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41|回覆: 1

[國學觀點] 學國學有什麼用?怎麼去學?讀哪些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1-2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許多人講起國學,第一印象要麼是高深莫測,要麼是落後腐迂。

這不能怪他,認爲高深莫測,那是因爲斷層有那麼幾代人了,上幾輩人講不出個所以然,也沒厘不清個條理,到了今輩,自然是模糊難識的。但是國學真不是高深莫測的,幾千年教化,已經讓許多國學從學術理論,貫徹成爲人們平常生活中的習俗倫常。

比如道家的無爲,一直牽制著華人腦中的宗教意識,使之不淪爲信徒,又比如儒家的倫理,讓華人的思想一直超越在宗教之上,以家國爲中心,而不是淪爲教條下的行屍走肉。中醫則令華人養成了防範於未然的養生習慣,中草藥治療方式更是令其敬畏自然,把命於掌中,而非如今人,概似非己有,皆執於西醫之手。而兵家,更是令華人崇尚於止乎兵的震懾力量及口頭外交,而非野蠻的武力——當然,正義的武力從未放棄過!

而認爲落後腐迂,則是自滿清以來,諸子百家之學術,多爲曲篡,以愚華民,甚至迄今爲止,未曾有華夏之力量糾正前非,善開源頭,這也是國學失信於華人的重要原因了,而近代以來一些西化分子對於國學及偽國學混炒一鑊而大加討伐,則是今人鄙視國學之直接原因。

【下續】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11-2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學國學有什麼用?最直接的回答是,學習怎麼做一個華夏人,認知一下華夏是個怎樣的文明,怎樣的民族。學國學,可以讓一個人,從精神上,思想上,言行習慣上超越於西方人,成爲一個真正的文明人,而不僅僅是一個不識人文的教徒。

我要說西方人,多數都是宗教教徒,可能許多人不太理解,以爲宗教並沒有什麼不好,也有人以爲西方人就算是宗教教徒,但是他們是當今世界文明的領導者。其實我要斥責這些人的謬論只需這樣講:西方並不存在人文,只有神文。這是我自己創造的詞,但用它來形容西方人再恰當不過,他們是以上帝爲中心的社會,所有生活習俗,思維意識,都是作爲一個神的子民,所應當具有的,他們永遠無法選擇,放棄上帝的話,他們可以如何生活,存在,所以說他們的社會是神文的,是上帝這個主子與子民之間的主徒關係,或者信徒之間的契約關係。

華夏人是一個以人爲本,以人爲中心的社會群體,並沒有被一個以上帝爲名義的虛有之主牽著鼻子,所以,他們以儒家道家爲核心,研究的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種人際關係我叫他人文倫理,所以我只承認華夏才有文明,學了國學,才真正懂得,什麼叫文明,什麼叫文化,什麼叫人文倫理。

精神上,華夏人是一個自然人,社會人,西方人是一個上帝的子民,是獨立的信徒,可以說,他只與上帝有關係,與其他信徒只有契約關係,沒有人際倫理關係。思想上,華夏人是文明人,崇尚天地,以人道法天爲道統,指導著社會管理上的治統(又稱政統),華人較爲關注人際關係的和諧共處,以社會集體爲重;上至天下,下至家庭,都有一套具體可行的人際倫理理論引導著人際關係。而西方人並無文明野蠻的意識,他們的思想是一切以上帝做主,信徒互相契約,信徒之間的契約側重於競爭,崇尚武力決定話事權——基本上,處於初級階段的人猿就是如此做的。

生活習俗上,西方人傾向於利用技術促進武力,由於西方人沒有人文意識,基本上技術的進步都是爲了自利,而非促進人文的發展。

大體上,這就是學國學的作用,真正成爲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劉嘉玲好 發表於 2025-7-7 01:50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之用與學門徑芻議】

國學之體用,非玄虛亦非腐迂,實爲華夏文明之根脈。今人惑於其用,蓋因百年文化斷層所致。然觀【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訓,國學之用正在於"明人倫、正人心、美風俗"。其要義有三:一爲立身之本,儒家"仁禮相濟"鑄就君子人格;二爲思維之維,道家"反者道之動"培養辯證智慧;三爲文化之根,經史子集構成民族精神基因庫。

學習門徑當分三重:
1. 蒙學築基
【三字經】【千字文】非僅童蒙讀物,實爲濃縮的文明密碼。朱子謂"小學明事理,大學明義理",今人當以【弟子規】修舉止(去其清代附加的僵化條款),以【聲律啟蒙】養語感,此即古人"灑掃應對"功夫。

2. 經史互參
【論語】當與【春秋】並讀,知孔子"微言大義"的史家筆法;【道德經】需結合【戰國策】,明"柔弱勝剛強"的實踐智慧。章學誠"六經皆史"之說,正是破除經學玄虛的鑰匙。

3. 子集明變
諸子百家宜先讀【荀子】解"性惡"之辯,次觀【墨子】見"兼愛"之實,終參【韓非子】察"法術勢"之變。集部當從【文選】入手,再及唐宋八家,終至【古文觀止】,此錢穆所謂"由約返博"之法。

必讀書目當循四階:
初階:【孝經】(今文本)、【大學】(朱熹章句本)
進階:【孟子】(焦循正義本)、【莊子】(郭象注本)
高階:【尚書】(偽孔傳本需辨偽)、【周易】(王弼注本)
實踐:【顏氏家訓】【菜根譚】日用之道

今人學國學之弊,常在"以考據代義理"或"以玄談代實踐"。王陽明【傳習錄】云:"在事上磨鍊",最得真諦。讀【論語】當思"何以孝親",誦【詩經】須悟"何爲性情",此方是"活國學"。至於版本選擇,當遵梁啓超【國學入門書要目】之訓:先讀白文,次看註疏,終求會通。

國學非博物館藏品,實爲流動的智慧長河。若能以科學精神辨其真偽,以現代眼光擇其精華,則五千載智慧必能爲當代人提供"安身立命"之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亥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