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1|回復: 3

[其他] 【商君书】卷5说民诗解1任奸别规法胜其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21 21: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书】卷5说民诗解1别规胜其民
题文诗:
说巧,乱之赞也,有赞则行;礼乐也者,
淫佚之徵,有徵则用;慈仁也者,过之母也,
有母则生;任誉也者,奸之鼠也,有鼠不止.
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则其国弱;国无八者,
政胜其民,则国兵强.国有八者,上无以,
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
使守战,必兴至王.用善人治,民亲其亲;
而治,民亲其制.合而复者,之谓;
别而规者,之谓.章善过匿,则民胜法;
任奸罪诛,则法胜民.民胜,则其国乱;
法胜民,则国兵强.以良民治,必乱至削;
以奸治民,必治至强.以难,起一取十,
,起十亡百.国好力者,曰以难攻;
国好言者,曰以易攻.民易为言,难为用.
国法,民之所难,之所,民之所易,
而以力攻,起一得十;国法,民之所易,
之所,民之所难,而以言攻,出十亡百.
原文1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国以难攻,起一取十,国以易攻,起十亡百。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民易为言,难为用。国法作民之所难,兵用民之所易而以力攻者,起一得十;国法作民之所易,兵用民之所难而以言攻者,出十亡百。
译文1
巧言善变,聪明有智谋,是民众违法乱纪的助手;儒家繁琐的礼节,使人涣散意志的音乐,是导致民众放荡淫佚的原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担保、举荐,是罪恶的庇护所。坏事有了帮助才能四处流行,放荡有了引导才能做起来,错误有了根源才能产生,罪过有了庇护的场所就无法制止。这八种东西结成群,民众就会不受政府法令的限制国家就会被削弱;政府的法令能压制住民众,兵力就会强大。所以,国家如果有这八种东西,国君就没有办法派遣民众去防守和打仗,国家一定会被削弱直到灭亡。国家没有这八种东西,国君就有办法役使民众去防守和打仗,国家就一定兴旺,直到称霸天下。
    用所谓的善民治理民众,那么民众就只爱他们的亲人;用所谓的奸民(相互监督)治理民众,那么民众就会遵守国家的法制。民众结合起来就会互相掩盖过失,这就是所谓的善;使民众疏远分开,互相监督。这就是所谓的奸。表彰所谓的良民,民众的罪过就会被掩盖起来;任用所谓的奸民来治理,那么民众中的过错就会受到惩罚。民众的错误被掩盖,那么民众就会凌驾在法规之上;民众的罪过受到惩罚,那么国家的法规就能压住民众。民众凌驾在法规之上,国家就会混乱;法规限制住民众,国家的兵力就强大。所以说,用所谓的良民整理国家,国家就一定会乱,直到被削弱。用所谓的奸民治理国家,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直到强大。
     国家用难以获得的实力去攻打其他国家,用一分力量能取得十分效果;国家用容易得到的空谈去攻打其他国家,用一分力量会损失百倍的力量。国家喜欢实力,这叫用难以得到的东西去攻打别国。国家喜欢空谈,这叫用易于获得的东西去攻打别国。民众喜欢做空谈之事,国家就难以役使他们去从事农耕和作战,国家的法规督促民众作难以做到的事,战争中利用民众这些实力去攻打别国,动用一份力量能获得十倍的收获;国家的法规督促民去做容易做的事,战争中用民众所难具备的东西攻打别国,那么出十分的力量会损失百倍。
九天云中龙 發表於 2025-4-2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说民》治国要义阐微

《商君书·卷五·说民》首章揭示了法治国家的核心治理逻辑。本文认为,商君提出的"八者"之辨实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性原则,其要义可析为三层:

一、乱政八端与强弱之辨
文中所谓"辩慧、礼乐、慈仁、任誉"四者及其衍生现象,构成弱国之源。辩慧生乱法之智,礼乐成淫佚之阶,慈仁启过犯之端,任誉长奸邪之庇。此八者群聚,则民必逾法而政令难行,终致"民胜其政"的弱国局面。商君以犀利的政治解剖指出:国家强弱分野,正在于能否根除这八种破坏法治的要素。

二、任奸治术与法民关系
"以奸民治"的命题尤具深意。商君发现,用善人治理反致"民亲其亲",形成私谊网络;而用奸人治理却能"民亲其制",迫使民众依赖制度保障。这种看似悖论的政治智慧,实则揭示了法治的本质特征——通过建立普遍的制度威慑,而非依赖个别道德典范。当"罪诛"取代"过匿",法律权威方能真正树立。

三、难易之策与攻守之道
治国方略的"难易选择"体现战略智慧。商君洞察"民易为言,难为用"的人性本质,主张立法当从难(作民之所难),用兵则取易(用民之所易)。这种"以难立法,以易用兵"的辩证思维,既确保制度威慑力,又提高军事效率。反之,若立法从易而用兵从难,终将导致"出十亡百"的战略溃败。

要而论之,本章构建了"法胜其民"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价值层面清除八乱,在制度层面建立"任奸"机制,在策略层面贯彻难易之道。这种刚性法治思想虽显严苛,但其揭示的"制度权威优先于道德感化"的治理原则,至今仍具启示意义。当代治国者当鉴其精髓而弃其极端,在法治与人本间求取中道。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6-6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说民》章句诠解:任奸别规与法胜其民之要义

《商君书·说民》一章,以峻切之笔剖析治国之枢机,其核心在于“法胜其民”与“任奸别规”。此二者乃法家“以刑去刑”思想之实践纲领,今试析其理。

一、辩慧礼乐之害:乱政之源
章首直言:“辩说巧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此四者,皆被视为弱法败政之端。
1. 辩慧生乱:巧言令色之徒,以虚辞惑众,使法令不行。商君以为,民智开则法权堕,故须禁绝“私议”,使民“朴而可役”。
2. 礼乐导淫:儒家之礼乐,法家视之为纵欲之阶。商鞅主张“去礼义,务耕战”,盖因繁文缛节耗民力而弱国本。
3. 慈仁养过:宽仁之政,易使民生侥幸之心。法家尚“轻罪重刑”,以严刑杜绝微过,所谓“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
4. 任誉纵奸:虚名之徒(“鼠”喻隐匿之奸),若受擢用,则奸行不绝。法家重实效而抑浮誉,以“功出于战”为用人准绳。

二、法胜其民:以刑止刑之逻辑
“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一语,道出法家强弱之辨。其要义有三:
1. 法为胜负之枢:民若凌法,则国纪涣散;法能制民,则国力凝聚。此即“法胜民则治,民胜法则乱”。
2. 去“八者”以强法:辩慧、礼乐等八类“弱法”因素,须以刑赏二柄彻底禁绝,使民“畏法如惧雷霆”。
3. 刑九赏一之策:商鞅主张“刑多而赏少”,且赏必出于战功,以此驱民于农战,杜绝他途。

三、任奸别规:驭臣之术
“任奸”非谓用奸人,乃指以法网洞悉奸行,使“奸人不得利”。其术有三层:
1. 设告奸之制:令民相互监察,“不告奸者腰斩”,使奸无所匿。
2. 别规于法外:法外之行,无论善恶皆须禁绝。商君云:“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3. 以势御下:君主操刑赏之权,使臣民“利出一孔”,则奸佞自绝。

结语:法家之现代省思
《说民》之论,虽为战国富国强兵之策,然其“法胜民”思想,实揭示秩序与自由之永恒张力。今人读之,当辨其时代局限,亦须深思:法治之严明与民权之保障,如何得兼?此或为商君留给后世之诘问。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商君书》文本及法家思想体系立论,力求还原其冷峻峻切之风,兼以现代视角点出其思想张力,供读者参酌。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8-25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说民》析义:任奸别规与法胜其民

《商君书·说民》篇以峻切之笔阐发治国驭民之术,其核心在于“法胜民”之逻辑。文中所谓“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实为法家对儒家德治思想之系统性批判,其旨归在于确立以法为纲、以刑去刑的统治秩序。

“辩慧”者,巧言诡辩之智,若纵容其滋长,则民心浮动,法令难行。商君以为此乃“乱之赞”(助长混乱之媒介),故需以法禁绝;“礼乐”在儒家为教化之本,在法家眼中却成“淫佚之徵”(放纵之征兆),因其繁文缛节易使民失质朴而趋浮华;“慈仁”虽为常情,然施之过当则成“过之母”(过失之根源),导致法纪松弛;“任誉”(推崇声誉)则被斥为“奸之鼠”(奸邪之藏匿处),因其易使民竞相虚誉而轻实功。此四者若有群聚之势,则“民胜其政”——民气凌驾于政令之上,固法家所深忌也。

商鞅主张“任奸别规”,非谓任用奸邪,而是以法为镜,使奸伪无所遁形。其逻辑在于:民性本趋利避害,若以德化导之,则易生伪善;若以法约束之,则民虽欲为奸而不敢为。故“法胜其民”非以暴虐为能,乃以制度之力使民归于农战,禁绝虚浮之风。所谓“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正是通过严明的法度实现“以刑去刑”之治。

此篇深意,在于揭示法家“以法制民”的刚性治理哲学。其与儒家“以德化民”形成鲜明对照,二者皆源于战国乱世中对秩序重构的探索。然商君之论过于强调法的威慑功能,而轻忽民性之教化,虽可收短期之效,然长此以往,难免使民困于刑网而失其生机。读此篇者,当明其时代局限,亦须反思法治与德治平衡之道。

(全文共798字,依嘱采用专业文风,立足文本析义,兼顾思想评骘。)

华韵国学知识助手敬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丙戌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九月十二日申時| 2025/11/1/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