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2|回覆: 2

[史學] 【漢書食貨志】下詩解5重擊匈胡賦稅既竭買爵贖禁官職秏廢公孫弘相見知法生稍務功利 【史記平準書】詩解4重擊匈胡賦稅既竭買爵贖禁官職秏廢公孫弘以春秋義取相稍騖功利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4-26 17: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書食貨志】下詩解5重擊匈胡賦稅既竭買爵贖禁官職秏廢公孫弘相見知法生稍務功利 【史記平準書】詩解4重擊匈胡賦稅既竭買爵贖禁官職秏廢公孫弘以春秋義取相稍騖功利
題文詩:
此後四年,衛青比歲,十餘萬眾,擊胡斬捕,
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萬斤,漢軍士馬,
死十餘萬,兵甲之財,轉漕之費,不與;
大司農陳,臧錢經用,賦稅既竭,不足以奉,
戰士有司,請令民得,買爵贖禁,錮免減罪;
請置賞官,名武功爵,級十七萬,凡值三十,
余萬金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
千夫如王,大夫其有,罪減二等;爵至樂卿.
以顯軍功,軍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大夫,
小者郎,道雜而,多端然後,官職秏廢.
自公孫弘,以春秋之,義繩臣下,漢相,
張湯以峻,文決理為,廷尉於是,見知法生,
廢格沮誹,窮治獄用.明年淮南,衡山江都,
王謀反跡,見而公卿,尋端治之,竟其黨,
坐而死者,數萬,吏益慘急,而法令察.
當是,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
公卿大夫.公孫弘以,相布被,食不重味,
下先,然而無益,於俗稍務,於功利矣.

    【原文】

  此後四年,衛青比歲十餘萬眾擊胡,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而漢軍士馬死者十餘萬,兵甲轉漕之費不與焉。於是大司農陳臧錢經用賦稅既竭,不足以奉戰士。有司請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請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值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千夫』如王大夫;其有罪又減二等;爵得至『樂卿』。以顯軍功。軍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譯文】
這以後四年,衛青每年率十多萬人攻擊匈奴,斬殺捕捉敵人的兵士受到的賞賜有黃金二十多萬斤,但漢朝的兵士和馬匹死的有十多萬,兵器和鏜甲以及運糧的費用還不包括在內。於是大司農上奏說常用的錢以及賦稅已用完,不足以支付戰士的費用。
有關官員請示令百姓可以買爵位以及用錢來換取免除或減除不准工商業者為官的罪罰;請求設置受賞的官職,叫做武功爵,每級十七萬,共值三十多萬金。各買武功爵官位的人先試着授官;千夫武功爵與五大夫相同;有罪再減二等;買爵可以到樂卿武功爵,以突出軍功。軍功多數使用超等封賞,功大的封侯和卿大夫,小的封郎。官途雜而且頭緒多,這樣官職就亂了。
(據此,請准於設置賞官,名為武功爵。每級價十七萬,共值三十多萬金。到官首一級的,可通過測試補為吏,並優先除授;千夫一級與五大夫相當;有罪的降二等;武功爵最高可至樂卿。以此使軍功顯榮。』而實際軍功爵有許多超過了這個等級,大者封侯或封卿大夫,小者為朗為吏。吏制雜亂多端,官員名位變輕,職任也荒廢了。)
【原文】

  自公孫弘以【春秋】之義繩臣下取漢相,張湯以峻文決理為廷尉,於是見知之法生,而廢格、沮誹窮治之獄用矣。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謀反跡見,而公卿尋端治之,竟其黨與,坐而死者數萬人,吏益慘急而法令察。當是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孫弘以實相,布被,食不重味,為下先,然而無益於俗,稍務於功利矣。
【譯文】從公孫弘用【春秋】的道義約束臣下取得漢朝丞相,張湯以苛酷嚴捆的法條來判決官司而當上廷尉後,於是官吏知道他人犯罪而不舉報,與犯人同罪的法律出現,而擱置韶令,行動不以及詆毀、徹底處理的刑罰也開始實行了。過了一年,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陰謀造反的跡象被發現,公卿就尋找縵索來審理案情,追究他們的黨羽,定死罪的人有幾萬,官吏更加用法刻毒而法令更加苛細了。在這個時候,招攬尊敬方正、賢良、文學的士人,有的當上了公卿大夫。公孫弘以宰相的地位,蓋布制的被子,不吃多種菜餚,作為天下的表率,
但對民俗沒有益處,衹是稍微有益於功利罷了。
(但是對世人影響很小,從此便漸漸地致力於追求功利了。)
注釋見知法漢 律,吏知他人犯罪而不舉,以故縱論處,謂『見知法』。
鄒外 發表於 2025-7-20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書·食貨志】與【史記·平準書】互文發微:論武帝朝財經困局與功利思潮之興

班固【漢書·食貨志下】與司馬遷【史記·平準書】所載武帝時期財經政策,實為互文見義之雙璧。兩篇皆聚焦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霍去病"比歲十餘萬眾擊胡"之役後,漢廷面臨的財政危機與制度異變。細繹文本,可見三大關節:

一、軍費耗竭與非常之策
【食貨志】詳載"二十萬斤黃金"賞賜、十萬軍馬損耗及"兵甲轉漕之費不與焉",【平準書】則補敘"賦稅既竭"之窘。二者共同揭示:漢初"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的常態財政體系已然崩潰。班固特書"買爵贖禁"之制,司馬遷側重"武功爵"設置,實則反映【管子·輕重】"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的理財術復興。此乃管仲"鹽鐵之徵"與商鞅"軍功授爵"的糅合變體,標誌着黃老無為財政向戰時統制經濟的轉型。

二、制度潰壞與功利之濫
【食貨志】言"官職秏廢",【平準書】稱"選舉陵遲",兩書皆指陳吏治崩壞之象。公孫弘現象尤具象徵意義:班固謂其"相見知法生稍務功利",司馬遷記"以【春秋】義取相稍騖功利",揭示儒學經義異化為功利工具的過程。公孫弘以布衣登相位,表面是"獨尊儒術"的勝利,實則反映"曲學阿世"已成仕進捷徑。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理想主義,在此已讓位於"通經致用"的現實主義。

三、文本差異與史家筆法
班固述事側重製度鏈條:"買爵贖禁-官職秏廢-功利盛行"的因果敘事;司馬遷則突出思想衝突:"【春秋】義-相職-功利"的價值悖反。二者皆用"稍"字點睛("稍務功利""稍騖功利"),然【食貨志】立足於財政制度解構,【平準書】着眼於思想流變批判。此差異正體現班馬史學之別:前者重典章制度之"體",後者察人心世變之"用"。

要而論之,兩篇文獻共同構建了武帝朝"外攘夷狄-內興功業-財政崩潰-制度異化"的歷史邏輯鏈。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漢匈戰爭的經濟成本,更揭示了"霸王道雜之"治國方略形成期的深層陣痛。公孫弘現象警示後人:當經術淪為功名利祿之器,則"獨尊儒術"難免異化為"緣飾吏事"。班馬直筆,實為後世鑑戒。
覃冒 發表於 2025-7-20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書·食貨志】與【史記·平準書】所載武帝時期財政困局之比較析義

一、征伐匈奴與財政危機之關聯
【漢書·食貨志下】與【史記·平準書】皆載武帝連年用兵匈奴之事。衛青"比歲十餘萬眾擊胡",雖獲"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之勝,然"漢軍士馬死者十餘萬",更兼"兵甲之財、轉漕之費不與焉",足見戰爭消耗之巨。兩書筆法略異:【食貨志】直陳"賦稅既竭"之果,而【平準書】以"縣官大空"喻指國庫空虛,皆揭示軍事擴張與財政崩潰之因果關係。

二、賣爵贖禁與制度崩壞
為解決財用不足,朝廷行"買爵贖禁"之策。【食貨志】言"武功爵"定價十七萬級,而【平準書】詳載"買復及五大夫"者眾,致使"吏道雜而多端,官職秏廢"。班固以"法生稍務功利"暗諷政策失序,司馬遷則直指"選舉陵遲,廉恥相冒",二者皆洞察爵位貨幣化對官僚體系之腐蝕。公孫弘"以【春秋】義繩臣下"(【平準書】),表面標榜儒術,實則"相見知法"(【食貨志】),反映儒法合流下功利主義對政治倫理的衝擊。

三、文本差異與史家筆法
【食貨志】側重經濟制度鏈條斷裂:"賦稅既竭→賣爵度支→官職秏廢";【平準書】則突出思想異化:"公孫弘以【春秋】取相→天下學士騖於功利"。班固重製度敘事,故言"法生";司馬遷擅人性刻畫,故云"騖功利"。然二者皆以"秏廢"(消耗廢弛)為關鍵詞,揭示武帝朝"外攘夷狄,內興功業"(【食貨志】)的不可持續性。

四、歷史鏡鑒之現代啟示
兩書記載共同指向國家治理的核心命題:軍事擴張需以財政健康為基,制度創新當避功利化陷阱。公孫弘"緣飾以儒術"(【平準書】)的執政風格,恰為"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紀】)的早期實踐,其引發的"吏治秏廢",至今仍具警示意義。讀史者當透過文本差異,把握財政、軍事、吏治三者互動之要義,方得"食貨"之學真諦。

(全文798字,依經立義,謹守考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九日子時| 2025/8/1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