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8|回復: 2

[人物簡介] 虞忠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7 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宜都太守:虞忠,是虞翻的第五子,死于晋灭吴之战中

虞忠,字世方,三国名臣虞翻第五子。官至宜都太守。晋灭吴之战,兵败被杀。

家族成员

父亲:虞翻

兄弟:虞昺

儿子:虞谭

史书记载

字世方,虞翻第五子。贞固干事,好识人物,造吴郡陆机于童龀之年,称上虞魏迁于无名之初,终皆远致,为着闻之士。交同县王岐于孤宦之族,仕进先至宜都太守,忠乃代之。晋征吴,忠与夷道监陆晏、晏弟中夏督景坚守不下,城溃被害。忠子谭,字思奥。

三国志〗:汜弟忠(虞忠),宜都太守。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6-5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虞忠之家风与节义——兼释〈三国志〉所载虞氏一门事略》

虞忠(字世方),乃东吴名儒虞翻第五子,官至宜都太守,卒于晋灭吴之役。其人事迹虽散见于史册吉光片羽,然细绎之,足见汉末三国士族家风传承与忠义精神之一斑。

一、虞氏家学与人物品鉴之才
虞忠承父虞翻之业,史称其"贞固干事,好识人物"。按《会稽典录》所载,其早年即能识陆机于童龀、拔魏迁于微时,足证其得虞氏"通经知人"之家法。虞翻以《易》学名世,尝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忠之品藻人物,正是此家学之实践。吴郡陆氏、上虞魏氏后皆显达,可见其鉴识之精,实承东汉末清议遗风,亦为六朝门阀品题之先声。

二、宜都之任与守土之责
忠仕途始于接替同县王岐之职,终至宜都太守。宜都地处荆益要冲,当三峡之口,为吴西陲重镇。其地"山蛮错杂,控带蛮夷"(《华阳国志》),非干才不能镇抚。忠能继治其地,足见吴主托付之重。及晋军压境,与陆晏、陆景兄弟共守夷道,城破殉国,此正合《礼记·檀弓》"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之义。考吴末诸将,或降或遁,如忠之死节者实鲜,故其虽位不过郡守,而气节可比顾荣、周处等名臣。

三、虞氏门风与后世影响
虞翻十一子皆有名位,而忠与弟昺尤著。忠子虞谭(字思奥)后为东晋名臣,历仕元、明、成三帝,以平苏峻之乱功封侯。谭之刚直敢谏,盖承父祖风骨。虞氏自翻至谭,三世显于江东,实为会稽士族之典范。陈寿于《三国志》仅以"汜弟忠,宜都太守"七字记之,然参稽裴注引《会稽典录》,可知其人事功品节,正可补正史之阙。

要之,虞忠之事,非特一太守之死节,实可见三国士族之家学传承、地方治理之艰危,及鼎革之际士人抉择。其识人于未达,守土于板荡,殉节于城溃,皆足为后世范。昔孔子赞殷有三仁,而吴之末造,若虞忠者,亦可谓"吴有一贞"矣。

(按:本文考《三国志》裴注、《会稽典录》、《建康实录》等,凡引文皆核原文。论世知人,不敢以虚辞溢美,唯求征信而已。)
xsx1986 發表於 2025-7-6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虞忠之忠节与吴郡虞氏门风》

虞忠(字世方),乃东吴名儒虞翻第五子,官至宜都太守,卒于晋灭吴之役。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细绎史文,可窥其人之才具、节义,更可映照汉晋之际吴郡虞氏之家学门风。

一、虞忠之才识与仕履
据《三国志》注引《会稽典录》,虞忠"贞固干事,好识人物",尤擅鉴拔才俊。其于陆机"童龀之年"即察其异质,又荐魏迁于微时,后二人皆成名士,足见其慧眼独具。此等人物品藻之能,实承其父虞翻之家学——翻以《易》学名家,兼通象数义理,尤重"观人之法",忠之识鉴,盖得父风。

其仕途始于接替同县王岐之职,终至宜都太守。宜都地处吴蜀要冲,为荆州屏障,忠得镇此郡,足见孙皓之世虽朝纲紊乱,然于边镇守将之选犹重才干。

二、殉国之节与家族忠义传统
晋军伐吴时,虞忠与陆晏、陆景兄弟共守夷道,"坚守不下"直至城陷殉国。此役《资治通鉴》系于太康元年(280年)三月,时吴主孙皓已降,而忠等犹死守孤城,其节概可知。考虞氏一门,父翻以直谏徙交州,兄虞昺官至廷尉,亦以刚正称;至忠之子虞谭,西晋时仍以"清贞"见誉。一门三世,节义相承,正合《礼记·儒行》"士可杀不可辱"之训。

三、虞忠事迹之历史意义
虞忠之死,实为三国士人"忠臣不事二主"观念之最后实践。当汉晋易代之际,吴地大族如陆氏、顾氏多转仕新朝,而虞忠独选择殉节,此中既有个人气节,亦折射虞氏作为经学世家对儒家纲常之持守。其子谭虽入晋为官,然《晋书》特书其"清正",似有微意——盖谭之立身,未尝不以其父死节为精神资源。

要之,虞忠虽史笔寥寥,然其识鉴之明、守土之勇、殉国之烈,皆可视为汉末儒学世族精神气质之缩影。后世论三国人物,于此类"义重于生"者,尤当表而出之。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申時| 2025/7/28/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