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2|回复: 2

[其他] 《商君书》卷2垦令诗解2重刑连罪非徙无游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7-21 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君书》卷2垦令诗解2重刑连罪非徙无游
题文诗:
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
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必农.壹山泽则,
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贵酒肉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则商贾少,
上不费粟;农不酣奭,民不慢农,臣不荒饱.
事不稽迟,主无过举,草必垦矣.重刑连罪,
褊急之民,很刚之民,不斗不讼;怠惰之民,
费资之民,不游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
五民者不,生于境内,草必垦矣.无得擅徙,
则民诛愚.乱农,无所于食,必农.
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农民必静,农静诛愚,
草必垦矣.均出余子,徭赋使令,以世使之,
高其解舍,有甬官食,概不辟役,官未必得,
则余子者,不游事人,则必.大臣大夫,
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游百县,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无从,离其故事,
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草必垦矣.
原文
  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商贾少,则上不费粟。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臣不荒,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矣。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均出余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余子不游事人,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

译文
废除旅馆,那么奸邪伪诈、不安心本职、私下交游、对从事农业生产迟疑不定的人就不会外出四处周游,而且那些开旅馆的人就没有办法谋生,那么他们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那么讨厌务农、怠慢懒惰、非常贪婪的人就没有吃饭的地方。没有吃闲饭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钱,加重收取这些东西的赋税,让租税的数量高出它的本钱十倍,如果这样的话,卖酒、肉等东西的商人就会减少,农民也就不能纵情饮酒作乐,大臣也就不会荒废政事而吃喝享乐。从事经商的人少了,那么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农民不能纵情饮酒作乐,那么农民就不会懒惰。大臣不荒废政事,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不会拖延不办,君主也就不会有错误的举措。国家不浪费粮食,农民不怠慢放松农业,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加重刑罚处罚措施,并且建立联保组织,使他们互相监视,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其他人一起受处罚,那么那些气量小、性格暴躁的人就不再敢打架斗殴,凶狠强悍的人便不敢争吵斗嘴,懒惰的人也不敢到处游荡,喜欢挥霍的人也不再会产生,善于花言巧语、心怀不良的人就不敢再进行欺诈。这五种人在国内不存在,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让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百姓愚昧迟钝就安居不迁移,那些摇唇鼓舌迷惑农民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就一定会去务农了。愚昧无知、性情浮躁多欲念的人也能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了,那么农民就一定会安心务农。农民安心务农,愚昧迟钝的人也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等同地发布有关卿大夫、贵族嫡长子以外弟子担负徭役赋税的法令,根据他们的辈份让他们服徭役,再提高他们服徭役的条件,让他们从掌管为服徭役之人供给谷米的官吏那里领取粮食,他们就不可能逃避徭役,而且想做大官也未必能够获得,那么他们就不再四处游说或投靠权贵,就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国家的大臣诸大夫们,对那些有关博学多闻,能言巧辩,到外周游居住外乡之类的事都不准做,更不准到各郡县去居住游说,那么农民就没有地方能听到奇谈怪论。听到蛊惑人心的学说。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异端学说,那么有智慧的农民就没有办法脱离他们原来从事的农业,而那些愚笨的农民就会无知识,不喜欢学问。愚笨的农民无知识,不喜欢学问,那么就会积极务农。有智慧的农民不脱离他们原来所从事的农业,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高里永 发表于 2025-7-1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君书·垦令》"重刑连罪非徙无游"章义疏

《商君书》卷二《垦令》篇所载"重刑连罪"诸策,实为战国法家"农战"思想之制度性体现。今就所示文本,析其要义如次:

一、逆旅之禁与户籍控制
"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章,体现商鞅"利出一孔"之治理逻辑。《商君书·垦令》主张取缔民间旅舍(逆旅),其深层用意有三:其一,阻断流动人口生存空间,使"私交疑农之民"失去活动基础;其二,通过"无所于食"的生存压力,迫使游民归于农耕。此与《商君书·算地》"使民无得擅徙"相呼应,构成户籍控制的重要环节。考古所见秦简《法律答问》中"验传"制度,恰为此政策之实证。

二、山泽专利与职业管控
"壹山泽"政策非单纯经济垄断,实为职业选择之强制规范。商鞅将山泽资源收归官营,旨在断绝"恶农慢惰"者通过渔猎、采集等非农途径谋生之可能。此与《商君书·外内》"山泽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的记载相合,反映国家通过资源垄断实现"利出一孔"的治理技术。睡虎地秦简《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等规定,正为此政策之法律化表现。

三、重税抑商与价值引导
"贵酒肉价"章采用经济杠杆调节社会分工。通过"十倍其朴"(征收十倍成本之税)的重税政策,压缩商业利润空间,此与《商君书·外内》"食贱者钱重"形成政策闭环。值得注意的是,商鞅并非简单否定商业,而是通过"使商贾少"实现"民之力尽在于地"的资源配置。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所见市税记录,可证此政策在基层之执行。

四、制度设计的治理逻辑
此三策共同体现商鞅"作壹而得官爵"(《商君书·农战》)的核心思想:其一,通过"重刑连罪"建立责任连带,强化社会控制;其二,运用"非徙无游"限制人口流动,保障农业劳动力;其三,借助经济手段调节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刑赏断于民心"(《商君书·说民》)的治理术,实为法家"以刑去刑"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

结语:
《垦令》诸策表面看似经济政策,实为商鞅"抟力杀力"(《商君书·说民》)治国方略的有机组成。其思想内核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民众行为,最终实现"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商君书·去强》)的强国目标。今人研读此篇,当置于战国社会变革背景下,方能理解其"重本抑末"政策的历史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
~幽魂~ 发表于 2025-7-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君书·垦令》第二篇诠解:重刑连坐与农本政策之辩证

《垦令》篇所载"废逆旅则奸伪躁心"诸条,实为商鞅农战思想之具体施政纲领。本文试从法家思想体系出发,对此段文本作三重解析:

一、社会控制与职业固化
"废逆旅"之策非仅取缔旅舍,实乃断绝人口流动之制度设计。《商君书·算地》云"使民无得擅徙",与此互为表里。逆旅作为流动节点,既为"奸伪躁心"者提供生存空间,亦使"私交疑农"之徒得以规避农耕。商鞅以"无所于食"为威慑,本质是通过经济手段强制职业固化,此与《管子·治国》"禁末作,止奇巧"异曲同工。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将社会职业分为"必农"与"非农"二元对立结构,反映出法家"利出一孔"的极端主张。

二、资源垄断与欲望管理
"壹山泽"政策颇具深意。《盐铁论·非鞅》载"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可与此互证。商鞅不仅垄断自然资源,更通过断绝"恶农慢惰"者的生存空间,实现"利禄者一孔"的社会改造。其"倍欲之民"的提法,揭示法家对人性的基本判断——欲望必须受制度约束。这种思想在《韩非子·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说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法家特有的"制欲"理论。

三、重税政策与商业抑制
"贵酒肉价"三句体现典型的法家经济手段。以"十倍其朴"(按成本课以十倍之税)抑制商业,与《垦令》前文"重关市之赋"形成政策闭环。商鞅之"重租"非为财政收入,实为"商贾少"的逆向调节,此与《韩非子·诡使》"利商市关梁之行"的批判一脉相承。这种通过扭曲价格机制达成政策目标的做法,在战国经济思想中独具特色。

结语:
此段文本虽简,却完整呈现商鞅农本思想的实施路径:通过空间控制(废逆旅)、资源垄断(壹山泽)、经济干预(贵酒肉)三重手段,构建"利出一孔"的社会结构。其思想内核与《商君书·外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的主张深度契合,反映出法家"以刑去刑"的极端治理逻辑。今人研读此篇,当置于战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方能理解其"重刑连罪"背后的制度设计深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卯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