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3|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24文儆解詩解何向非利痛維生樂禮維生義私維生抗抗維生奪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26 17:2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24文儆解詩解非利痛維生樂禮維生義私維生抗抗維生奪
題文詩:
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
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非利,
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
義維生仁.嗚呼敬之!民之適敗,效,
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
亂維生亡,亡維生死.嗚呼敬之!慎守勿失,
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向引.何慎非遂,
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非壤,
不高水,非水不流.嗚呼敬之!者槁.
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周於,
民之,敗無有時,盍後戒之,後戒謀之,
勿擇.趨利避害,人之常情,治國有常,
富民爲本,教民仁義,化性起偽,導民向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義不受,非正不取.

【逸周書·文儆解第二十四】題解:文,文王。做,即敬,戒也。取義於篇中之『敬』。此篇乃文王戒太子發保本行善,『慎守勿失』,統治者只能充當百姓的嚮導,將百姓引向善處。
【原文】
維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詔太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民何鄉非利,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義維生仁。嗚呼,敬之哉!民之適敗,上察下遂信,何鄉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亂維生亡,亡維生死。嗚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嗚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時,維周於民之適,敗無有時,盍後戒,後戒謀,念勿擇。』
【譯文】
文王告訴左右之人,連做夢都擔心後嗣不能守住基業。庚辰這天,教誨太子發說:『你要警戒啊!百姓的情性多變。百姓爲何趨向那有利之處?趨利有害則生苦痛,知苦痛則知足而樂,活得快樂則能守禮節,守禮節則會處事合宜,會處事則待人必好。
啊呀,警惕啊。民眾會亂來,在上者細察下面才有誠實。爲什麼嚮往那私利?謀私利必生對抗,相對抗就生劫奪,相劫奪就生動亂,動亂就生逃離,逃離必生死亡。
啊呀,警惕啊。你要慎守不要丟失,命令各級官吏,早晚不要忘記,要像百姓的嚮導。你爲何謹慎你的行爲?行動的時機並不遙遠。沒有根本就沒有末梢,沒有微亮就沒有光輝。土,沒有土就不再增高;水,沒有水就不流淌。

啊呀,警惕啊。背離根本的就枯槁。你爲何保住那根本的堅固?不只是一個固住根本順應時機,還要懂得民眾會亂來,沒有法控制。後戒啊後戒,要反覆考慮,不要厭倦!』
【分段釋義】
【原文】維文王告夢,懼後嗣之無保,庚辰詔太子發曰:『汝敬之哉!民物多變,民何鄉非利,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義維生仁。
【釋文】周文王據夢境獲悉姬周有帝王之命,卻又擔心後代不能確保長治久安。那年那月的庚辰日,叫來太子發,並教導他說:『你務必敬畏並牢記這些話。民眾和萬物都會變化無常,渴求利益是民眾生活的動力和方向。任何人一旦渴望得到利益,其人心就會焦慮、折磨和痛楚;凡有過焦慮、折磨和痛楚後,人才會懂得何謂快樂和幸福。人們得到了快樂幸福後,才會明白爲何要建立禮儀制度;而要建立禮儀制度,又必須要遵循道義;而要遵循道義,則需要民眾崇尚和擁戴知人愛人的誠心。

【原文】嗚呼,敬之哉!民之適敗,上察下遂信。何鄉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亂維生亡,亡維生死。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要敬天畏地啊!民眾之所以趨向失信而混亂,根本在於上行下效。凡是人都會有私心,有私心就會有人與人之間的對抗;人與人一旦存在對抗,進而就是相互爭奪搏鬥;有爭奪搏鬥就容易造成混亂,混亂必定導致傷害逃亡,而遭受傷害並被迫逃亡,則是國家和民眾最不該面對的'生死關頭」。

【原文】嗚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對於天地常識,心存敬畏和虔誠啊!你務必要恪守這些原則,並且一刻也不能放鬆,還要昭告所有官員,白天與黑夜都不能懶散放鬆自己,這樣才能引導民眾不迷失方向。在言行舉止上,你自己最應該防範什麼情況呢?這就是表現出來的個人修養,務必防範不夠獨特鮮明,避免目的不明確和目標不突出,避免給人一種形象模糊不清的感覺印象。這就如同孕育萬物的土壤,如果總是處在水源的高處,必能幹涸貧瘠,所導致原因並非是水的不流動。(註:古代帝王自稱孤家、寡人、不穀等,『不穀』即『丕谷』即谷底、山谷最低端,唯如此胸懷若谷,才能海納百川。)

【原文】嗚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監。不維一,保監順時,維周於民之適。敗無有時,盍後戒,後戒謀,念勿擇。』
【釋文】願天地保佑我們,務必要懂得有所敬畏啊!從來失去根本者,必定枯槁。未來的你怎樣才能做到不失去有價值的借鑑呢?這就是始終要堅持一條原則:必須順天應時,必須首先選擇適合姬周民眾生存發達的道路。從來亡國敗家沒有固定時間,作爲宗主帝王,必須要時刻戒備族群的生死存亡,務必深謀遠慮,務必念念不忘。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7-25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儆解】性命之辨與王道綱維詮疏

【逸周書·文儆解】載文王訓太子發之辭,以『何向非利』爲樞機,層層推演性命之理、治道之要,其言簡而義邃,實爲周初王道思想之精粹。今試爲析論如次。

一、 『何向非利』之本體論
『民物多變,何向非利』一語,乃全文綱領。文王以『利』爲萬物自然之趨向,猶【周易】『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之義。然此『利』非私慾之利,而是生生之德的本然呈現。萬物各循其性而動,皆含趨利避害之機,此天道之常。然若止步於此,則流於楊朱『貴己』之弊,故文王旋即點出『利維生痛』,謂逐利若無節制,必生痛疾(如爭奪、失衡),此即【老子】『禍兮福所倚』之辯證。

二、 『痛—樂—禮—義』之倫理遞進
由『痛』至『義』四階,實爲性命修養與政治倫理之次第:
1. 『痛維生樂』:人因痛而反思,知純然逐利之害,轉而求和諧共生之『樂』。此樂非感官之娛,而是【禮記】『大樂與天地同和』的秩序感。
2. 『樂維生禮』:群體共樂需制度維繫,故自然生發禮制。如【左傳】云『禮以順天』,禮乃天道在人倫中的具象化。
3. 『禮維生義』:禮若流於形式則僵化,故需『義』爲內核。【孟子】言『義,人之正路』,義使禮具有權變之彈性,合於時中。

此鏈條揭示周人『因人情而制禮』的智慧,與【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始者近情,終者近義』之說可相印證。

三、 『私—抗—奪』之異化警示
後文『私維生抗,抗維生奪』爲反題,與前述正論對照。私慾膨脹則生對抗(『抗』),對抗加劇則終至掠奪(『奪』),此即【大學】『放於利而行,多怨』之亂象。文王以此警醒太子:若治國僅憑權謀而悖離仁義,必蹈夏桀、商紂之覆轍。

四、 文王之教的王道精義
此篇之要,在『利』與『義』的辯證統一:
以利爲始:承認民欲不可逆,如【尚書】『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以義爲終:通過禮樂教化導民向善,成就『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王道。

太公【六韜】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正與此篇呼應。文王之訓,非禁絕人慾,而是以天道爲綱、禮義爲維,將個體之利融入群體之義,此即『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深層意涵。

結語
【文儆解】短短數語,已涵攝儒道思想之雛形。其以『利—痛—樂—禮—義』爲經,以『私—抗—奪』爲緯,構建出『明德慎罰』的治理範式。後世孔子『富而後教』、【易傳】『利者義之和』等說,皆可溯源於此。讀此篇者,當於文王憂患意識中,體悟中華文明『以理節情』的永恆智慧。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融合經學訓詁與哲學闡釋,引【周易】【禮記】等互證,力求既守漢唐註疏之嚴謹,復具宋明義理之通達。文中『性命』『權變』等概念,皆依先秦語境立論,未雜後世玄談。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8-2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儆解】性命之辨與王道本原疏證

【逸周書·文儆解】載文王訓太子發之辭,以『何向非利』爲樞機,遞衍『痛—樂—禮—義』之序,復以『私—抗—奪』爲戒,其言簡而義邃,實關周室王道根本。今試爲疏解,以明聖賢垂訓之微旨。

一、性命之辨:利痛相生而歸於義
『何向非利』一語,非謂逐利爲務,乃言萬物趨動皆因性命之需。文王以『利維生痛』爲始,揭示利慾過度則招憂患(痛),此即【周易】『亢龍有悔』之理。然痛極則思安,故『痛維生樂』,樂者,節制而得其宜也。由樂進於禮,乃『因人情而爲之節文』(【禮記·坊記】),終至『禮維生義』,義者,利之制也(【左傳·昭公十年】)。此四階由欲至理,暗合【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之旨。

二、私慾之戒:抗奪爲亂本
『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六字,直指周革殷命之鑑。私者,一己之蔽;抗者,上下相爭;奪者,干戈相戕。文王以此警太子發,蓋謂桀紂之失,非獨暴虐,實由縱私慾而壞綱紀。故【尚書·泰誓】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正與此呼應。

三、王道本原:敬天保民
篇首『告夢懼後嗣之無保』,顯文王之憂患。其訓辭以『敬之哉』爲綱,承【康誥】『敬明乃罰』之慎,啟【孟子】『保民而王』之思。所謂『民物多變』,非僅言世情詭譎,更強調王者當體察民生疾苦,以禮義導利慾,方合『天命靡常,惟德是輔』(【尚書·多方】)之道。

結語
【文儆解】雖簡,然『利—義』『私—奪』之辨,實爲周代德政思想之樞要。太史公言『文王拘而演【周易】』,觀此篇『痛樂相生』之理,或可窺其憂患意識與中庸智慧之一斑。後世若以『存天理、去人慾』強解此文,反失其因勢利導之深意矣。

(全文約780字)

按:此解以經學互證法,參【尚書】【禮記】諸典,抉發文本隱微。若需進一步考據字義或比較諸家注釋,可另作補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二日寅時| 2025/8/1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