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47|回覆: 2

[醫藥臨床] 治病也要突破『圍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0-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向者壬辰改元,京師戒嚴,迨三月下旬,受敵者凡半月,解圍之後,都人之不受病者,萬無一二,既病而死者,繼踵而不絕。都門十有二所,每日各門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幾三月,此百萬人豈俱感風寒外傷者耶?

    大抵人在圍城中,飲食不節,及勞役所傷,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飢暮飽,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動經三兩月,胃氣虧之久矣,一旦飽食太過,感而傷人,而又調治失宜,其死也無疑矣。非惟大梁為然,遠在貞佑、興定間,如東平,如太原,如鳳翔,解圍之後,病傷而死,無不然者。

    余在大梁,凡所親見,有表發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氣湯下之者,俄而變結胸、發黃,又以陷胸湯、丸及茵陳湯下之,無不死者。蓋初非傷寒,以調治差誤,變而似真傷寒之證,皆藥之罪也。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及,輒以平生已試之效,著【內外傷辨惑論】一篇,推明前哲之餘論,歷舉近世之變故,庶幾同志者,審其或中,觸類而長之,免後人之橫夭耳!僭易之罪,將何所逃乎?

    這段文字以臨床實例來說明內傷與外感病證的不同,治療各異。

    壬辰改元,當在公元1232年。京師,即汴梁,今河南開封。從文字記錄中分析,李東垣所見到的應該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疫病。

    一場疫病,啟發了李東垣,創立了內傷學說,這一推理應該是成立的。那麼,李東垣創立的內傷學說是不是主要適用於這一種(或一類)疫病呢?

    顯然不是。

    疫病僅僅是觸發李東垣靈感的導線而已,李東垣的內傷學說並不是在其治療疫病過程中形成的,而是在他目睹治療疫病的失敗後開始進行理論思考和理論構建的。在臨床實踐中提出疑問(『此百萬人豈俱感風寒外傷耶?』),進而構建新的理論,又用新的理論反覆驗證於臨床(『輒以平生已試之效』),最後形成新的學說體系。

    也許有人會問,一場外感疫病怎麼可能觸發出創立內傷學說的靈感呢?

    答案是:這場疫病是在內傷病基礎上的疫病。圍城,解圍,『朝飢暮飽,起居不時,寒溫失所』,時日己久,內傷無疑。疫病是在此內傷基礎上所得。因此,治療時只治外感而不顧及內傷,『其死也無疑矣』。

    這裏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所提及的誤治,應該包括麻黃、桂枝之誤表,巴豆、大黃之誤下,以及陷胸湯、丸以治結胸,茵陳蒿湯以治黃疸等等,都是按【傷寒論】所立之方證以治『傷寒』。

    也許,當時大梁城中不乏精研【傷寒論】,善治『傷寒』之高手。但囿於『傷寒』,思維始終不能跳出『傷寒』,即便對【傷寒論】倒背如流,對經方方證爛熟於心,也不免一一誤治。

    李東垣的過人之處恰在於:面對如此棘手的臨床問題,敢於且善於提出疑問:『此百萬人豈俱感風寒外傷者耶?』這一疑問成就了一代大醫,成就了『內傷學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前的中醫臨床,需要倡導在『學』的基礎上『思』,需要倡導李東垣式的這種思考。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4-17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外傷辨治發微——論李東垣學術思想之歷史啟悟】

按:金元醫家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序文所載壬辰之疫,實為中醫學術轉型之關鍵節點。今就其中要義,分三端論之:

一、圍城之疫的特殊病理基礎
觀壬辰汴梁之疫,"胃氣虧之久矣"一語實為樞要。考【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旨,圍城中人"飲食不節""起居不時"經月累旬,已形成"勞倦傷脾,饑飽傷胃"之內傷基礎。此時疫癘之氣外襲,實屬"兩虛相得"之危候。東垣所見誤治案例,皆因未識此"內傷夾感"之特殊病機,徒以傷寒法治之,遂致"變結胸、發黃"而夭橫。此正【脾胃論】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先聲。

二、辨治誤區的學術史意義
所述"表發""推下"諸法之誤,實反映宋金時期傷寒學說之教條化傾向。按【傷寒論】本有"辨脈辨證"之訓,然時醫但執麻桂承氣之成方,不察"形似傷寒,實非傷寒"之變。東垣特揭"初非傷寒"之真相,非否定仲景之學,乃糾時醫"按圖索驥"之弊。其"藥之罪"三字,實指用藥者不辨病機之過,此與張元素"古今異軌"之說一脈相承。

三、內傷學說的構建邏輯
東垣立論之妙,在於從疫病治療失敗中逆向推求。其思維路徑可概括為:臨床異象(萬人同症)→理論質疑(豈盡外感)→病機重構(內傷為本)→治法創新(補中昇陽)。【內外傷辨惑論】雖由疫病觸發,然其理論價值實超越特定病種。觀其以"飲食勞倦"立論,已將診療視野從外感傳變拓展至內傷累積,此即"治病求本"思想之深化。

結語:
東垣此篇,非獨為疫病立法,實開"內傷外感合病"辨治之先河。今之臨床,於慢性病急性發作、虛弱體質感邪等證,猶當循此"察內傷於外感之際"的診療思維。學者若能參透"圍城病案"背後"重胃氣、審標本"之要義,則不僅得東垣學術之真傳,亦合於【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古訓。

(全文計798字)
楊可 發表於 2025-5-22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疫病治療中的內傷辨治要義——解讀李杲〖內外傷辨惑論〗之學術契機】

李杲(東垣)先生【內外傷辨惑論】自序所載壬辰圍城疫案,實為中醫學術史上重大理論突破之關鍵案例。此段文字非徒記疫病慘狀,更揭示了"外感內傷兼夾證"這一核心病機,其學術價值當從三方面闡發:

一、病理機制之辨
圍城期間"胃氣虧之久矣"一語,道破內傷本質。饑飽失節致脾胃陽氣下陷,陰火上沖,形成"陰火證"典型病機。此時外感疫邪,實為"兩虛相得"之態。先生所見誤治諸案,皆因醫者未識此"標本關係"——表證為標,內傷為本。麻黃髮越、承氣攻伐,猶如摧枯拉朽,終致"變結胸、發黃"者,非藥之過,乃不識病本之咎也。

二、診療範式之變
此案促使中醫診療思維發生根本轉變:其一,突破【傷寒論】六經框架,建立"內傷外感鑑別診斷"體系,創製補中益氣湯等名方;其二,確立"脾胃元氣論",將內傷病理層次由臟腑表象深化至氣機升降;其三,提出"甘溫除大熱"治法,破解"似傷寒"證治難題。先生自雲"推明前哲餘論",實為對仲景學說之創造性發展。

三、臨床啟示之要
今之疫病治療,尤當借鑑此論:現代醫學所謂"基礎疾病加重感染預後",正與東垣所述"內傷基礎上感疫"機理暗合。觀新冠肺炎之"炎症風暴",與"陰火亢盛"病機頗有相通。故當代中醫臨證,當遵先生"審其或中,觸類而長"之訓,既不可見熱投涼,亦不能囿於傷寒成法,而應把握"虛實夾雜"之病機關鍵。

要之,東垣先生此論非特為一時一地之疫病而作,實開後世"內傷雜病"辨治之先河。其突破"圍城"者,非僅汴梁之城牆,更是傳統外感診療之思維藩籬。醫道之進,正在此等"於存亡危急之秋,悟陰陽變化之機"的學術覺醒。學者當於此深味"治病必求於本"之真義,方不負先賢著書之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