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7|回复: 2

[其他] 《逸周书》卷51周月解诗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数得天敬授民时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4 1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逸周书》卷51周月解诗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数得天敬授民时
题文诗:
惟一月也,既南冬至,昏昴宿见,日昼渐短,

基践以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

是月者也,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损亏,

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初,右回行月,

周天一次,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

历舍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

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夏正十月,

一月为首,其义则然.四时成岁,春夏秋冬,

各有孟仲,季以名之,十有二月,中气著时.

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之,

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之,中气处暑,

秋分霜降;冬三月之,中气小雪,冬至大寒.

闰无中气,指两辰间.万物也者,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

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其正朔,变服殊号,

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月,

易民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事,亦我周王,

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敬授民时,

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题解:文起于周正一月,故称周月。此篇讲日月权舆、四时成岁,以及三代改正朔之事。明显是春秋人的文字。最值得重视的是,肯定“夏数得天,百王所同一,“敬授民时”亦用夏历。
《原文》
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译文】

在一月冬至过后,黄昏时,昴宿、毕宿现于中天,白昼短到极点,又开始变长起来。微微阳气在地下活动,阴气降于地上惨烈万物。这个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由于阳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太阳、月亮都起于牵牛初度,向右运转而西行。月亮绕天一周,每月进一次而与太阳会合。太阳运行,每月行一次,绕天一周经历十二辰。这样终而复始,这就叫日月权舆。周正的岁首,从一数起而归结在(夏正的)十月。一月为岁首,其意义就是这样。

凡四季成一年,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孟、仲、季用以称名十二月,每月有中气,以标明季节的特点。春季三月的中气是:惊蛰、春分、清明;夏季三月的中气是:小满、夏至、大暑;秋季三月的中气是:处暑、秋分、霜降;冬季三月的中气是:小雪、冬至、大寒。闰月没有中气,北斗柄指在两辰之间。万物春季萌发,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闭藏。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夏正的历数符合天地的正理,是前代百王都行用的。到商汤时候,向夏桀用兵,消除百姓灾难,顺应天意革夏之命。改换正朔,变化服饰,区别称号,形式与内容,以示不相沿袭。以斗柄指丑位为正月,变更百姓的视听,顺应天时的大变,也是一代的大事。又到了我们周王,伐灭商朝,改正朔,换礼器,以垂续三统。至于认真地传授时令给百姓,以及天子巡狩或祭祀宴享等,还采用从夏以来的历数。这叫做周月,用以统纪政事。
彭门波爷 发表于 2025-4-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周月解》发微:论三代正朔与四时之道

《周月解》一篇,实为考察先秦历法思想之要籍。其文虽托名周制,然观"夏数得天,百王所同"之论,显系春秋以降学者融会三代历法精要而成。今就经义大端,分疏如次。

一、天文历法之枢机
篇首"日月权舆"之说,揭示周人观测天象之精微。"斗柄建子"与"牵牛之初"的记载,实为古代天文坐标体系之遗存。所谓"日行月一次而周天",恰合现代天文学"恒星月"周期(27.32日),而"历舍十有二辰"则对应黄道十二宫划分。值得注意的是"闰无中气"之制,此即《尧典》"以闰月定四时"的具体实践,展现古人调和阴阳历的智慧。

二、四时政令之要义
经文详列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系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仲气为纲,配以惊蛰、小满等节气为目。这种"孟仲季"三分结构,与《礼记·月令》体系相表里。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非徒自然规律,实为《尚书·洪范》"五纪"思想的具体展开,将天时与人事紧密结合。

三、三代正朔之嬗变
篇中"商汤革命"与"周王致伐"的改历记载,暗合《论语》"行夏之时"的深意。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的三统历法变迁,表面是"改正朔,易服色"的形式更迭,实则蕴含"一文一质"的政教循环论。而"敬授民时"的最终回归夏历,恰如《汉书·律历志》所言:"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失方。"

四、经学大义之发皇
所谓"夏数得天",实指夏历最合农事周期。孔子言"吾得夏时焉"(《礼记·礼运》),司马迁谓"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史记·历书》),皆与此篇互证。值得注意的是,周人虽用子正,却仍保留夏历节气系统,这种"正朔与农时分离"的双轨制,正是先秦政治智慧的体现。

要之,《周月解》虽仅八百余言,却包孕三代天文、历法、农政之大端。其价值不仅在史料记载,更在于展现古人"观象授时"的思维范式——将天体运行、物候变化与政治伦理熔铸为有机整体。今日研读此篇,于理解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犹具镜鉴意义。
陈尤状 发表于 2025-6-24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月解》天时政教考:论三代正朔与农时体系之承变

《逸周书·周月解》一篇,以周正岁首为纲,统摄天文历法、四时政教,实为上古王官之学要义。其文虽托名周制,然‘夏数得天’‘敬授民时’之论,足见春秋时人对三代历法承续之深刻认知。今就文本要义析论如次:

一、天文历法体系
篇首‘斗柄建子’之说,乃周正天学根基。《周髀算经》云:‘冬至日晷丈三尺,夏至尺有五寸’,正与此篇‘日短基践长’相合。其述日月运行‘右回而行’‘周天历舍十二辰’,实为赤道坐标系观测实录。尤为精要者,在‘闰无中气’之法,此即《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之遗制。汉人《三统历》推步术所谓‘朔不得中谓之闰月’,殆源于此。

二、四时政教结构
篇中四时配中气之制,已具后世二十四节气雏形。其以惊蛰、春分、清明配春三月,与《月令》‘孟春蛰虫始振’相呼应,而‘夏至’‘冬至’二至尤重,暗合《易·复卦》‘七日来复’天道观。至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非徒农事规律,实为《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等王政体系之原型,彰显‘法天立政’的古典治理智慧。

三、三代正朔之变与常
篇末论商汤‘建丑为正’、周王‘垂三统’,乃春秋‘通三统’说之先声。然特别标举‘夏数得天,百王所同’,足证周人虽改正朔,实际行政仍依夏历农时。《左传·昭公十七年》梓慎论火历,即言‘夏数得天’,孔子作《夏小正》亦此意也。此中深意,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言:‘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孟仲季迭用事为统首。’三正循环表象下,天道农时实为永恒准则。

结语
《周月解》之价值,正在于揭示周代‘改正朔’与‘用夏时’之辩证关系。其‘敬授民时’思想,上承《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下启《礼记·月令》王政体系,可谓中国古典时空观之关键节点。读此篇者,当于历法变迁中见天道之恒常,于正朔更迭中识人道之权变,斯得之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