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8|回覆: 1

[道學研究] 【鹽鐵論】卷3通有詩解2文學王禁溢利節其漏費大夫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1 22: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3通有詩解2文學王禁溢利節漏費大夫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題文詩:
文學曰古,采椽不斫,茅茨不翦,布褐爲衣,
土硎,鑄金爲鋤,埏埴爲器,工不奇巧,
不寶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樂俗甘食,
便其器也.是以遠方,之物不交,崑山之玉,
不至,世俗壞而,競於淫靡,女極纖微,
工極技巧,素樸,而尚珍怪,鑽山石而,
求金銀,沒深淵求,珠璣設機,陷求犀象,
張網羅求,翡翠,蠻貉之物,以眩中國,
徙邛筰貨,致之東海,交萬里財,曠日費功,
無益於用.褐夫匹婦,勞疲力屈,衣食不足.
故王者,溢利,漏費.溢利禁則,
反本費節,則民用給.是以生無,乏資死亦,
轉屍也.大夫曰古,宮室有度,輿服以庸;
采椽茅茨,非先王制.君子節奢,刺儉,
則固陋也.昔孫叔敖,相楚之時,妻不衣帛,
馬不秣粟.孔子曰否,儉極下.蟋蟀,
所爲作也.管子:不飾宮室,則材木也,
不可勝用,不充庖廚,則禽獸亦,不損其壽.
無末利則,本業無出,無黼黻則,女工不施.
工商梓匠,邦國之用,器械之備.自古有之,
非獨於此.弦高販牛,於周五羖,賃車入秦,
公輸子以,規矩歐冶,以熔鑄劍.論:
百工居肆,以致其事.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山居澤處,蓬蒿,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是以多者,不獨衍余,而少者不,獨饉,
各居其處,食其食則,橘柚不鬻,朐鹵之鹽,
不出旃罽,不市吳唐,之材不用.有無必通.

 【原文】
文學曰:古者,采椽不斫(1),茅茨不翦(2),衣布褐(3),飯土硎(4),鑄金爲鋤,埏埴爲器(5),工不造奇巧,世不寶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樂其俗,甘其食,便其器(6)。是以遠方之物不交,而崑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壞而競於淫靡,女極纖微,工極技巧,雕素樸而尚珍怪,鑽山石而求金銀,沒深淵求珠璣(7),設機陷求犀象(8),張網羅求翡翠(9),求蠻貉之物以眩中國(10),徙邛、筰之貨致之東海(11),交萬里之財,曠日費功,無益於用。是以褐夫匹婦(12),勞疲力屈(13),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節漏費。溢利禁則反本,漏費節則民用給。是以生無乏資,死無轉屍也。

  【注釋】(1)采椽(chuan):用柞本作屋頂上的木條。斫(zhu¥):砍削加工。

  (2)『茨』原作『屋』,今改。下文『采椽』、『茅茨』對言,即承此文。【散不足篇】:『采椽不斫、茅茨不翦』。也正作『茅茨』。茅茨(c0):蓋房頂用的茅草和蘆葦。(3)布褐:粗布衣服。
  (4)土硎(xing):土做的飲食器具。
  (5)埏埴(shan zhi):把粘土和合起來製造器具。
  (6)語本【老子·道德經】,是鼓吹『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生活。
  (7)珠璣:珍珠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
  (8)機陷:爲捕捉動物而設置的機關陷阱。
  (9)翡翠:珍貴的鳥名,羽毛可做裝飾品。
  (10)蠻:泛指我國古代南方的少數民族。貉:泛指我國古代東北方的少數民族。眩(xuan):迷惑,迷亂。
  (11)邛(qiong):漢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西昌縣東南。筰(zuo):漢代民族名,居住在今四川省漢源縣東南。東海:泛指東邊靠海的地區。
  (12)褐:原作『揭』,今改。『褐夫』,指貧賤的人。褐夫匹婦,是輕視勞動人民的稱呼。(13)屈:竭。
 【譯文】文學說,古時候,房屋上的椽子不經木匠加工砍削,房上的茅草也不修剪,穿的是粗布衣服,吃飯用的是泥土製的飯碗,用鐵鑄造鋤頭,和土燒制陶器,工匠不製作稀奇古怪的東西,世人不珍貴寒不可穿、飢不可吃的東西。大家都是安定地居住在自己家鄉,喜歡自己的風俗習慣,樂意吃本地產的糧食和使用自己做的用具。因此,不和遠方交換物品,而崑山的玉石也不到內陸。可是,今天的社會風俗敗壞,人們都爭著淫逸腐化,女工盡力紡織精細的絲織品,工匠追求奇巧的技術,把樸素的東西加以雕刻或裝飾,崇尚奇珍怪異的東西,開山鑿石尋求金銀,下海入水撈取珍珠,設置陷阱逮捕犀牛、大象,張開羅網捕捉各種珍禽,用南北方少數民族的物品迷惑內陸人,把西部地區的貨物運到東部沿海地帶,交換萬里之外的財物,既耽誤時間,又耗費人力,而且沒有什麼用處,造成老百姓精疲力竭,缺吃少穿。所以,皇上應該禁止追求超額利潤,節減不必要的費用。追求超額利潤的事情禁止了,人們就會回到農業生產上去;不必要的費用節減了,百姓就會富足。這樣,活著的人就不會缺乏生活必需品,死了的人也不會棄屍不葬了。

【原文】

  大夫曰:古者,宮室有度,輿服以庸(1);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節奢刺儉,儉則固(2)。昔孫叔敖相楚(3),妻不衣帛,馬不秣粟(4)。孔子曰:『不可,大儉極下(5)。』此【蟋蟀】所爲作也(6)。【管子】曰:『不飾宮室,則材木不可勝用,不充庖廚(7),則禽獸不損其壽。無末利(8),則本業無所出,無黼黻(9),則女工不施(10)。』故工商梓匠,邦國之用,器械之備也。自古有之,非獨於此。弦高販牛於周(11),五羖賃車入秦(12),公輸子以規矩(13),歐冶以熔鑄(14)。【語】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15)』。農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澤處,蓬蒿■埆(16),財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獨衍,少者不獨饉(17)。若各居其處,食其食,則是橘柚不鬻(18),朐鹵之鹽不出,旃罽不市,而吳、唐之材不用也。
  【注釋】(1)輿:車子。服:衣服。庸:功勞。語本【尚書·堯典】。
  (2)固:這裡是簡陋的意思。
  (3)孫叔敖:春秋時楚莊王相。
  (4)秣:餵養牲口。
  (5)大:通『太』,過於。
  (6)【蟋蟀】:【詩經·唐風】中的篇名。據詩序說,這首詩是爲了譏刺晉僖公過於節儉而作。(7)庖廚:廚房。
  (8)『末』原作『味』,據王先謙說校改。
  (9)黼黻(fufu):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
  (10)今本【管子】無此文,可能是亡篇中的文字。
  (11)弦高:春秋時鄭國商人。『販』原作『飯』,今從洪頤煊說校改。周:指洛陽。弦高曾到洛陽賣牛,見【史記·秦本紀】及【淮南子·氾論篇】。
  (12)羖(gu:公羊。五羖,指百里奚。賃(lin)車:租車。百里奚初爲虞國大夫,晉國滅虞後被俘,又作爲陪嫁奴僕送入秦國。後出走到楚,又被秦穆公以五羖(五張公羊皮)贖回,故號『五羖大夫』。事見【史記·秦中紀】。
  (13)公輸子:即魯班,春秋時魯國巧匠。
  (14)歐冶:即歐冶子,春秋時人,善鑄劍。
  (15)語出【論語·子張篇】。百工:各種手工藝工人。肆:作坊,工場。(16)蓬蒿:這裡指野草。墝埆(qiao que):土地貧瘠。
  (17)饉(j@n):缺乏,缺少。
  (18)朐(q*):秦代郡名,屬東海郡,漢代因之,今江蘇省新海連市。鹵:漢縣,屬安定郡,今甘肅省或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
 【譯文】大夫說:古時候,宮室有一定的制度,車子和衣服按功勞大小賜給;用原木做椽子、用茅草蓋房子的事並不是先代帝王的制度。君子節制奢侈,但也譏刺儉約,太儉樸就是簡陋。過去孫叔敖當楚國的丞相時,他的妻子不穿絲綢衣服,不用糧食去餵馬。孔丘就曾經說過:『不可以過於儉樸,太儉樸就和下級相接近了。』這就是【詩經·蟋蟀】所諷刺的事情。【管子】上說:『要是不裝飾宮殿,木材就不能充分利用;不使廚房充滿肉食,禽獸就不會被殺死。沒有工商業,農業就得不到發展;衣服不裝飾花紋,那么女工就不能施展技巧了。』所以,各種工商工匠,不僅是國家建設需要的,也是爲了製造各種器具兵械所準備的。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並不是現在才有。春秋時,鄭國的弦高就曾到洛陽去賣牛,百里奚曾經租車到秦國做生意;魯班發明了圓規和曲尺;歐冶子冶鐵鑄劍。【論語】上說:『各種工匠住在作坊里,盡力把工作做好。』農業和商業之間進行交換,有利於發展農業和工商業。那些窮山深澤,荒涼貧瘠的地方,更應流通財物,互通有無。這樣就可以使財物多的地方不獨自富裕,財物少的地方不至於缺乏。如果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地方,吃自己出產的東西,那麼桔子、柚子就沒有人賣,朐、滷的鹽就運不出來,市場上不會有氈子和毯子,吳、唐地區的竹子和木材就用不上了。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7-20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鹽鐵論·通有】篇所載文學與大夫之辯,實爲西漢經濟思想之重要文獻。今觀文學所述"采椽不斫,茅茨不翦"云云,乃典型道家"見素抱樸"思想之體現,然其深層意蘊需結合漢代經濟背景細加辨析。

文學所言上古之治,實爲理想化之自然經濟圖景。其強調"工不奇巧"、"不寶不可衣食之物",乃針對武帝時期官府壟斷鹽鐵、與民爭利之弊。考【漢書·食貨志】,桑弘羊推行平準均輸,雖充實國庫,然"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文學此論正是對官府過度干預經濟之批判。所謂"王禁溢利,節其漏費",實主張以簡樸節制矯正時弊,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一脈相承。

大夫"農商交易以利本末"之論,則體現法家重商思想。司馬遷【貨殖列傳】言"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正可與此互證。二者之爭,本質是"本末之辨"的延伸:文學持"重本抑末"說,大夫則主張"本末並利"。值得注意的是,文學雖崇古制,然其"各安其居,樂俗甘食"之主張,實含分配正義思想,與【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異曲同工。

細繹文本,"鑄金爲鋤,埏埴爲器"等語,非僅言器物之朴,更暗諷當時官營作坊"作工巧"(見【鹽鐵論·水旱】)。文學理想中的經濟倫理,強調工具止於實用,反對奢侈品生產導致的資源錯配。此種思想在【淮南子·齊俗訓】中亦有呼應:"工爲奇器,歷歲而後成,不周於用。"

要之,此段對話折射出漢儒對經濟干預主義之反思。文學之"節用"主張,非簡單復古,實爲通過限制權力尋租空間以調節社會分配。而大夫所言農商互補,則代表新興的流通經濟觀念。二者相激相盪,構成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中"義利之辨"的重要範式,對後世"輕重之術"的發展影響深遠。讀者當透過文字表象,把握其中蘊含的制度批判精神與經濟哲學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申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