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64|回覆: 2

[中醫理論] 賀普仁:火針的機理及臨床應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5-9-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火針療法是將一種特殊質料製成的粗細針在火上燒紅後,迅速刺入人體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療方法。

【火針的機理】

    火針療法具有針和灸的雙重作用,既有針的刺激又有溫熱刺激。疾病的產生皆由於氣血不通。火針能夠改善氣血運行,具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的作用。

【火針的操作方法】

    針具

    在臨床上根據病人與症狀的不同,選擇的穴位不同,所使用的火針種類也不同。種類不同則療效也不同。火針根據粗細不同可分為3類。

    第一類是細火針。直徑0.5毫米的火針屬細火針。它主要用於面部穴位。用細火針可減少痛苦,另一方面不易留疤痕。除面部外,對體質虛弱及老年人也適宜用細火針。

    第二類為中粗火針。中粗火針的直徑為0.8毫米,它的適應範圍比較廣泛,除面部和肌肉組織較薄的部位外,其他的穴位或部位均可使用。

    第三類為粗火針。其直徑在1.1毫米以上,主要適用於針刺病灶部位,如症瘕、痞塊、瘡瘍等處。

    施術

    針刺方法 火針的針刺方法可分為4種:點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圍刺法。其中,點刺法適用於針刺穴位,而後3種方法適用於針刺病灶的部位。1.點刺法:根據臨床症狀與辨證歸經,在經絡上選擇一定的穴位施以火針;或在病灶部位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在『阿是穴』上施以火針,都屬於點刺法。這種刺法適用於內科疾病。使用的針具以細火針或中粗火針為宜,進針的深度較毫針淺。2.散刺法:是將火針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種刺法。散刺法的針距一般為1.5厘米,多選用細火針,進針較淺。3.密刺法:即用火針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種刺法。密刺法主要適用於增生、角化的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等。如病損部位的皮膚厚而硬,針刺時可選用粗火針,反之,則用中粗火針。4.圍刺法:是用火針圍繞病灶周圍針刺的一種針刺法。進針點多落在病灶與正常組織交界之處。其主要適用於皮科與外科疾患。圍刺法所用的針具為中粗火針,每針間隔1~1.5厘米為宜。

    行針方式 火針療法以快針為主,大部分情況不留針,進針後迅速出針。整個過程還不到1秒鐘。有些病人需要留針,即要求火針刺入穴位或部位後,留針1~5分鐘,然後再出針。在留針期間,施術者可行各種補瀉手法,或留針而不行手法,待正氣自復。

    具體操作 1.消毒:在選擇的穴位或部位上,先用2%的碘酒消毒,後用75%的酒精棉球脫碘,以防感染。2.燒針:消毒後點燃酒精燈,左手將燈移近針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握筆式持針,將針尖、針體伸入外焰,根據針刺深度,決定針體燒紅的長度。3.進針:將針燒至通紅時,迅速將針準確地刺入穴位或部位,並敏捷地將針拔出。火針針刺的深度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年齡以及針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淺而定。一般來說,四肢和腰腹稍深,胸背宜淺。4.出針:火針進到一定深度後應迅速出針,然後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以使針孔閉合,防止出血或感染。5.留針:火針療法以快針為主,大部分不留針。當火針用於祛瘤、化痰、散結時,則需要留針。留針的時間多在1~5分鐘。

【注意事項】

    火針療法在操作時還應注意3個要點,即『紅』『准』『快』。

    所謂『紅』是指乘針體燒至通紅時,迅速刺入穴位或部位。這樣可使火針具有穿透力強、阻力小的特點,並能縮短進針時間,減少病人痛苦。

    所謂『准』指進針要准。一般在針刺前可在要針刺的部位做個『十』字標誌,這樣有助於準確進針。

    所謂『快』指進針要快,動作快可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而要做到這點,平時必須練好基本功,主要是指力和腕力,如再加上全身的氣力和氣功共同運用於針端,則可做到進針準確,快速敏捷,而不拖泥帶水。

【火針的臨床作用】

    火針的作用決定了它的適用範圍。火針的治療機理在於讓溫熱刺激穴位和部位來增強人體陽氣,鼓舞正氣,調節臟腑,激發經氣,溫通經脈,活血行氣以治療多種疾病。舉例如下:

    壯陽補腎,昇陽舉陷 腎陽虛臨床上可出現腎虛腰痛、陽痿、遺精等症,用火針點刺腎俞、命門等穴,可起到益腎壯陽的作用。

    疏通經氣,宜肺定喘 臨床上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都屬於頑固性疾患,中藥治療效果較慢。火針療法則有特殊的效果。火針可通過溫熱作用刺激大杼、風門、肺俞、定喘等穴,溫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經氣,而喘息自止。

    溫陽化氣,消症散結 氣滯血瘀,痰濕凝積,榮衛之道澀而行遲,積久則成癥結。火針可溫熱助陽,激發經氣,使氣機疏利,津液運行,凝滯之痰邪濕邪因而化解。臨床多治療腱鞘囊腫、脂肪瘤、纖維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助陽益氣,解除麻木 儘管麻木之症複雜多樣,但其發病機理是相同的,即都因脈絡阻滯、陽氣不能統帥營血濡養經脈肌膚所致。而火針能溫通助陽,引陽達絡,使氣致血通,麻木自除。

    補脾益氣,通利筋脈 【內經】中所謂:『治痿者獨取陽明』。因火針能助陽氣,行氣血,故可使脾胃氣盛,氣血生化充足,筋脈得以潤養,肌力增強,肌肉豐滿。治療可選中粗火針,採用點刺法。

    通經活絡,散瘀消腫 不慎扭傷後,局部組織可出現腫痛,活動不利。這時也可用火針治療。因火針能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故可祛瘀消腫止痛。治療多選對側阿是穴,用點刺法。

    引熱外達,清熱解毒 火針屬溫法,一般認為,只適用於祛寒,不可用於熱症。當熱毒內蘊、拒寒涼之藥不受時,火針療法有引氣和發散之功,可使火熱毒邪外散,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火針的禁忌】

    雖然火針的適用範圍很廣,但應用時也應注意以下禁忌: 1.精神過於緊張、飢餓、勞累的患者,以及大醉之人都應禁用火針,以防止出現暈針等不適症狀,從而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只有待不適症狀緩解後才可再行治療。2.在行火針治療時,應問清病人的既往史,如患有糖尿病的人,應禁用火針,因其針孔不易癒合,容易造成感染。3.人體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內臟以及主要的器官處,應禁用火針。4.面部應用火針需慎重。因火針後局部有可能遺留小疤痕,因此,古人認為面部應禁用。但如我們在操作時選用細火針淺刺,則不但可以治療疾病,而且不會出現疤痕。因此,面部禁用火針也不是絕對的。5.在火針治療期間應忌房事,忌食生冷食物。6.火針治療當天禁止沐浴,以防針孔感染。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5-28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火針療法機理與臨床應用芻議】

賀普仁先生所述火針療法,誠乃集【內經】"焠刺"之法與後世醫家經驗之大成。今就火針機理與臨床應用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火針作用機理髮微
火針之妙,在於熔針、灸二法於一爐。【針灸大成】謂:"火針者,宜破癰毒,惟怯弱之人勿用。"實則其功遠不止此。觀其機理有三:其一,以火助陽,取【素問】"陽氣者,若天與日"之義,借火熱之力振奮陽氣;其二,以熱引熱,暗合"火郁發之"之旨,使鬱熱得以外泄;其三,通經活絡,效法【靈樞】"通其經脈,調其血氣"之說。三者相合,故能療沉疴痼疾。

二、針具選用要旨
細火針之設,深得"刺皮無傷肉"(【靈樞·官針】)之妙。面部諸穴,當遵【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慎不可深"之誡。中粗火針實為常法,猶似【針灸甲乙經】所言"針各有所宜"之理。至若粗火針之用,則本於【外科正宗】"針烙之法,使毒外泄"之論。三者各有所主,不可混施。

三、刺法精義探賾
點刺法合於【難經】"刺榮無傷衛"之則,尤宜虛證。散刺法暗通"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靈樞·官針】)之旨。密刺法實承"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之法,而圍刺法則近"豹文刺"之遺意。四法雖異,其理一也,皆在"通其經脈,調其血氣"。

四、臨證運用指要
火針施術,貴在"得氣為度"。快針之法,合乎【標幽賦】"目無外視,手如握虎"之要。留針之設,則本【內經】"靜以久留"之訓。至若消毒之嚴,尤見賀老恪守【醫宗金鑒】"針畢慎風寒"之誡。

結語:
火針療法實為傳統針法之瑰寶,然今人多畏其峻而罕用。若能參透【內經】奧旨,明辨證候,掌握法度,則沉寒痼冷、痰瘀互結之證,自可得其良效。學者當於經典中求其本,於臨證中驗其真,方不負先賢傳法之苦心。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6-23 02:13 | 顯示全部樓層
【火針療法機理與臨床應用芻議】

賀普仁先生所述火針療法,誠乃集【內經】【針灸甲乙經】之要義,融針砭艾灸之精微。今就火針機理與操作規範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火針機理髮微
火針之效,實秉【素問·調經論】"血氣者,喜溫而惡寒"之旨。其機理有三:一則借火氣開泄腠理,如【針灸大成】所言"火針即焠刺,以火燒針而刺";二則合【靈樞·九針論】"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之效,以陽熱之性驅除寒痹;三則暗合"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之古法,通過灼絡啟閉,使營衛得通。現代研究亦證實,火針局部溫度可達800℃,能瞬時改變組織微循環,此即【醫宗金鑒】"火針能溫通經絡,破堅散結"之科學印證。

二、針具選用要訣
細火針(0.5mm)之設,深得"刺毫毛腠理無傷皮肉"(【靈樞·官針】)之妙,尤宜面部諸穴。中粗針(0.8mm)合"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靈樞·官針】)之制,乃取效之常器。至若粗針(1.1mm)之用,實本【外科正宗】"烙法宜用於頑肉死肌"之說,非症瘕頑疾不可輕用。臨床當遵【針灸資生經】"視病之浮沉,而為刺之淺深"之訓,審證選針。

三、刺法操作精要
1. 點刺法:宜取"經氣之所遊行出入"(【靈樞·九針十二原】)之要穴,進針當如【標幽賦】"目無外視,手如握虎"之專注。
2. 散刺法:暗合"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靈樞·官針】),針距當依病灶大小調整,不可拘泥1.5厘米成法。
3. 密刺法:實為"揚刺"之變通,【靈樞】言"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今以火針代之,尤宜神經性皮炎等疾。
4. 圍刺法:源自【外科發揮】"圍藥"之理,通過火針截斷病勢,使邪無蔓延之機。

四、臨證注意事項
1. 消毒之要:當遵【醫門法律】"凡用針者,必先漱口剪甲"之潔,今用碘酒酒精,乃古今結合之善法。
2. 行針之度:快針之法契合"刺實者須其虛,刺虛者須其實"(【靈樞·終始】)之旨,留針時間當據【針灸問對】"熱則疾之,寒則留之"而定。
3. 禁忌之證:凡血證、熱證及重要臟器處,當避【千金要方】"大熱大渴大飢大飽大醉大勞"之戒。

火針療法乃中醫外治法之瑰寶,其要在"以火助陽,以針通絡"。學者當於【內經】【難經】中求其理,於臨床實踐中證其效,方不負先賢傳法之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