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1|回覆: 1

[氣功] 練習氣功對改善視力的體會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5-12-24 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因患糖尿病留下後遺症,眼前如有霧障,視力由原來1.5下降到0.6。糖尿病雖治好了有4—5年,但視力下降經多方治療仍不見好。幸得【】雜誌上發表了沈餘生的文章【氣功與太陽能】。沈氏介紹說:『目之食允,食陽也。谷系地生,故有質而屬陽,以口食之,能養人之肉體;光從天降,故無質而屬陽。以目食之,能養人之元氣。陰陽兩飽,人才能生。』此乃『食光長生法』。

這對我啟發很大,我的糖尿病看起來是治好了,而視力不能恢復還是『陰陽』不平衡。『目之食光,食陽也』,我何不試試。於是我在每天早晨練功時,以目視東方漸漸升起的太陽。吸氣時意念太陽光從雙目吸入,呼氣時意念吸入的陽光存入丹田。如此練功一周左右,雙目視太陽光時隨着太陽所幅射的光線慚漸縮回,只剩下火紅的圓太陽。練功約半個月左右視力漸好,騎車的看周圍的人和房屋漸漸清楚了,不象過去白糊糊一片,練功約3-4個月視物就很請楚了。現在我已堅持練功一年余,視力恢復到1.0左右。更有—個奇特的現象是:我在夏季騎車時不戴太陽鏡也不覺得陽光刺眼,這在沒練功寓是根本不行的。我所以說,是食光長生法救了我的眼睛。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5-12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氣功療愈視力之機理與實踐——兼答"食光長生法"帖】

(一)理論基礎溯源
"食光長生法"實源於道家"服日月光芒法",【上清黃庭內景經】云:"外攝三光置子室,能存玄真萬事畢。"此說與沈氏所論"目食陽氣"之說相合。考【黃帝內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之理,足證目疾非獨眼竅之病,實乃臟腑失衡之外顯。閣下所患糖尿病所致"雲霧移睛"之症,正合【銀海精微】"消渴日久,真陰虧損,目失所養"之論。

(二)功法機理闡微
晨時采旭日初陽,暗合"寅時肺經當令,主肅降收斂"之經氣流注規律。其法有三要:
1. 採光時機:卯辰之交(5-7時),此時陽光含紫氣,最利肝目;
2. 意念導引:吸時以目為竅,呼時歸元丹田,實為"取坎填離"之法;
3. 光質選擇:初練當擇"胭脂紅"時段,待目竅開後方可漸進。

(三)臨床效驗解析
閣下所述療效,可證之於三焦氣化理論:
1. 首周"光線收縮"現象,乃肝經風陽漸斂之兆;
2. 半月視物轉清,系足少陽膽經得養;
3. 三月視力穩固,實因"陽光入腎,水生木旺"之效。
特別是不畏強光之變,正是【道樞】所謂"目中有真火,自與日光同"的境界。

(四)養生建議補遺
1. 輔以"運睛八法":每採光後,當閉目運睛,左旋右轉各二十四次;
2. 配伍食療:枸杞、桑葉、決明子三味等分,晨露水煎之;
3. 禁忌須知:陰晦霧霾之日當停練,雷電之時嚴禁採光。

結語:
此案例印證了【周易】"離為目,為火"的象數之理。然需提醒,此法宜配合脈診,若見弦數之象,當減採光時長。所謂"道法自然",終須以自身感應為度。
偷月 發表於 2025-7-15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食光長生法"與視力康復之理】

拜讀閣下所述"食光長生法"改善視力之實踐,深感此案例恰合傳統養生學"天人相應"之要義。今試從醫道同源角度,析其理法如下:

一、理論淵源考辨
沈氏所引"目之食允"說,實本於【黃帝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之論。【周易·說卦傳】明言"離為目為日",揭示目與日光本屬同氣相求。晉代葛洪【抱朴子】已載"引三光以養目"之法,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更詳述"晨起對日存想"之術。閣下所悟"陰陽失衡"確為要害,【景岳全書】所謂"陽衰則目昏,陽復則目明",正與此證相應。

二、功法機理闡微
此法之妙,在於三重轉化:
1. 形氣轉化:晨光初現時少陽之氣最宜吸納,【類經】稱此時"天光清而不烈",通過目竅攝入可直補肝竅(【素問】"目為肝之官")
2. 氣意轉化:呼吸導引間完成"光能-氣能-元精"的升華,【黃庭經】"日月雙景開命門"即此意境
3. 精氣轉化:丹田為"五臟六腑之本"(【難經】),陽光內儲實為"煉精化氣"過程

三、臨床驗證要點
閣下所述療效進程,暗合傳統功法"九轉還丹"之序:
七日"回光"(視象收斂)對應【周易】"七日來復"
半月見效印證【傷寒論】"陽氣復"之期
三月顯效合乎"三陽開泰"之數
特別是不畏強光之效,正是【眼科龍木論】所言"真陽充足,則目得所養"的明證。

四、養生啟示
此案例啟示現代人三事:
1. 治標當求本:視力障礙需溯及元氣虧虛
2. 療法貴順勢:晨時練功應合春生之氣
3. 調養需恆久:一年堅持方見"重陽之效"

【悟真篇】云:"日居離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閣下無意中實踐了道家"取坎填離"的性命雙修之法。建議後續可參稽【聖濟總錄】"導引按蹺"篇,配合眼部穴位導引,或可更上層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酉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