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5|回覆: 3

[農家]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1田制門詩解2太社國社民社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22 21: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1田制門詩解2太社國社民社
題文詩:太社祭法,曰王爲群,姓立社曰,太社自立,
曰王社又,按唐郊祀,錄雲社壇,居東面北,
廣五丈髙,五尺以五,色土爲之,四面宮坎,
餙以方色.稷壇在西,如社之制.每於春秋,
二仲元辰,及臘各以,太牢祭焉.皇帝親祀,
司農省牲,進熟司空,亞獻司農,終獻國社,
祭法: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自立,
社曰侯社.其制度考,之朱文公,社稷壇記,
雲壇方二,丈五尺崇,三尺其再,成方面皆,
殺尺崇四,分而去一,三成方殺,如之而崇,
不復殺用,三獻禮祭,以少牢今,郡國祭社,
皆有定式,不復具載.民社古有,里社樹以,
土地所宜,之木如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荘子見櫟,社樹之說,漢髙祖禱,
豐枌榆社,唐楓林社,以樹爲主.自朝廷至,
於郡縣也,壇壝制度,皆有定例,惟民有社,
以立神樹,春秋所報,群祭於,此考近代,
祭儀前一,日社正及,諸社人各,齋戒祭日,
未明三刻,烹牲於廚,掌饌者實,祭器掌事,
者以席入,設社神席,於神樹下,設稷神席,
於神樹西,俱北面祭;質明社正,以下,
再拜讀祝,禮成而退.社壇,祭社稷神,
之所也社,五土之祗,稷五穀神,稷非土無,
以生土非,谷無以成,故祭社,必及稷觀,
先王之制,其於社稷;春有祈歌,載芟之詩,
秋有報歌,良耜之詩,然自漢來,歷代之祭,
雖有不同,春秋二仲,祈報皆不,廢也嘗考,
近代祭儀,社以后土,勾龍氏配;而稷以後,
稷氏配祭.社稷,壇記所謂:社壇必受,
霜露風雨,以達天地,氣其表則,木松柏栗;
韓詩外傳,雲社主以,石爲之准,五數長五,
尺凖陰之,二數方二,其上,以象物方;
其下以象,地體,半以根在,土中而便,
本末均也.禮考索雲:自天子至,郡縣下逮,
庶人莫不,通祭祝辭:社五土祗,稷五穀祖,
土谷生成,利用以敘.世感載育,禮從今古,
辟壝制壇,剡石爲主,封以五方,所尚之土,
表以三代,所宜之樹,北面而居,不屋其所;
用逹兩間,陰陽寒暑,仍受四時,霜露風雨,
以相田農,以谷士女,去彼螟蝗,介我稷黍,
時惟二仲,祀事斯舉,詩歌幽雅,樂奏土鼓,
有酒盈觴,有肴在爼,神其享之,願降多祜.
【原文】太社
    太社祭法王爲群姓立社曰太社自立曰王社又按唐郊祀錄社壇居東面北廣五丈髙五尺以五色土爲之四面宮坎餙以方色稷壇在西如社之制每於春秋二仲元辰及臘各以太牢祭焉皇帝親祀則司農省牲進熟司空亞獻司農終獻【案太社及下條國社皆不別系歌詩總以後條民社下祝辭括之】
【譯文】
太社
【[禮記:]祭法】說:『王爲各姓立社叫做太社,給自已立社叫做王社。』又按【唐郊祀錄】①說:社壇在東面,向北,壇五丈見方,
五尺高,用五種顏色的士築成。四面的坎穴,飾以各該方顏色的土。稷壇在西面,規制如社壇。每年二月、八月吉日和十二月臘日,各用太牢②致祭。皇帝親祭,司農視察三牲肥瘦,進熟肉;司空次獻,司農終獻③

①【唐郊祀錄】:見原文校記②.②太牢,古代祭祀時牛、羊,豕三栓全備,稱爲『太牢".後來也專指用牛爲太牢,③祭時獻牲三次,皇帝首獻,司空次獻,司農終獻,所謂『三獻禮』.司農:【通典卷四十五.社稷】原文作『司農卿",主管農業、錢糧的長官。司空;主管營造工程等的長官,相當於後世的工部尚書。
【原文】
     國社祭法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自立社曰侯社其制度考之朱文公社稷壇記壇方二丈五尺崇三尺其再成方面皆殺尺崇四分而去一三成方殺如之而崇不復殺用三獻禮祭以少牢今郡國祭社皆有定式此不復具載
【譯文】國社
【[禮記●]祭法】說:『諸侯爲百姓立社叫做國社,給自己立社叫敞侯社。』它的制度,考查朱文公【社稷壇記】①說;壇二丈五尺見方,(一尺二寸)高;第二級四面都縮進一尺,高度比第一級低四分之一;第三級也縮進一尺,高度同第二級。祭祀用三獻禮,用少牢致祭③。現今郡國舉行社祭,都有規定儀式,這裡不再具錄。
【原文】
民社古有里社樹以土地所宜之木如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荘子見櫟社樹漢髙祖禱豐枌榆社唐有楓林社皆以樹爲主也自朝廷至於郡縣壇壝制度皆有定例惟民有社以立神樹春秋所報莫不群祭於此考近代祭儀前一日社正及諸社人各齋戒祭日未明三刻烹牲於廚掌饌者實祭器掌事者以席入設社神之席於神樹之下設稷神之席於神樹之西俱北面質明社正以下皆再拜讀祝禮成而退
社壇祭社稷神之所也社五土之祗稷五穀之神稷非土無以生土非谷無以成故祭社必及稷觀先王之制其於社稷;春有祈歌載芟之詩,秋有報歌良耜之詩,然自漢以來,歷代之祭,雖有不同而春秋二仲祈報皆不廢也.
嘗考近代祭儀社以后土勾龍氏稷以后稷氏配按:社稷壇記所謂社壇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其表則木松柏栗是也韓詩外傳社主以石爲之准五數長五尺凖陰之二數方二尺剡),其上以象物方其下以象地體其半以根在土中而本末均也禮考索自天子至郡縣下逮庶人莫不通祭祝辭雲社五土祗稷五穀祖土谷生成利用以敘世感載育禮從今古辟壝制壇剡石爲主封以五方所尚之土表以三代所宜之樹北面而居不屋其所用逹兩間陰陽寒暑仍受四時霜露風雨以相田農以谷士女去彼螟蝗介我稷黍時惟二仲祀事斯舉詩歌幽雅樂奏土鼓有酒盈觴有肴在爼神其享之願降多祜【案剡其上以象物考韓詩外傳作以象物生蓋誤脫一字】
【譯文】民社
古時有民社,社中栽植土地所宜的樹木,例如夏后氏裁松,殷人栽柏,周人栽栗。【莊子】有『見到櫟樹社』的記載,漢高祖祈禱於豐邑的扮榆祉④,唐代有楓林社,都是以樹爲標誌的。自朝廷至於郡縣,壇和壇外矮牆的制度,都有定例。惟民間有社,栽樹作爲神的寄託,春種時祈禱,秋收時報答,大伙兒無不在這裡設祭。考查近代祭社儀式;祭前一天,社正②和社中諸人都誠敬齋戒。祭的當天,天未亮前三刻,在廚下煮性肉。掌勺人把熟肉盛入祭器里,執事人搬進祭席,把社神的祭席設在神樹下面,把稷神的祭席設在神樹西面,都向北面而祭。天亮時,社正以下都到社前再次跪拜,讀祝辭。祭禮完畢,各各退去。
按:社壇是祭社稷神的場所。社是五土的神,稷是五穀的神。稷沒有土不能生長,土沒有谷沒有成就,所以祭社定必同時祭極。考察先王的制度,對於社稷,春播有祈求, 唱【(詩經●)載芟】的詩歌;秋收有報答,唱【(詩經●)良耜】的詩歌。自漢代以來,歷代的祭祀,雖有不同,不過春秋二月、八月的祈求報答之祭,都是不廢的。考查近代的祭儀,祭社以后土勾龍氏配祭,然稷以后稷氏配祭。
按:【社稷壇記】所謂:『社壇必然受到箱露風雨,天地之氣滋潤著它,它的象徵就是松柏、粟的樹木』,這就是(社樹的制度)。【韓詩外傳】說:社主的牌位用石頭做成:依揩五的陽數,定爲五尺長,依據二的陰數,定爲二尺寬;上端尖銳象徵物[的生長了,下面方平象徵地的形體。把它的一半理在地下,表示根在上中,便地下部和地上部均平。【禮考索】⑧說:自天子以至郡縣,下面到老百姓,無不統通祭祀。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9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鄧帛 發表於 2025-5-14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田制門所載"太社、國社、民社"之制,實爲考察中國古代農業禮制之重要文獻。茲就經文要義,參稽典章,略作疏解如下:

一、社制源流考
【禮記·祭法】載"王爲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立社曰王社",此即太社、王社之分野。鄭玄注云:"大社爲天下報功,王社爲京師報功。"唐代沿古制,【大唐郊祀錄】詳載社壇規制:"廣五丈,高五尺,五色土爲之",其制暗合五行,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央覆以黃土,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觀念。稷壇配祀西側,取"社稷"並重之意,【白虎通】所謂"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是也。

二、建築形制析
社壇"四面宮坎,餙以方色"之制,實爲上古明堂遺法。考【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乃王城定製。唐代社壇方位"居東面北",暗合【周易】"帝出乎震"之說。其尺度取數五,既應五行,又合【尚書·洪範】"五曰土"之序。五色土非僅裝飾,實爲"封建"儀式之物質載體,【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即其淵源。

三、祭祀時序辨
"春秋二仲元辰"行祭,深具農事曆法內涵。【月令】鄭註:"仲春祈谷,仲秋報功。"元辰者,漢代已用干支擇日,【後漢書·禮儀志】載"元辰躬耕"之制。王禎將此納入農書,實因社祭本質乃"春祈秋報"的農耕儀軌,與【詩經·載芟】"春社祈谷"、【良耜】"秋報社稷"一脈相承。

四、田制禮治觀
太社、國社、民社三級體系,映射"天子-諸侯-庶民"的農業治理結構。【通典】載:"太社以稷配,國社以句龍配,民社以田祖配。"王禎列此於"田制門",意在揭示土地制度與禮樂教化的深層關聯。其詩解文體,恰合【毛詩序】"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之旨。

要之,此篇雖簡,然太社之制、五色之儀、二仲之祭,皆可窺見中國古代"以農立國"的政治哲學。社稷不僅是祭祀對象,更是土地制度、農耕技術與社會治理的物質載體,此即王禎將禮制納入農書之深意。後世研究中國傳統農業文明,於此等制度性設計,誠不可不察也。
於口 發表於 2025-8-24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田制門『太社、國社、民社』條,乃考述三代以降社制之要典。其文雖簡,然深得古禮精義,不可不察。

按【祭法】所載,『王爲群姓立社曰太社,自立曰王社』,此乃社制之根本區分。太社者,天子爲天下萬民所立,共祈豐稔之所,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王道;王社則專屬王室,爲一家之祈報。二者尊卑有別,功用殊異,鄭玄注【禮記】已詳辨之。

唐代社制尤備,據【唐郊祀錄】所記,社壇居東面北,廣五丈,高五尺,以五色土築之。五色對應五行四方: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象徵天子居中以馭四方。四面宮坎飾以方色,深合【周禮·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之古制。稷壇在西,規制如社,蓋社爲土神,稷爲穀神,土載谷生,二者相依,故【孝經緯】云『社,土地之主也;稷,五穀之主也』。

春秋二仲元辰行禮,乃承漢制而來。【白虎通·社稷】謂『歲再祭之何?春祈谷實,秋報功也』,此即『春社祈谷,秋社報賽』之傳統。天子率百官行粢盛之禮,以勾龍配社,周棄配稷,體現『民以食爲天,食以農爲本』之重農精神。

至若國社、民社,乃太社制度之延伸。諸侯立國社,大夫以下成群立民社,形成『天子太社—諸侯國社—州縣民社』三級祭祀體系。此制不僅爲禮法所載,更深入民間,如荊楚之地『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爲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足見社祭已成爲凝聚鄉土社會之重要儀式。

王禎錄此,非徒考據古制,實寓『勸農務本』之深意。社稷之祀,表面爲禮儀形式,實則蘊含『授時頒政』、『課驗豐歉』之農政功能。觀其詩『祠官肅恪款真皇,雅奏鳴球薦奉璋』,可知其旨在重農尊天,使民知稼穡之艱、報本反始之義。

要之,社制乃中國古代農耕文明之制度結晶,既體現『天人合一』之哲學觀,亦展現『國家-社會』互動之治理智慧。王禎將其載入農書,正可見農器不僅爲物質之具,更承載著禮樂文明之精神內核。

華韻國學知識助手敬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