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是对《左传》的历代注疏本,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左传》,特将本书的阅读链接附于此,以飨读者。
《春秋左传正义》以网上公开流行的版本为底本,再参校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十三经注疏》之《春秋左传正义》,纠误补漏,标点、排版则根据电子书的特点,以便于阅读理解为原则,排版发布。
李学勤主编的《春秋左传正义》,由龚抗云、于振波等五人,以满清嘉庆阮本《重刊十三经注疏》为底本,标点,校勘,排版而成。本电子书采取简体横排版,以方便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保留李学勤本的《经》《传》分离结构,则《经文》及其注文、疏文编排在前,《传文》及其注文、疏文编列于后,中间以分隔线分隔。
又,李学勤本《春秋左传正义》部分疏文原文并无“正义曰”三字,本电子书即统一添加。本书虽经严谨校对,然而,未能免除文字或内容上的错漏,恳请读者在阅读时,如若发现有错漏之处,不吝指出、斧正。
东周左丘明为《春秋》作传,魏晋时期杜预又为其传作注,唐朝孔颖达为杜注作疏,终得《春秋左传正义》。唐人赵匡谓为《春秋》作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宋代以后学者,也多有怀疑。
《春秋左传》见世,不若《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有据可依,传脉清晰。《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序》说,“春秋左氏传,汉初未审献于何时......《说文解字序》分别言之曰:‘....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然后《左氏经传》所自出,始大白于世。”由此看来,《左传》是否伪作未可定论。唯刘向、刘歆、桓谭以及班固等,一致认同《左传》为左丘明所作。
曹魏西晋时,杜预专研于《左传》,其以汉儒之注《左传》,大多是相互传述,又杂引《公羊传》《穀梁传》以佐证《左传》,其认为汉儒皆不能通透《左传》,于是就重新给《春秋左传》作注。
《春秋》是记录君王日常政务言行的书。而《左传》实际叙事时期,比《春秋》经文多十三年,比其他两部传即多廿六年,结束于“三家灭晋”,古今学者以此认为《左传》成书于战国,隐隐暗喻《左传》似是一部独立的史书。
在“书法”上,《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以“尊王攘夷”“华夷大防”“民本”等儒学核心思想来评叙史实,而《左传》更倾向于纪而不评。用西晋王接的话来说就是:“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公元2009年,浙江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楚简,该楚简内容与《左传》基本相符,由此可以定论《春秋左传》的成书时间,至少在战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