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3|回覆: 2

[其他] 【商君書】卷13靳令詩解1以功授官以治去治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24 21: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書】卷13靳令詩解1功授官以治去治
題文詩:
謹君,吏治不留,法平無奸.法已定矣,
君主不以,善言害法.之以,則民少言;
之以,則民多言.行治曲斷,五裏斷王,
十裏斷強,宿治者削.刑治賞戰,求過.
法立不革,故而則顯,,誅止.
貴齊殊使,百都尊爵,厚祿也者,自伐以功.
國無奸民,都無奸市.物多末眾,農弛奸勝,
則國必削.民有餘糧,使民,粟出官爵,
必以其力,則農不怠.四寸之管,無當以底,
必不滿也.授官予爵,出祿,是無當也.
國貧務戰,毒生於敵,無六虱,其國必強;
國富不戰,偷生於內,六虱.國以,
授官予爵,此謂以盛,知謀勇戰,國必無敵.
功授官,治省言寡,以治去治,以言去言.
國以六虱,授官予爵,治煩言生,以治致治,
以言致言.說言,官亂於邪,邪臣得志,
功者日退,謂失.守十者亂,守壹者治.
定好用,六虱者亡,民農國富.六虱不用,
兵民,樂為主用,境內之民,爭以為榮.
其次,賞勸罰阻.其下,惡憂羞之;
修容以言,恥食交主,以避農戰,外交以備,
國之危也.饑寒死亡,不為祿戰,亡國之俗.
【原文】
靳令,則治不留;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民多言。行治曲斷,以五裏斷者,王;以十裏斷者,強;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賞戰,求過不求善。故法立而不革,則顯,民變誅,計變誅止。貴齊殊使,百都之尊爵厚祿以自伐。國無奸民,則都無奸市。物多末眾,農弛奸勝,則國必削。民有餘糧,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則農不怠。四寸之管無當,必不滿也。授官、予爵、出祿不以功,是無當也。  國貧而務戰,毒生於敵,無六虱,必強;國富而不戰,偷生於內,有六虱,必弱。國以功授官予爵,此謂以盛知謀,以盛勇戰。以盛知謀,以盛勇戰,其國必無敵。國以功授官予爵,則治省言寡,此謂以治去治、以言去言。國以六虱授官予爵,則治煩言生,此謂以治致治、以言致言。則君務於說言,官亂於治邪,邪臣有得志,有功者日退,此謂失。守十者亂,守壹者治。已定矣,而好用六虱者亡。民澤畢農,則國富。六虱不用,則兵民畢競勸而樂為主用,其竟內之民爭以為榮,莫以為辱。其次,為賞勸罰沮。其下,民惡之,憂之,羞之;修容而以言,恥食以上交,以避農戰;外交以備,國之危也。有饑寒死亡,不為利祿之故戰,此亡國之俗也。
【譯文】
嚴格執行君主的法令那麼官府中當天的政務便不會拖延。執行法度公正,那麼官吏中就沒有邪惡之爭發生。法度已經確定,君主就不應該用那些所謂仁義道德的空談來破壞法度。委任那些在農戰中有功勞的人,那麼民眾就少說空話;委任那些所謂的講仁義道德的善良人,那麼民眾就多喜歡空談。推行了法治,就能在下層決斷政事,在五個村子之內就能做出決斷的,這樣的國家一定能稱王天下,在十個村子之內就能做出決斷的,這樣的國家一定強大,隔一夜才將事情處理好的,國家會被削弱。用刑罰來治理國家,用獎賞激勵民眾去作戰,任用所謂的『奸邪之人』,而不用『善良之人』。如果法度確立了而不再更改,那麼就會顯示出法度的地位,民眾就會明辨處罰的法令,民眾心中對處罰的法令弄明白了,處罰自然停止使用了。貴族和平民被君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但是各都市中尊貴的爵位、豐厚的俸祿都要在征戰中立功獲得。國家沒有邪惡不守法的民眾,那麼都市中也沒有違法的交易市場。如果豪華的生活用品多,從事商業的人多,農業生產就會鬆懈,邪惡的事就會發生,那麼國家就會被削弱。民眾有了多餘的糧食,讓民眾用糧食換取官爵,得到官爵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那麼農民就不會懶惰了。四寸長的竹管子沒有底,一定裝不滿。授給官職,給予爵位不靠功績,對爵位的欲望就像就像沒有底的竹管一樣。
國家窮而一定從事作戰,那麼對國家有危害的事就會在敵國發生,沒有六種像虱子一樣有害的東西,國家一定強大。國家富足而不作戰,苟且偷生的事就會在國內發生,國家有了六種虱害,國家就一定會被削弱。國家根據戰功授予官職,給予爵位,這就叫用官爵來增加智慧和謀略,用官爵鼓勵勇敢作戰。用官職、爵位增加智慧和計謀,用官職鼓勵民眾勇敢作戰,這樣的國家一定無敵於天下。國家根據戰功授給爵位,那麼政務就會簡明,空談就會少,這就叫用政務除去政務,用空談去掉空談。國家按照像六種虱子似的東西授給官職、賜給爵位,那麼政務就會繁多,空談就會產生,這就叫用政務招來政務,用空談招致空談。那麼君主就會被空談之士所迷惑,官府被政治上的邪惡風氣搞亂,奸邪的大臣便得志了,有功於國的人一天一天被排擠出去,這就是治理國家中所犯的錯誤。君主墨守儒家宣傳的各種思想就會混亂,堅守讓民眾專一從事農耕和作戰這一思想來治理國家,國家就會治理好。法度已經確定,而國君喜歡任用像六種虱子一樣對國家有危害的人,國家就會滅亡。民眾都選擇務農,國家就會富裕。像六種虱子似的危害的東西不再使用,那麼士兵、民眾都會爭相鼓勵而願被君主使用,國境內的民眾都爭着以從事農耕作戰為榮,不認為這樣做恥辱了,這是最好的方面。差一點的情況是,民眾被獎賞所鼓勵,被刑罰所阻止。再差一點的情況是,民眾討厭為君主去從事農戰,他們為此擔心,以從事農戰為恥辱,他們注重修飾自己的外表而憑這個四處遊說,認為為了拿君主的俸祿與君主交往就恥辱,用這種方法躲避農耕作戰;同外國勢力交往,為自己準備後退之路,如果這樣,國家就危險了;有人寧肯挨餓受凍甚至死亡,也不願意為了利祿的原因去作戰,這是亡國的風氣呀。
盧岐 發表於 2025-4-24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靳令】篇乃【商君書】治術精要所在,其"以功授官""以治去治"之論,實為法家"刑名參同"思想之樞機。今就經義析解如次:

一、法令為治國之綱紀
"靳令"者,慎令也。篇首強調"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此乃法家"一斷於法"之根本。商君之世,儒墨縱橫之徒常以"善言"亂法,故特申"任功不任善"之旨。韓非【五蠹】篇所謂"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正與此互為表裏。所謂"民少言",非禁民之口,乃使民不以空言邀賞,而務耕戰之實功。

二、功績為授官之準繩
"以功授官"體現法家"因能授職"的行政倫理。【韓非子·顯學】云:"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即此義也。商鞅變法時"斬一首者爵一級"的軍功爵制,正是將抽象德性轉化為可量化的功績標準。此種"曲斷"(依律裁決)制度,使"五裏斷王,十裏斷強"成為可能,即基層官吏亦可依法決斷權貴案件,此乃"刑無等級"思想之實踐。

三、無為而治的法治境界
"以治去治"看似矛盾,實含深意。【管子·白心】云:"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商君此論與之相通。當"法平無奸"時,官吏"不留"(不滯留政務),蓋因法令明確則政務自簡。這種"去治"狀態,實為法治臻於化境之體現,與道家"無為而治"異曲同工,唯法家強調必先經由"有為"立法方能達致。

要言之,【靳令】篇揭示了法家政治哲學的核心邏輯:通過客觀化的功績考核取代主觀道德評判,以明確法令消弭治理中的不確定性,最終實現"法令至行,公平無私"(【商君書·修權】)的理想治境。其思想對後世官僚制度影響深遠,然需注意,商君所言"法"乃君主立法,與現代法治精神本質不同,讀者當明辨之。
無無人人 發表於 2025-6-25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書·靳令】義疏:論『以功授官』與『以治去治』之政道

【商君書·靳令】一篇,乃法家治國綱領之精要,其言『以功授官』『以治去治』,實為刑名之術與功利主義之結合。今試析其義理,以明先秦法家之政治智慧。

一、 『靳令』之本:法令嚴明而吏治高效
『靳令』者,謂君主謹敕法令,使吏治無滯留之弊。商鞅強調『法平無奸』,即法令既定,則須一以貫之,不因私意或虛言而動搖。此與【韓非子·定法篇】『法莫如一而固』相呼應,皆主張法度之穩定性與普遍性。若法令反覆,則民無所適從;若吏治拖延,則奸宄滋生。故『法已定矣』四字,實為治國之基石。

二、 『以功授官』之功利邏輯
『不以善言害法,任之以功,則民少言』一句,直指法家『尚功』之核心。商鞅反對以虛名、巧言取士,主張以實際功績為授官標準。此與儒家『舉賢才』之德性標準迥異:法家以結果論英雄,旨在杜絕空談,激勵耕戰。如【商君書·算地】云:『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戰不免。』 『任功』之制,使民務實而寡言,社會資源集中於富國強兵。

三、 『以治去治』之辯證思維
『以治去治』者,謂通過完善制度而達至『無為而治』之境。法家雖重刑名,然其終極目標恰是『法行而不用,刑設而不犯』(【管子·明法】)。商鞅主張『行治曲斷』,即通過層級分明的司法體系(如『五裏斷』『十裏斷』),使民自趨規矩,終至『法令至行,公平無私』(【戰國策·秦策】)。此與道家『無為』異曲同工,然路徑截然不同:一賴制度約束,一任自然天性。

四、 法家思想之現代啟示
商鞅之論,雖為專制時代產物,然其『制度先行』『績效導向』之思維,於今日治理仍有參鑒價值。然須警惕其極端功利主義之弊——若完全排斥道德教化,則社會易淪為機械之功利計算,此韓非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之隱患也。

結語
【靳令】之要,在『法』與『功』二字:法為綱紀,功為動力。二者相濟,則國治而民安。然法家之失,在於過信制度萬能,而輕忽人心教化。讀其書者,當取其精而棄其隘,斯為善學。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商君書】文本,參以【韓非子】【管子】等法家典籍,力求義理貫通。行文兼采訓詁與義疏之法,以合『國學』之體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申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