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51|回復: 2

[易學] [易经每日一讲]什么是『幽赞』?

[複製鏈接]
孙福万 發表於 2022-12-26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904天

I【说卦传】开头就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这里出现的『幽赞』二字,值得回味。比如到底是谁来『赞』呢?对这个问题就有争论。

II朱子说:『「赞于神明」,犹言「治于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赞于神明」,神明所赞也。圣人用「于」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赞神明」。此却是说见助于神明。「赞」,只是「赞化育」之「赞」,不解便说那赞命于神明。这只就道他为神明所赞,所以生出这般物事来,与人做卦。』【朱子语类】卷七十七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III马恒君先生则不同意朱子的看法,他说,这指的是『圣人暗中辅助阴阳的运化功能,设立了用蓍草占筮的方法……这一句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圣人」,朱熹认为是被动句,不合句法。后面的「倚数」「立卦」「生爻」等都是圣人的行为,所以「生蓍」也只能是圣人的行为。』【周易正宗】P679

IV我觉得马恒君先生说得更合理。

但又为什么用『幽』这个字呢?【周易】古经中其实就有三次出现过『幽』字,即履卦九二曾提到『幽人贞吉』,困卦初六提到『入于幽谷』,归妹卦九二则提到『利幽人之贞』。这里的『幽』字都有『幽暗』之意,『幽谷』的涵义不用说了,而『幽人』则很可能指的是『被幽禁的人』。所以这里的『幽赞』,马恒君先生翻译为『暗中辅助』,很准确。

至于为什么『设立用蓍草占筮的方法』即『生蓍』来辅助『神明』,就被称作『幽赞』呢?窃以为,说到底,还是因为这种方法的使用工具、演算程序、最终结果等等,连当事人都无法理性地予以说明,自己也是『半信半疑』,带有不少神秘成分,故而只能称作『暗中』玩的把戏……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熊季 發表於 2025-6-6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幽赞"之义理分疏与《周易》诠释方法论》

(一)考辨文义
《说卦传》"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之句,实为理解《周易》生成论之锁钥。朱子以被动句式解"赞于神明",乃宋儒"格物致知"思维之体现,然考诸先秦语法,"于"字在此当为介引对象之用法,马恒君先生指为主语省略句,确合古汉语常态。观《左传》"赞币"、《周礼》"赞牛耳"诸例,"赞"字本义为佐助,非必待神明反施。

(二)训诂发微
"幽"字三见于经传,其义层递:履卦"幽人"与归妹卦"幽人"互文,郑玄注"幽系之囚",虞翻谓"坤冥为幽";困卦"幽谷"更明空间之幽邃。然《说文》"幽,隐也"之本义,实含"微而不显"的哲学意蕴。《系辞》云"无有远近幽深",正与"赞"字构成"显微无间"的体用关系。

(三)蓍占本质
"生蓍"非谓创生蓍草,乃指确立"大衍之数"的占筮体系。《系辞》"蓍之德圆而神"与"幽赞"形成认知论上的呼应:圣人通过"寂然不动"的蓍策(幽),达成"感而遂通"的妙用(赞)。此即《中庸》"至诚前知"在术数层面的体现,非关神秘,实为"穷神知化"的认识论实践。

(四)经学启示
马说之胜,不仅在语法准确,更在把握住《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的根本特质。朱子之误读,恰反映宋儒将儒学义理化后对经文的"过度诠释"。今人研《易》,当以经解经,以传证经,避免以后世哲学框架切割先秦文本。幽赞之说,终究彰显的是中国哲学"天人相参"的独特思维范式。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原则,凡立论皆本于经传注疏,未敢以私意妄断圣人之旨。)
刘刘刘 發表於 2025-6-21 0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幽赞"义理及朱马二说之辨正》

《周易·说卦传》开篇"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一语,实为理解易学本原之锁钥。今就"幽赞"义理略陈管见,兼论朱子、马氏之说。

考"幽赞"词义,当从文字训诂与易理体系双重维度解之。"幽"字在经文中凡三见,皆含隐微玄远之旨。《说文》释"幽"为"隐也",段注引申为"微而可见"。而"赞"字本义为"见",郑玄注《周礼》云:"赞,明也",后引申为佐助之义。故"幽赞"实指以隐微之道彰显神明之德,此正合《系辞》"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的易学认识论。

朱子以被动句式解"幽赞",谓"神明所赞",此说固有语理依据。然细审《说卦》文脉,后文"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等句,主语皆为圣人。马氏指"生蓍"与"倚数""立卦"同为圣人主动作为,确较朱说为胜。且《周易》强调"圣人作易",若将创制之本归于神明启示,则弱化了人文理性之价值,此与孔子"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帛书《要篇》)的立场相悖。

至若"幽"字深意,马氏解为"暗中辅助"诚为的论。然需申明者有三:其一,此"暗"非谓神秘不可知,乃指蓍占之法契合阴阳不测之神妙;其二,《系辞》明言"蓍之德圆而神",圣人制蓍正是以器明道;其三,"幽人"在经文中虽处幽暗之境,然皆得"贞吉",恰证"幽"中含藏光明转机,此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体现。

今人解"幽赞",当避免两偏:既不可如汉儒般流于谶纬,亦不必如疑古者径斥为虚妄。当知"生蓍"本质是圣人"仰观俯察"后的创造性转化,其"幽"在方法之精微,"赞"在效用之显明。程颐所谓"即事尽天理便是易",正可为此注脚。

要之,"幽赞"之说,既见圣人之"穷神知化",亦显易道之"显微无间"。读《易》者当于此等关节处细参,方得窥见三圣心传之奥义。
徐始 發表於 2025-8-31 1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学探微】“幽赞”之义理辨正

《周易·说卦传》开篇“幽赞于神明而生蓍”一语,实为窥探《易》学本质之锁钥。今就“幽赞”之义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考“幽赞”之释,历来有二途:一者以朱熹为代表,释为“受神明赞助”,取被动句式;二者以马恒君先生为代表,释为“圣人暗中辅助”,取主动句式。窃以为马说更契文脉。理由有三:其一,从语法结构看,“昔者圣人之作《易》也”统摄全段,“幽赞”“倚数”“立卦”“生爻”皆属圣人主动创制行为,若独将“幽赞”解为被动,则文气扞格。其二,“赞”字在先秦语境中确有“辅助”之义,如《中庸》“赞天地之化育”,正与“幽赞于神明”句式相类。其三,若依朱子“神明赞圣人”之说,则与后文“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等圣人主动探赜索隐之行为难以贯通。

至若“幽”字之妙义,尤需深味。《周易》古经“幽”字三见:履卦九二“幽人贞吉”、困卦初六“入于幽谷”、归妹卦九二“利幽人之贞”,皆含幽隐、潜藏之意。马恒君先生以“暗中辅助”释“幽赞”,实得精要。其所谓“暗”,非谓鬼祟,乃指蓍占体系本身具有的超理性特质——圣人通过蓍草构建的占筮系统,实为沟通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的神秘桥梁。蓍策推演之数理虽可明示,然其“感而遂通”之机微却幽隐难测,此正是“神无方而《易》无体”之体现。

究其根本,“幽赞于神明”揭示的是《易》学特有的天人互动模式:圣人并非被动领受神谕,而是主动创设蓍占之法以赞辅天道(神明)。蓍草之生、策数之立、卦爻之设,皆圣人“极深而研几”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正是通过具象的占筮形式,使幽隐难见的天地之道得以显明。这种“幽赞”,实为一种辩证的文明创造——既承认天道幽深难测,又彰显人文主动参赞之精神。

故“幽赞”二字,不仅关涉句法之争,更触及《易》学根本性格:它是理性与神秘性的统一,是人文主动性与天道超越性的交融。圣人作《易》之伟大,正在于以蓍卦系统为媒介,构建出一种“幽明相济”的宇宙认知图式。此中深意,足为今日治《易》者三思。

(全文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