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382|回覆: 2

[醫藥臨床] 【臨證指南醫案】:濕熱治肺·葉案解讀(四)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3-1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葉 案】:

    某二九 濕溫阻於肺衛,咽痛,足跗痹痛。當清上焦,濕走氣自和。

    飛滑石 竹葉心 連翹 桔梗 射干 蘆根

    解讀:

    上有咽痛,下有足跗痹痛,當治上?治下?還是上下同治?

    表寒里熱,也可以見上有咽痛,下有足跗痹痛。

    如從【傷寒論】臨床體系辨治,當用辛溫開痹、辛寒清熱,或者可以說『開太陽、清陽明』。

    提到『開太陽』,葉氏可謂高手,【臨證指南醫案】中不乏開太陽案例。

    但本案中,葉氏沒有從表里考慮,而是從上下考慮。考慮『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咽痛;考慮『肺主一身之氣』,肺氣不利,濕熱痹阻,故足跗痹痛。

    也許,足跗痹痛的主因不除外濕熱痹阻於下。但病症初起,咽痛較顯,仍當治上、治肺爲先。倘咽痛解而足跗痹痛仍不解者,再考慮治下。

    濕熱內蘊,氣機痹阻。治療的關鍵點在於濕。濕爲有形之邪,熱爲無形之邪,濕去則熱無所附著。且痹阻氣機的主因是有形之濕邪,濕去則氣機暢行,故案中說『濕走氣自和』。

    處方中,滑石、竹葉心、蘆根清利濕熱,連翹清心,桔梗宣肺,射干清熱利咽。其中,滑石、桔梗、射干、蘆根走肺,竹葉心、連翹入心。六藥合用,清化上焦濕熱。

    或問:『濕熱阻於肺衛』,爲什麼本案中不用杏仁宣降肺氣?

    答:本案的主症是咽痛,而不是肺氣宣降失常的咳喘等症,故沒用辛苦溫之杏仁。

    或問:案中明言『濕走氣自和』,爲什麼不用白蔻仁、厚朴等化濕行氣之品?

    答:本案濕溫,以熱邪爲主,案中明言『濕走氣自和』,但也明言『清上焦』,治療以清熱爲主,只是注意到不能一味清熱,而需佐以去濕。因此,案中選用了淡滲利濕之品,而避用了辛溫、苦溫助熱之品。

    『清上焦』中能注意到『濕走氣自和』,是葉氏辨治精微之處。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8-1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治肺辨微——葉案四則析義】

葉香岩此案雖僅四十一言,然濕熱辨治之精要已現。今就"濕溫阻於肺衛"一案,析其理法方藥之妙。

一、病機樞要
本案以"上焦-肺衛"爲病位核心,深合【內經】"上焦如霧"之旨。咽痛爲濕熱熏灼肺系之徵,足跗痹痛乃肺失治節、濕熱下注之象。葉氏斷爲"濕走氣自和",實本【金匱要略】"陰陽相得,其氣乃行"之奧義。其辨治之妙,在於洞見濕熱交蒸之際,治肺即所以調暢三焦。

二、方藥解析
方中六味各司其職:滑石爲君,取其"上開腠理而發表,下利水道而滲濕"(【本草經疏】);竹葉心、連翹清心透熱,防熱陷心包;桔梗載藥上行,合射干成利咽要藥;蘆根甘寒生津,寓"濕去熱孤"之智。全方不用杏仁、白蔻者,正見葉氏"輕可去實"之巧思——蓋濕熱初犯上焦,當以輕清透達爲要,若驟用苦降辛開,反致濕熱膠結。

三、治法抉微
葉氏"清上焦"之法,實含三義:其一,宗吳又可"邪從口鼻而入"說,截斷傳變之路;其二,本劉河間"玄府氣液"說,以淡滲通調水道;其三,承喻嘉言"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旨,通過治肺以達四末。其不用傷寒辛溫開表者,因濕溫初起熱重於濕,恐桂枝、麻黃助熱傷津。

四、臨證啟示
此案示人三要:首辨病位重心,本案雖見足跗痹痛,然病機關鍵在上焦;次察濕熱比重,熱重則慎用溫燥;再觀傳變趨勢,咽痛爲濕熱上受之標,肺氣失宣方爲本。葉氏所謂"濕走氣自和",實暗合【醫宗金鑒】"治病必求其本"之訓。

結語:
葉案此則,展露溫病學派"輕靈透達"之特色,較之傷寒治法別開蹊徑。其辨治之精,在於把握"濕熱治肺"這一樞機,通過調整肺之宣降功能,達到通調三焦之效。後學當於此等細微處體察名家心法,方不負"醫者意也"之古訓。
臥龍 發表於 2025-8-1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治肺辨微——葉案四則析義】

葉香岩此案雖僅四十一言,卻深蘊三焦辨治精要。案中"濕溫阻於肺衛"六字,已昭示病機關鍵在肺衛氣分,與傷寒太陽表證有霄壤之別。葉氏所謂"清上焦"之法,實承吳又可"邪從口鼻而入"之論,較仲景六經傳變更切合溫病傳化特點。

細究其證,咽痛與足跗痹痛並見,恰合【內經】"肺朝百脈"之旨。肺氣不宣則濕熱郁遏,上則咽竅不利,下則經脈痹阻。葉氏獨取上焦,非棄下焦不顧,乃遵"病機十九條"中"諸氣膹郁,皆屬於肺"之訓。滑石、蘆根之屬,看似淡滲利濕,實取"提壺揭蓋"之妙——肺氣宣通則水道自調,此即"濕走氣自和"真義。

處方配伍尤見匠心:滑石配竹葉心,取法河間六一散而變其制,既清暑濕又不傷津;連翹、射干相須爲用,既解咽喉熱毒,又防熱陷心包;桔梗、蘆根升降相因,宣肺而不助熱,生津而不礙濕。全方無一味直治下焦之藥,而足跗痹痛自解,正所謂"治病必求於本"。

至若不用杏仁之疑,葉氏已在【溫熱論】明言"到氣才可清氣"。本案邪在衛分,若早用苦降,反致涼遏冰伏。白蔻、厚朴之屬,乃濕重於熱時所用,此案熱象顯著,故取輕清透解。觀其用藥分量,滑石不過錢半,竹葉心僅用三十片,深合"治上焦如羽"之旨。

此案啟示後學:濕熱治肺非獨治肺,乃通過調肺以燮理三焦。葉氏所謂"清上焦",實含"輕可去實"之玄機。後世吳瑭創三仁湯、王氏清暑益氣湯,皆可視爲對此治則的延伸發揮。學者當於此處細參,方得溫熱辨治真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