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0|回复: 1

[成语典故] 发蒙振落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8-29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蒙振落》相关人物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为西汉名臣。

《发蒙振落》涵义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发蒙振落》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发蒙振落》辨析

《发蒙振落》读音:fā méng zhèn luò

《发蒙振落》近义词:轻而易举、发蒙振槁

《发蒙振落》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

《发蒙振落》造句

1、教给孩子们一点知识,正如发蒙振落一样,并不是十分难的,难的是怎样使孩子自小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汉廷大臣,独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等,如发蒙振落耳!

《发蒙振落》成语典故: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发蒙振落》成语接龙:

发蒙振落→落魄江湖→湖光山色→色色俱全→全盘托出→出奇无穷→穷奢极欲→欲取姑予→予取予携→携云握雨→雨散风流→流风余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墨喷纸→纸短情长→长才广度→度己以绳→绳其祖武→武断专横→横抢武夺→夺人所好→好说歹说→说是弄非→非异人任→任重致远→远垂不朽→朽木生花→花明柳暗→暗度陈仓→仓皇失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颐之寿→寿陵失步→步雪履穿→穿杨贯虱→虱胫虮肝→肝胆欲碎→碎琼乱玉→玉堂金马→马捉老鼠→鼠腹鸡肠→肠肥脑满→满脸春风→风行一世→世俗之见→见义必为→为所欲为→为法自弊→弊帚千金→金瓶落井→井渫不食→食箪浆壶→壶中日月→月章星句→句斟字酌→酌金馔玉→玉树银花→花貎蓬心→心照神交→交口同声→声振林木→木本水源→源源不绝→绝仁弃义→义气相投→投梭折齿→齿少气锐→锐挫望绝→绝色佳人→人急智生→生动活泼→泼水难收→收离纠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戈兴仁

 
汤纣 发表于 2025-4-3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发蒙振落"之政道意蕴与士人风骨》

"发蒙振落"一典,出自太史公《史记·汲郑列传》,其字面义虽为揭盖振叶之易,然深究其政治语境,实为西汉政治生态中刚直与圆融两种士风的精妙写照。汲黯以"守节死义"之姿立于庙堂,其风骨恰似商山四皓之于汉廷,在武帝朝独树一帜。公孙弘位列三公却如枯叶易落,二者对比正构成汉代士大夫政治品格的二元镜像。

细绎典故本末,汲黯直谏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实承先秦"士志于道"的传统。其不畏天威的底气,源自"主爵都尉"这一监察官职的制度性保障,亦体现汉代"以经术饰吏事"的特殊政治文化。而淮南王"独惮汲黯"之语,恰说明真正的政治威慑力不在权位高低,而在道德人格的不可侵凌性。这种"难惑以非"的品格,与孔子所谓"刚毅木讷近仁"一脉相承。

公孙弘"发蒙振落"之喻,暴露了汉代儒法合流中的隐忧。《盐铁论》载弘"曲学阿世",其易被操控的特质,恰是"春秋决狱"政治实践中工具化儒学的必然结果。这种反差印证了司马迁"黯戆弘谀"的史笔深意,亦为后世《资治通鉴》"才德论"提供了早期范本。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其"轻而易举"之表义,然失其政治哲学的内核。在当代语境中,"发蒙"可解为破除认知迷雾,"振落"当喻淘汰陈腐观念。教育领域所谓"发蒙振落非难事",更应强调汲黯式的思想启蒙,而非技术层面的知识灌输。真正的教育,当培养"难惑以非"的独立人格,方不负此典精义。

成语接龙"落魄"之续,恰成反讽。汲黯终老淮阳,看似落魄,然其精神实未落魄;公孙弘位极人臣,精神早已落魄。此中吊诡,正是"发蒙振落"留给后世最深刻的政治寓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申日|黃帝4722年四月十八日亥時| 2025/5/15/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