语的使用需注意三重维度:其一,警惕将复杂历史人物简单标签化;其二,慎用绝对化的道德评判;其三,当以《论语》"赦小过"的宽容精神平衡"嫉恶如仇"的传统观念。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言:"论人之过,必推其情",此语可为今人运用此类成语时之箴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寅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