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4|回復: 0

[文化資訊] 张锦秋『新唐风』中的文化坚守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4-15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413_002

20160413_002

张锦秋 资料图片

4月4日清明节,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春雨纷纷,万余名海内外华人穿过古柏林,拾阶而上,在祭祀大殿前,整衣肃立,慎终追远,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座黄帝陵祭祀大殿,古朴雄浑,简洁沉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的代表作之一,2004年甫一落成就成为公祭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天地之间——张锦秋建筑思想集成研究〗新书首发式,自然也就选在了这个时节。

张锦秋今年整整80岁了,头发花白,举手投足间依然从容大气,让人不由得想起她设计的建筑。在建筑界,人们习惯将由她开创的底蕴深厚、气象博大,深具盛唐遗韵的建筑风格称为『新唐风』。从华清池大门、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从大雁塔南广场、西安钟鼓楼广场到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西安的很多地标性建筑都镌刻着张锦秋的名字,张锦秋与这座古城的气质紧密相连。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60多年,张锦秋始终坚持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中国历史上的城镇建设,蕴含着中国人居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张锦秋说,繁荣和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自尊、自信,当代中国建筑师应该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为己任,在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寻找一条新路。

『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张锦秋认为,城市在塑造自己的文化环境时应该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在自己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总编辑金磊评价说,张锦秋用自己的理念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和谐观』,她把城市建设视为一个历史,她的作品和她的学术思想是文化寻根的硕果,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自信』,给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进入新时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建筑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回过头看看张锦秋的创作之路,这位智慧老人沿着中国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域化这条道路已经探索了许久。』与张锦秋相识30年,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早就想写一本书,总结这位前辈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重走大师的创作之路,编著出版〖天地之间〗终于让他实现了这个夙愿。

在新书发布会上,面对前来索求签名的年轻建筑师,张锦秋一次次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她传递给年轻人的,不仅是长辈的慈爱,更有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片深情。

(本报记者 杜羽)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6-30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唐风中的文化自觉:张锦秋建筑思想的精神内核

张锦秋先生的"新唐风"建筑,绝非简单的形式模仿或符号堆砌,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智慧。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建筑界曾一度迷失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迷思中,而张锦秋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建筑造诣,开创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作道路。她的建筑作品,如黄帝陵祭祀大殿、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皆展现出一种"大象无形"的美学境界——既有盛唐气象的恢弘骨架,又具现代功能的实用肌理。

张锦秋的建筑哲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她深谙"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古训,在设计中既注重建筑形式的审美表达,更追求空间意境的营造。黄帝陵祭祀大殿的檐角起翘、柱廊序列,无不暗合《周礼·考工记》中"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的营造智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院落布局,则体现了《园冶》所载"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空间理念。这种对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转译,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张锦秋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她反对建筑创作中的"食古不化"与"全盘西化"两种极端倾向,主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间道路。这种思想与钱穆先生所倡"温故而知新"的治学态度一脉相承。她的作品既避免了后现代主义的符号拼贴游戏,又超越了现代主义的机械理性,创造出一种根植于本土又面向未来的建筑语言。

张锦秋对城市文化的思考尤为深刻。她提出"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辩证观点,这与梁思成先生当年保护古都的呼吁遥相呼应。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现代转型中,张锦秋以建筑为媒介,成功实现了历史记忆的当代转译。她的作品不是历史的复制品,而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在古今对话中开辟新境。

《天地之间》一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张锦秋建筑思想的系统梳理,更是对中国建筑文化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在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命题的今天,张锦秋的创作实践启示我们:传统不是包袱而是资源,创新不是断裂而是延续。她的"新唐风"建筑,恰如杜甫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描绘的意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时代的开阔气象。

当代建筑师当以张锦秋先生为楷模,在文化自觉中寻找创作源泉,既不囿于传统窠臼,又不盲从西方潮流,而是扎根中国大地,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诗篇。唯有如此,中国建筑才能真正实现其文化使命,在天地之间书写新的营造传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