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2|回覆: 2

[人物簡介] 岑昏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10-4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宦官:岑昏,是孫皓的佞臣,其好興土木,官至九卿之位

岑昏(?-280年),三國末年東吳人,吳末帝孫皓的佞臣。

生平

岑昏巴結吳末帝孫皓,官至九卿之位,好興土木,置人民勞苦於不顧。天紀四年(280年)三月,由於晉伐吳大軍節節勝利,東吳群臣數百人叩頭請求孫皓殺岑昏,孫皓被迫答應,岑昏被殺。

演義形象

岑昏為宦官,官列中常侍,孫皓即位後得到寵幸。280年,晉龍驤將軍王濬率軍伐吳,岑昏建議以鐵鎖鏈封鎖長江,阻擋晉軍進攻。王濬以火船燒鎖鏈破其計,沿途東吳將士或死或降。群臣上奏東吳衰敗之因在於岑昏,將他與蜀漢的黃皓並列為誤國之奸臣。在孫皓阻止之前,群臣以“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將岑昏剁為肉泥,生吃其肉。

hf772697 發表於 2025-4-22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岑昏之禍:吳末佞臣誤國考】

岑昏者,吳末帝孫皓之寵宦也。其人以佞幸進,位列九卿,專事土木,終致群臣共誅,血肉為糜。細考其生平,實為宦官干政之典型,足為後世戒鑒。

一、佞幸進階之路
岑昏之發跡,全繫於孫皓之寵信。皓性暴虐,好興宮室,【江表傳】載其"鑿城西山,窮極伎巧",而岑昏恰投其所好,"好興功役,眾所患苦"。觀其仕途,未見寸功於社稷,唯見媚主之能事。九卿之位本為國之重器,竟授此宵小,足見吳末官制之敗壞。宦官干政之禍,於東漢已現其弊,而孫皓不鑒前車,反重蹈覆轍。

二、誤國殃民之實
其罪之著者有三:其一,勞民傷財。【建康實錄】稱其時"民疲於役,家戶離散",而岑昏猶督造不休;其二,壅蔽主聽。當晉軍壓境之際,不思禦敵之策,反獻鐵鎖橫江之拙計,致使王濬火炬一炬,吳軍土崩;其三,敗壞朝綱。群臣以"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鳴鼓而攻,可見其平日樹敵之眾。史家將之與蜀漢黃皓並稱,實非虛語。

三、歷史鏡鑒之義
岑昏之死頗具象徵意義。群臣"生啖其肉"的極端行為,折射出積怨之深。然細究其本,禍根實在孫皓之昏聵。范曄【後漢書】論宦官之禍有云:"刑餘之丑,理謝全生",然若無昏君縱容,閹豎安得逞其奸?故岑昏現象實為君主專制制度下必然產物。

岑昏雖歿,其類不絕。後世當記:佞幸之臣如同社稷之蠹,其始不過逢迎人主,其終必至傾覆邦家。明君當遠聲色、拒諂諛,使"岑昏輩"無所施其伎,此實治國之要義也。

(全文798字)
傎倒 發表於 2025-5-24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岑昏之佞與東吳末路】

岑昏者,吳末帝孫皓之近臣也。觀其生平,實為典型的"三失之臣":失德、失位、失民。作為九卿之列,本應以社稷為重,卻專事逢迎,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此乃"以私害公"之典型。

從制度層面考察,岑昏現象實為宦官干政之延續。漢代十常侍之禍未遠,而孫皓竟重蹈覆轍。據【三國志】引【江表傳】載:"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此等君主最易豢養佞臣。岑昏以中常侍之職,得近天顏,其權力運作模式與漢末宦官如出一轍。

考其誤國之舉,鐵鎖橫江之策尤為荒謬。長江天塹,豈是區區鐵鏈可鎖?此計既違兵法"因勢利導"之要義,更顯其"不知兵而好言兵"的致命缺陷。王濬以火攻破之,實為必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曰:"皓之淫刑侈靡,岑昏輩實導之",可謂切中肯綮。

值得注意的是,群臣"生啖其肉"的極端行為,折射出東吳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激化。這種"食肉寢皮"的報複方式,在【春秋】中即被視為"失禮"之舉。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而東吳末年的種種亂象,恰是"禮崩樂壞"的集中體現。

岑昏之死頗具象徵意義:天紀四年三月,正是東吳滅亡前夕。他的結局印證了【尚書】"作不善降之百殃"的古訓。觀岑昏一生,可謂"以佞進,以暴終",其興衰軌跡恰與東吳國運相始終。這段歷史警示後人:親賢臣、遠小人,實為治國之要道;而寵信佞幸、漠視民瘼,終將招致覆亡之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