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2|回復: 2

[其他] 【六韬·武韬3文伐】诗解1骄敌赂淫收内间外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15 21: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六韬·韬3文伐诗解1骄敌赂淫收内间外
题文诗:
王问太公:文伐法何?太公:有十二节:
节之,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
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节之,
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
廷无忠臣,社稷必危;节之,阴赂左右,
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节之,
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
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节之,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
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
国之,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节之,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
敌国内侵,国鲜不亡;节之,欲锢其心,
必厚赂之,,左右忠爱,阴示以利,
令之轻业,蓄积空虚.阳奉阴违,离心离德,
无储无备,饥馑但临,民心不稳,亡不得已.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①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②: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③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④,国将生害;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⑤。彼将不争,奸节乃定⑥;
  五曰,严⑦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⑧,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注释
  ①文伐:指用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
  ②节:项。
  ③奸:底本作『好』,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④身内情外:身处此方面内已向着对方。
  ⑤顺命而合:指顺从敌人的心意。
  ⑥奸节乃定:指邪恶行为一定会发展下去。
  ⑦严:尊敬。此处可理解为与他结好以从中行间的意思。
⑧相:辅助,帮助。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文伐的方法该怎样?』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
  一是,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随意愿。这样,他就会滋长骄傲情绪,而肯定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亲近拉拢敌君的近臣,以分化敌国的力量。敌国近臣如怀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诚程度。敌国朝中没有忠臣,他的国家必定面临危亡;
  三是,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这些人身居国内而心向外国,敌国就必将发生祸害;
  四是,助长敌国君主的放纵享乐,扩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宝贿赂他,赠送美女讨好他。言辞卑下,曲意听从,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就忘记与我斗争,而放肆地发展自己的邪恶行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送给他微薄的礼物,与他出任使者前来交涉时,故意加以拖延,而对所交涉的问题不予答复,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诚心解决所交涉的问题,向他表示亲近以取得他的信任,从而使敌国君弥合与我国的关系。这样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够离间敌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是,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国,造成敌国内部自相混乱,这样敌国就很少有不灭亡的;
七是,要使敌国君主对我深信不疑,就必须赠送大量礼物加以贿赂,同时收买他左右亲近大臣,暗中给他们好处,使其君臣忽视生产,造成财粮匮乏,国库空虚。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7-19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韬·武韬·文伐》章句疏义

题解:
《文伐》者,以文事伐人,不假兵戈而弱敌之策也。太公所陈十二节,乃先秦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智术。今释前三节,以明其“骄敌、赂淫、收内间外”之要旨。

第一节:因喜顺志,纵其生骄
太公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此言窥敌君之偏好,投其所好以助长其骄矜之气。昔纣王好酒色,周人献珍玩女乐,使其怠政而失民心。盖“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敌志骄则谋疏,行僻则奸生,我乃可乘其弊。《老子》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之理,与此节暗合。

兵家精义:非独物质之赂,更在精神之纵。如越王勾践以甘言事吴,齐桓公示弱于楚,皆使敌放松戒备。然用此术者,需自身惕厉,免堕“骄敌”之弊。

第二节:亲其所爱,分威弱忠
“亲其所爱,以分其威”者,离间敌君腹心之臣也。战国时,秦以重金结赵宠臣郭开,使廉颇见弃、李牧遭诛,赵遂亡。所谓“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即分化敌国内部,使其忠良去位,谄佞当道。

史鉴:此术直指政权核心——君臣互信。齐人用间使燕王疑乐毅,项羽中陈平计疏范增,皆廷无忠臣而社稷危矣。然施术需知人:所“亲”者必为贪懦之辈,若遇比干、魏徵之流,则徒劳耳。

第三节:阴赂左右,成我内应
“阴赂左右”者,渗透敌之近臣也。敌君左右得我厚赂,或蔽其耳目,或乱其决策。如春秋时晋献公伐虢,先赂虞君以璧马;汉陈平间项羽,亦以金玉收买楚军将领。

用间之要:太公此策,实开后世“五间”(《孙子·用间篇》)之先河。然贿赂非止财物,亦可许以权位、美名。其险在于:若行事不密,反为敌所制。故《鬼谷子》强调“谋莫难于周密”,正为此节注脚。

总论:
文伐三节,层层递进:首节弱其志,次节分其势,末节毁其枢。太公之智,在于洞悉人性弱点——骄奢生于顺,猜疑起于亲,背叛成于利。然今人读此,当知兵者诡道,却非无德之术。昔管仲用间而尊周室,孔明伐谋以正汉统,皆以仁义为本。若徒效其术而失其道,则如王莽、司马昭之流,终致祸殃。学者宜以《六韬》合《孟子》观之,方得文武之道、张弛之宜。

(全文约780字)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7-22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韬·武韬·文伐》义疏:论"骄敌赂淫"之策与先秦兵家心战要旨

《六韬》作为先秦兵学集大成之作,其《武韬·文伐》篇所载十二节"文伐"之法,实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精髓。今就首三节"骄敌""赂淫""收内间外"之策,试作义理阐发。

第一节"因喜顺志"解
太公所谓"因其所喜,以顺其志",乃承《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之辩证思维。考《战国策·魏策》载智伯索地于韩魏,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终致智伯骄纵而亡,恰为此策注脚。其要义在于:
1. 心理层面:利用人性"志得意满则生骄矜"的弱点(《尚书·仲虺之诰》"志自满,九族乃离")
2. 战略层面:通过表面顺从加速敌手战略失衡(《孙子·计篇》"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此非简单谄媚,实为"形格势禁"之术,与《鬼谷子·飞箝》"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异曲同工。

第二节"亲爱分威"辨
"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之术,在春秋实践中屡见不鲜。《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载费无极离间楚平王与伍奢,终使楚国栋折榱崩。其机理在于:
政治力学:通过渗透权力核心人物,制造"一人两心"的决策分裂(《韩非子·内储说下》"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
组织瓦解:当权者猜疑忠良则"廷无贞臣"(《管子·明法解》"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此策较之《孙子·用间》"因间""内间"之说更为隐蔽,直指权力结构中的情感纽带。

第三节"阴赂左右"析
"阴赂左右"非指行贿这般浅表,实为《鬼谷子·谋篇》"阴道而阳取"的实践。考《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秦间齐后胜"多受秦间金",终使齐国不战而降,可见:
1. 操作尺度:需符合"微而施之"(《六韬·文韬·赏罚》)的隐蔽原则
2. 战略目的:不仅要获取情报,更要构建"间外"(外部势力与内部代理人)的响应机制
此与《孙子·九地》"顺详敌之意"形成战略闭环,较之后世《三十六计·美人计》更为系统。

结语
《文伐》三策呈现递进关系:从心理操控(骄敌)到权力解构(分威),终至体制渗透(赂淫)。其本质是《易经·系辞》"几者动之微"的预判艺术,与儒家"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形成互补。今日读之,犹见太公"全胜不斗"(《六韬·武韬·发启》)的兵家至境,非独可用于戎事,实为应对复杂博弈的思维范式。学者当结合《三略》《尉缭子》互参,方得先秦兵家心战之堂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戌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