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1|回复: 0

[成语典故] 相敬如宾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9-17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敬如宾》相关人物

郤缺,生年不详,卒年约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春秋时期晋国上卿。郤缺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

《相敬如宾》涵义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相敬如宾》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相敬如宾》辨析

《相敬如宾》读音:xiāng jìng rú bīn

《相敬如宾》近义词:举案齐眉、琴瑟之好

《相敬如宾》反义词:绝情反目、琴瑟不调、分钗破镜

《相敬如宾》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相敬如宾》造句

1.小梅的爷爷奶奶已经共同生活几十年了,一直相敬如宾

2.他们结婚二十多年,相敬如宾,从未吵过嘴。

3.他们夫妻关系之好可称得上是张敞画眉,相敬如宾

4.弹指挥间五十载;相敬如宾到永远。

5.希望他们从此以后感情融洽,相敬如宾,不要再吵吵闹闹了。

6.两位老人结婚40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7.大漠孤烟是美,小桥流水是美,相敬如宾是美,扶老携幼是美,为民服务是美。

8.这一对伉俪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9.相敬如宾,这绝不是虚伪的装饰,而是关怀与体贴的体现。

10.贤伉俪相敬如宾,真是令人羡慕。

《相敬如宾》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相敬如宾》成语接龙:

相敬如宾→宾朋满座→座无虚席→席地幕天→天马行空→空谈快意→意气扬扬→扬汤止沸→沸反盈天→天假其年→年头月尾→尾大难掉→掉臂不顾→顾小失大→大方之家→家破人亡→亡猿灾木→木讷寡言→言之凿凿→凿饮耕食→食生不化→化及豚鱼→鱼沉雁渺→渺无人烟→烟花风月→月下老儿→儿女子语→语笑喧哗→哗世取宠→宠柳娇花→花朝月夕→夕惕朝干→干戈载戢→戢鳞委翼→翼翼飞鸾→鸾回凤翥→翥凤翔鸾→鸾音鹤信→信口胡言→言多伤幸→幸灾乐祸→祸起萧墙→墙高基下→下马冯妇→妇人孺子→子子孙孙→孙康映雪→雪操冰心→心头鹿撞→撞阵冲军→军临城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弟称兄→兄弟怡怡→怡然自得→得马折足→足兵足食→食言而肥→肥头大耳→耳听心受→受制于人→人满为患→患难之交→交臂历指→指破迷团→团头聚面→面誉背毁→毁不灭性→性命关天→天涯海角→角户分门→门不停宾→宾至如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口玉言→言谈林薮→薮中荆曲→曲学诐行

 
回守忘事 发表于 2025-7-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相敬如宾"的礼义内核与当代价值》

"相敬如宾"一典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字面义虽为夫妻相处之道,然细究其文化内核,实为中华礼乐文明中"敬"这一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郤缺夫妇在田间"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的场景,绝非简单的相敬如宾成语典故,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礼学精义。

考诸《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郤缺夫妇的互动恰是"自卑而尊人"的具体实践。妻子"跪进"的仪态,丈夫"频致谢意"的举止,皆符合《仪礼》"夫妇有义"的规范。这种看似形式化的礼仪,实则是通过外在仪节培养内在的敬畏之心。宋儒朱熹在《家礼》中特别强调"闺门之内,肃若朝廷",正是对此种精神的继承。

从历史语境观之,郤缺身处政治低谷仍能持守礼义,尤见其难能可贵。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左传》记载此事,实有针砭时弊之意。郤缺后来能复为卿大夫,与其说是胥臣举荐之功,不如说是其持敬修身的必然结果。这正印证了《周易》"敬慎不败"的处世智慧。

在当代社会,"相敬如宾"的传统价值更显其现实意义。现代婚姻关系中的诸多矛盾,往往源于敬畏之心的缺失。明代吕坤《呻吟语》云"敬则未有不爱者",道出了相敬与相爱之间的辩证关系。夫妻间的礼仪不是疏离,而是通过保持适度距离来维系长久亲密。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相处之道,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成语接龙中"宾朋满座"至"家破人亡"的序列,恰成反讽:若失却"相敬如宾"之本,则难免走向"尾大难掉"的困境。今日重温此典,当领悟其超越时空的文化智慧——无论夫妇、朋友乃至社会关系,皆当以"敬"为本,方能"年头月尾",善始善终。
流星 发表于 2025-7-18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相敬如宾"的礼义内核与当代价值》

"相敬如宾"一典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核心要义在于揭示夫妻相处之道当如待客之礼。考诸先秦礼制,"宾"乃五礼之首,《仪礼》特设《士相见礼》详述其仪。郤缺夫妇"馌食跪敬"之举,实将"宾礼"精神内化为夫妇伦常,此中深意值得今人细究。

从文字训诂观之,"宾"字甲骨文作"宀"下"人"形,本义为贵客临门。郑玄注《周礼》云:"宾,敬也。"夫妻以宾礼相待,非徒形式之恭,实乃"发乎情,止乎礼"的德性修养。郤缺虽遭贬黜仍持礼不变,正合《礼记·中庸》"素贫贱行乎贫贱"之义。其妻"馌之而敬"的细节,尤见"夫妇有义"的礼教精髓。

较之"举案齐眉"的闺阁情趣,"相敬如宾"更强调双向的礼仪规范。胥臣之所以荐才,非仅感动于夫妻恩爱,实因窥见"刑于寡妻"的君子之德。这种将公共礼仪引入私密关系的智慧,恰是儒家"修身齐家"思想的生动体现。明代吕坤《呻吟语》谓:"闺门之中全要个礼,不是讲道学的粉饰",正道破此中真谛。

今人运用此语,多侧重情感层面,然其本义实关涉礼制文明。在当代家庭伦理重建中,"相敬如宾"提示我们:亲密关系仍需保持礼仪距离,此非疏离,实为更高层次的尊重。观日本保留"夫妇别室"古礼,西方讲究"Lady First"风度,皆暗合此道。

要之,"相敬如宾"不仅是婚姻美学,更是文明存续的微缩景观。当礼的精神渗入日常,方能使"琴瑟在御"的和谐历久弥新。明乎此,则知成语接龙中"宾朋满座"的延伸,恰隐喻着从夫妇之礼推及社会之序的深刻道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