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0|回复: 2

[人物简介] 许贡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6-10-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汉官吏:许贡,在史上被孙策所杀,后所收三门客为他报仇

许贡,东汉末官吏。先后任吴郡都尉、太守,欲送密信给曹操,要曹操注意孙策,却被孙策发现而被杀。

人物生平

许贡在汉末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曾任吴郡都尉(吴郡属扬州),是名士许靖的好友。许靖为躲避董卓之乱逃到江东,许贡等人收留了他。许贡的上司、当时任吴郡太守的是会稽人盛宪。

这一时期,袁术进入扬州。曾经割据江东的会稽周氏兄弟被袁术所败,其中周喁在逃回会稽老家的途中,被许贡杀害。原先的扬州刺史陈瑀弃职逃往下邳,袁术占据了寿春后自称扬州刺史。之后,朝廷又任命刘繇为刺史,但由于扬州治所寿春已被袁术占据,刘繇只好将治所移至吴郡的曲阿。

约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盛宪因病离任,许贡成为吴郡太守。当时任吴郡都尉的是孙坚旧部、丹阳人朱治。

许贡到任后,试图迫害故太守盛宪,吴郡名士高岱帮助盛宪躲藏到许贡部下许昭的家中。许贡于是捉住了高岱的母亲,以此引出高岱准备加害之。高岱在朋友的帮助下机智逃脱。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口帮袁术打击占据扬州江东的刘繇势力,趁机脱离袁术、自己经略江东,灭刘繇、平定丹阳郡、吴郡。许贡在由拳(今属浙江省嘉兴市)被击败后投奔在吴郡乌程(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割据的山贼头领严白虎。不久后严白虎又被孙策击败,两人只得投奔在余杭的许昭。孙策说:“许昭有义于旧君(指盛宪),有诚于故友(指严白虎),此丈夫之志也。”因此没有继续对他们赶尽杀绝。

许贡失势后,仍然积极找机会夺回吴郡。他向朝廷上表,认为孙策骁勇冠世,指出放任孙策势力坐大,对中央政府以及曹操来说将终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召孙策进京的主张。(原文为: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若许贡上表成功,则会给曹操理由召孙策进京,对孙策来说凶多吉少。而已经被孙策统一的江东又将重新陷入分裂的境地,许贡可以从中得利。此表被孙策截获,孙策找许贡来对质,许贡推说没有上表,孙策于是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杀。

(注: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朝廷已经任命陈瑀为新任吴郡太守,因此许贡之死不会晚于建安二年。)

三国志记载

三国志·蜀志八·许靖传

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从兄陈相玚,又与伷合规,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三国志·吴志一·孙策传

裴松之引注会稽典录曰: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周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军败,还乡里,为《许贡》所害。

裴松之引注吴录曰:《高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于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于许昭家,求救于《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以书与贡。岱得谦书以还,而贡已囚其母。

裴松之引注江表传曰: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于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策候吏得贡表,以示策。策请贡相见,以责让贡。贡辞无表,策即令武士绞杀之。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雠。

三国志·吴志六·孙韶传

裴松之引注会稽典录曰:宪字孝章,器量雅伟,举孝廉,补尚书郎,稍迁吴郡太守,以疾去官。

后续

许贡生前招揽了一些门客,当中有三人不忘故主,千方百计想要手刃仇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广陵太守陈登派人秘密联系孙策治下的山贼余党,企图颠覆孙策在江东的统治。孙策决定讨伐陈登,行军到丹徒时,许贡门客终于找到了机会。因为孙策有单骑出猎,在野外思考的习惯,三门客趁孙策轻装外出打猎时,放冷箭射中孙策面颊。这些门客后来在与孙策的搏斗中,被赶到的侍卫杀死。孙策此后因为伤口感染,并且俊美的容貌被毁,终于不治身亡,去世时年仅26岁。

裴松之曰:许贡客,无闻之小人,而能感识恩遇,临义忘生,卒然奋发,有侔古烈矣。诗云:“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贡客其有焉。

随缘随喜 发表于 2025-6-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许贡之死与江东政局变迁》

许贡之死,实为汉末江东权力更迭之关键节点。细考史籍,许氏所为非单纯个人恩怨,实乃汉末士大夫与新兴军事集团角力之缩影。

一、许贡仕宦轨迹的政治意义
许贡初任吴郡都尉,后擢太守,其仕途与盛宪、许靖等名士相交织。按《三国志·许靖传》所载,许贡庇护南渡士人之举,实为东汉士族网络在江东之延伸。其迫害盛宪又转而拉拢严白虎,恰反映汉末地方官吏在乱世中的生存策略——既需维系士族体面,又不得不周旋于地方豪强之间。

二、上表事件的政治博弈
许贡上表请召孙策入京一事,裴松之注引《吴录》载其表文"孙策骁雄,类于项籍"之语,实为汉末奏疏中典型的"以史讽今"笔法。考汉制,郡守本有专折奏事之权,然许贡此举已失太守实权,其表本质是流亡官吏的政治投机。孙策之反应,非仅因个人安危,更深虑此表若达许都,将动摇其"讨逆将军"的合法地位。陈寿在《吴书·孙讨逆传》中特笔记此事,正因其关乎孙氏政权法统建构。

三、门客复仇背后的士风
许贡三门客刺孙策事,见载于《江表传》。此非寻常刺客,实为东汉门生故吏制的遗存。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已揭示汉末士人"以死报知己"的风尚,许氏门客所为,正是这种士风的极端表现。孙策临终谓"创甚"而不言刺客,或有意淡化此事,避免激化与江东士族的矛盾。

四、历史定位的再思考
许贡在《三国志》中无专传,其事散见于他人传记,这种书写方式本身即暗示其历史地位。然细究之,许贡事件折射出三个重要转折:其一,传统郡守权威的终结;其二,孙氏政权与士族关系的转折点;其三,江东政治从文治向武治的转型。其死亡时间在建安二年(197年)前,恰与曹操"挟天子"政策形成期重合,具有宏观政治象征意义。

要之,许贡个案的价值,在于揭示汉魏之际地方权力交接的复杂面相。其人在历史舞台的退场,标志着江东地区从汉室郡县制向孙氏世袭制的关键转变,这一过程充满制度嬗变与伦理冲突,值得治史者深味。
条皮导弹 发表于 2025-7-2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许贡之死与孙吴早期江东经略》

许贡之死,实为汉末江东权力更迭之关键节点。此事虽载于《三国志》注引《吴录》等史料,然其间政治经纬与地缘博弈,尤需以经史互证之法细究之。

一、许贡仕宦轨迹与政治立场
考许贡仕途,初为吴郡都尉,后继盛宪为太守,其政治立场具有典型汉末士大夫特征。据《许靖传》载,其庇护避祸之名士许靖,又曾加害故主盛宪,此矛盾行径实折射出乱世士大夫在道义与生存间的艰难抉择。其杀害周喁一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称"喁逃归乡里,贡追斩之",可见许贡为巩固势力不择手段之本质。

二、上表事件的政治博弈
许贡上表朝廷一事,当置于建安初年特殊政治语境中审视。其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格局初成,而孙策新定江东。贡表文中"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之喻,实为汉末士人对地方豪强之典型认知模式。其建议"召还京邑"之策,深谙中央与地方博弈之道,若成行确可动摇孙氏根基。然此表被截,实因孙策已在江东建立完善情报网络,此即陈寿所谓"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之注脚。

三、孙策处置的政治智慧
孙策绞杀许贡之手段,颇具深意。不公开处斩而用绞刑,既维护汉官体面,又彰显权威。其放过许昭、严白虎时所言"丈夫之志"云云,实为收服江东人心之举。裴注引《江表传》载策"诛其首恶,赦其余党"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其刚柔并济的统治术。

四、三门客复仇考辨
后世演义渲染许贡三门客复仇事,然考诸正史,此事仅见于《吴历》等野史。陈寿《三国志》明载孙策死于旧创崩裂,裴松之已辨其讹。此传说之形成,实反映汉末士人对暴力更替的道德反思。

结语:
许贡事件本质是汉末两种政治模式的冲突:许贡代表传统士大夫依托中央制衡地方的旧范式,孙策则开创了武力开拓的新模式。孙策之胜利,标志着江东地区权力结构从士族主导转向军事豪强主导的关键转折。此个案对理解三国鼎立之形成,具有典型意义。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史论体例,考据与义理并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酉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