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2|回復: 2

[人物簡介] 曹楷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30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宗室:曹楷,是曹彰之子,齐王曹芳很可能是其儿子

曹楷,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成员,曹操与卞氏所生的第二子任城王曹彰之子,母亲为孙贲之女。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薨于府邸,曹楷嗣位,徙封中牟王。黄初五年(224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235年),曹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济南王,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魏第三位皇帝齐王曹芳可能就是曹楷的儿子,被魏明帝曹叡抚养,立为太子。曹楷的儿子曹悌过继给曹礼,曹温过继给曹邕。

史书记载

[wiki]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曹彰)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任城王台

水经注·卷二十二〗:

渠水右与汜水合,水上承役水于苑陵县,县故郑都民。王莽之左亭县也。役水枝津东派为汜水者也,而世俗谓之泥沟水也。〖[wiki]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 title="‘春秋左传" title="‘[wiki]春秋左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春秋左传" title="‘[wiki]春秋左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所谓东汜者也。其水又东北迳中牟县南,又东北迳中牟泽,与渊水合,水出中牟县故城北,城有层台。按郭长公〖世语〗及干宝〖晋记〗并言:中牟县故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至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兴之瑞,而今不知所在。或言在中阳城池台,未知焉是?

酉阳杂记·卷十·物异〗:

锥,中牟县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

薛佛 發表於 2025-5-1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曹楷世系考辨及任城王台铁锥事略》

曹楷者,魏武之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嗣子,其生平载于《三国志·魏书十九》,然史文简略,后世考辨者众。今就宗室世系与任城王台铁锥异事,略陈管见。

一、曹楷世系考
按《魏氏春秋》所载齐王曹芳身世疑案,实为魏晋禅代之际敏感话题。陈寿撰《三国志》时,于曹芳出身仅书"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魏书三》),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则明言"或云任城王楷子"。考曹楷历黄初至景元间,四徙封邑,由中牟而任城,终为济南王,其政治浮沉正与曹魏宗室政策相表里。青龙三年(235年)因"私作禁物"削户二千,足见魏明帝对诸侯王戒备之深。若曹芳确为楷子,则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济南增户至三千,或含抚慰之意。然《魏略》载曹楷二子:曹悌嗣叔祖曹礼,曹温嗣从叔曹邕,此等过继安排,恰反映魏制"诸侯入继大统"之政治传统。

二、任城王台铁锥考
郦道元《水经注》载中牟县任城王台铁锥事,实融合谶纬与史实。按干宝《晋纪》所记,此锥"头西南指不可动"而"月朔自正",显系附会"五德终始"之说。考中牟地望,当为曹楷黄初四年(223年)初封所在,其台池建筑应属王宫规制。铁锥长度"六尺"合汉制1.38米,入地深度暗合"天、地、人"三才之道。段成式《酉阳杂俎》特录此异,正见唐人对此谶兆之重视。然此物至北魏已佚,郦道元存两说:一在中牟任城王台,一在中阳城池台,此差异恰反映魏晋建筑遗址在南北朝时期的认知淆乱。

要之,曹楷一脉之历史书写,实为曹魏宗室政策之缩影。而任城王台铁锥传说,则折射出汉晋之际天人感应思想与政治神话建构之关系。后世研究者当以《三国志》为本,参以裴注及地志杂说,方可得其仿佛焉。
周佐 發表於 2025-6-30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曹楷世系考略及其在曹魏宗室中的地位》

曹楷作为任城威王曹彰之嗣子,其生平虽载于《三国志》不过百余言,然其世系脉络与政治际遇实为观察曹魏宗室政策之重要个案。今就史籍所载,略作考辨如下:

一、世系传承与封爵变迁
曹楷系曹操嫡孙,其父曹彰为卞皇后所出次子,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受封鄢陵侯,黄初二年(221年)晋爵任城王。据《三国志·魏书十九》所载,曹楷于黄初四年(223年)嗣位后,历经四次徙封:从中牟王(223年)至任城县(224年),再进封任城国(232年),后因触犯禁制被削户二千,终徙济南王(246年)。此般频繁改封,实体现曹魏"转封无根"之宗室政策,旨在防范诸侯形成地方势力。

二、曹芳身世疑案考
《魏氏春秋》所载齐王曹芳为曹楷之子说,需审慎对待。考《三国志·明帝纪》裴注引《魏略》,曹叡养子实为"任城王楷子某",然未直言即曹芳。且《晋书·礼志》载魏明帝诏书称"养他子为后",此"他子"是否确指曹楷子嗣,尚乏确证。按曹魏宗法,若曹芳确系曹楷所出,则其继统存在"小宗入继大宗"之特殊现象,此或与曹叡无嗣及卞太后一系的政治影响有关。

三、任城王台铁锥异闻辨
《水经注》所载中牟县任城王台下汉铁锥事,干宝《晋纪》附会为晋室中兴之兆,此显系谶纬之说。然值得注意的是,此记载将曹楷封地与汉代遗物相联系,或暗示其封国所在原为汉代重要冶铁遗址。考《续汉书·郡国志》,中牟属河南尹,确为汉代铁官所在,曹魏徙封宗室于此,可能兼具经济与军事考量。

四、嗣子出继现象析
曹楷二子分别过继曹礼(鄢陵公)、曹邕(灵寿亭侯),此反映黄初以降曹魏宗室"以支子继绝"的常态。据《通典·礼典》载魏制:"诸侯无子,以同宗支子嗣",这种制度性安排既维持宗庙血食,亦避免封爵虚悬,曹楷家族恰为此制之典型体现。

要之,曹楷生平虽乏显赫事功,然其封爵变迁、子嗣安排及与帝统之潜在关联,皆可窥见曹魏宗室政策之复杂面相。后世附会之异闻,亦从侧面反映任城一系在魏晋之际的特殊历史记忆。研究者当以正史为本,辅以地理志、礼制文献,方能准确把握其历史定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未時| 2025/7/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