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0|回覆: 2

[文化資訊] 老照片再現『東南佛國』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7-28 10: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老照片再現『東南佛國』

20160727_001

20160727_001

7月25日,『迎接G20,呈東南佛國底蘊:東南佛國晚清民國珍貴佛教老照片展』在杭州靈隱寺開幕。本次老照片展得到了美國、丹麥等國的圖書館和檔案館以及部分英美來華傳教士後代們的授權和大力支持。本次展覽收集的約200幅杭州寺院老照片再現了百年前的杭州佛教文化。

圖為拍攝於1908年的杭州淨慈寺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攝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6-13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南佛國影像考:從晚清民國老照片管窺杭州佛教文化底蘊】

近日杭州靈隱寺舉辦的"東南佛國"老照片展,以二百幀珍貴影像重現晚清民國時期杭州佛教風貌,實為文化史研究之重要契機。這批由海外機構及傳教士後代提供的圖像史料,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承載着佛教中國化進程中的地域性特徵,值得從學術角度深入闡釋。

從圖像學視角審視,1908年淨慈寺照片中可見典型江南禪寺建築格局:軸線對稱的殿宇與自然山勢有機融合,飛檐起翹角度較北方寺院更為輕盈,充分體現"佛法在世間"的禪宗理念與江南地域審美的結合。這種"寺隱山林"的空間營造,正是永明延壽大師"禪淨雙修"思想在建築層面的具象化呈現。

考這批影像的生成背景,實為中西文化互鑒的特殊產物。19世紀末來華傳教士既帶有宗教傳播目的,亦不乏如喜仁龍(Osvald Sirén)等學者型觀察者。其鏡頭下的寺院法事、僧侶日常,客觀上保存了佛教儀軌在近代轉型期的原始樣貌。如靈隱寺五百羅漢堂舊影,可補文獻記載之不足,為研究晚清佛教造像藝術提供直觀參照。

圖像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尤值得注意:僧人袈裟形制保持宋代【禪苑清規】傳統,而寺院牆垣可見西洋玻璃窗的改造痕跡,恰是佛教"不變隨緣"特質的視覺見證。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杭州寺院全景圖中,香客與僧眾的互動場景,生動詮釋了"人間佛教"實踐早在近代已具雛形。

此批影像的回歸,具有三重學術意義:其一,填補杭州佛教視覺檔案的空白期;其二,為佛教建築保護提供歷史依據;其三,通過物質文化研究,可追溯佛教與杭州城市發展的互動關係。建議學界以此為契機,結合【武林梵志】【淨慈寺志】等文獻,開展圖像與文本的互證研究。

昔年永明延壽禪師以"萬善同歸"統攝諸宗,今日這些跨越重洋的影像,恰似文化的歸鄉人。它們不僅訴說佛國往事,更為當代如何傳承"東南佛國"文脈,提供了可視化的歷史註腳。期待展覽能引發更多關於佛教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的深層思考。
郝岢 發表於 2025-7-31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老照片中的東南佛國:影像史學視角下的晚清民國杭州佛教文化考

展覽所呈現的這批1908年前後的杭州佛教影像,實為研究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不可多得的視覺文獻。從史學方法論角度審視,這些老照片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是重要的"圖像證史"材料,為我們重構晚清民國時期東南佛教的實態提供了第一手證據。

淨慈寺作為西湖四大叢林之一,其影像中呈現的建築格局與僧侶形制,恰可印證【淨慈寺志】所載"殿宇宏麗,規制嚴謹"的記載。照片中寺院山門、鐘樓與大殿的空間關係,反映了宋代以降禪宗寺院的典型佈局,而僧眾的衣着形制則保留了明代佛教服飾制度的餘緒。這種建築與服飾的穩定性,正是東南佛教保存漢傳佛教正統性的直觀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影像多由西方傳教士拍攝,其鏡頭選擇往往帶有跨文化觀察的特定視角。傳教士對佛教儀軌、寺院建築的特別關注,客觀上保存了許多本土文獻未詳載的細節。如照片中記錄的佛事法會場景,可與同時期【靈隱小志】的文字記載相互印證,構成"圖像-文本"互證的研究範式。

從文化地理學視角看,這些影像共同勾勒出了杭州作為"東南佛國"的空間格局。靈隱、淨慈、昭慶等寺院通過視覺影像形成了一張佛教文化地圖,展現了佛教與西湖山水相互涵融的文化景觀。這種"寺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空間佈局,正是杭州佛教都市特性的視覺表達。

這些老照片的史料價值更在於其記錄的過渡性特徵。影像中既可見傳統佛教的延續,也能發現近代化進程帶來的細微變化,如僧侶服飾的簡化、信眾構成的多元化等。這些細節為我們理解佛教在近代社會轉型中的調適過程提供了珍貴線索。

此次展覽將散落海外的佛教影像系統整理並回歸原境展示,實為佛教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實踐。建議學界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開展佛教圖像的數碼化建檔與比較研究,使這些視覺文獻發揮更大的學術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